朱元璋属于那种一下子就牛逼起来的人,出身乞丐,甚至连乞丐都做不成,做过和尚,还被人排挤,反正属于那种过不下去就不过了的人。元朝末年的风云际会,朱元璋成了皇帝,终于得到了他从来没有敢想过的问题。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是一旦得到,就特别害怕失去。朱元璋怎么保障自己的皇权永固,那就只有两条,一是在政治权力上大权独揽,二是搞文化专制主义,实施文化上的独裁。在文化上独裁的是孔子,这是从西汉以来就成为事实了的,朱元璋靠不上边,那咋办,那就打压孔子吧,无奈儒家学说的势力和影响力太大,打压不了,那就搞孟子,因为孟子是亚圣,好搞一点。

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搞孟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孟子算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有骨气最有胆量的人,他的民本思想很大胆,他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很先进,他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可以干掉暴君的思想更是前所未有,一个硬骨头的孟子,遇到了残暴的朱元璋,如果历史你可以穿越,可以想象孟子早就被朱元璋大卸八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想出了个好办法,命令刘三吾等人按自己的旨意将《孟子》一书删去三分之一,编成《孟子节文》一书,又下令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朱元璋命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对《孟子》进行删节。刘三吾揣摩皇上的意思,共删掉《孟子》八十五条“有问题”的内容,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并将剩下的内容编为《孟子节文》一书。刘三吾完成删孟任务后,朱元璋立即下诏书,规定“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一以圣贤中正之学(指《孟子节文》)为本”。

孟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而仁政学说的基础是“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孟子的“民本”思想表现得最为突出。他不顾统治者的颜面,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见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君”摆在“民”和“社稷”的后面,如此贬低君的地位,自然是历代统治者都不会认可的,朱元璋当然也不会例外。史书上提到令朱元璋勃然大怒的一段话出现在《孟子·离娄下》,也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陌路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在这里,孟子从平等的角度看待君臣关系,而且着重强调在君对臣有礼的前提下臣对君才会忠,否则臣对君不仅不忠,而且把君视为“国人”和“寇仇”。这种君臣之间“互动关系”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朱元璋认为臣对君应无条件绝对服从,孟子这些话“非臣子所宜言”,故一怒之下将孟子逐出文庙。

好玩的国学以一篇好玩的文章,说说孟子的思想,说一说朱元璋为什么要搞死孟子:

人民可以干掉暴君

孟子苦口婆心劝齐宣王行仁政,齐宣王态度滑头推三阻四,这让孟子很恼火。孟子觉得自己忍辱负重做客卿,算是给了齐宣王的面子,几次苦口婆心劝谕,齐宣王却不肯接招。看来,行仁政真的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这么冥顽不灵的国君,以孟子的暴脾气,已经没有必要对他客气了。他给齐宣王讲了个故事。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通返)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对齐宣王说,“有个齐国人要去楚国旅游,把自己的妻子儿女托付给一个朋友照顾,但那个朋友不负责任,让她们受冻挨饿;有个齐国的长官,管理不好自己的下属,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办?”

齐宣王不知是计,斩钉截铁地说,与无信之徒绝交,让无能官员下台。孟子步步紧逼,如果一个国君管理不好自己的国家,应该如何处理呢?齐宣王听了非常尴尬,孟子又在骗我辞职,决不能头脑发昏犯蚳蛙的错误,最后“顾左右而言他”,打着哈哈算是把这件事搪塞过去。

齐宣王对孟子也很有意见,孟子竟然端着齐国的饭碗来砸齐国的锅,真的是端起碗开心吃喝,放下碗跳脚骂齐国。孟子只是个顾问,顾问其实就是什么也不顾什么也不问的意思,没想到孟子这么认真,除了仁政就是王道,还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整天像教训学生一样教训自己。不是说儒家重视上下尊卑的礼制吗?难道孟子是个假儒家?齐宣王要发飙了,他向孟子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齐宣王问孟子,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卿?意思很明显,你孟子要摆清位置,要对你是客卿的身份有清醒的认识,要想考核合格拿全额奖金,就应该尊重领导。

孟子反问齐宣王,您说的是哪种卿?

齐宣王很奇怪,难道卿还分几种?

孟子告诉齐宣王,有王室贵族的同姓卿,也有外姓卿,君主有错,同姓卿反复劝谏无效,那就改立新君。齐宣王惊出一身冷汗,问孟子,那外姓卿呢?孟子说,外姓卿如果反复劝谏君主无效,那就辞职不干。

孟子的暗示也很明显,同姓卿为了祖宗的江山,完全可以将你废掉,而外姓卿完全可能远走高飞辞职不干。

齐宣王对孟子改立新君的大胆理论耿耿于怀,这绝对是大逆不道以下犯上的行为,他甚至怀疑孟子不是温柔敦厚文的儒家,不然何以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宣王问孟子,商汤流放了夏桀,周武王杀掉了纣王,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有啊,史书上说得很清楚。

齐宣王说,那做臣子的能杀掉君主吗?

这是个很刁钻的问题。儒家提倡尊卑长幼的秩序,商汤和周武王以下犯上而弑君,那是大逆不道之罪。而儒家却把商汤、周武王看成圣人,难道你儒家想造反不成?

齐宣王大发雷霆,孟子不为所动。在孟子的世界里,只有三种人,一种是尧舜禹那样的圣人;一种是他的偶像孔子;其他人也就勉强能够称得上是自己的学生。孟子始终把自己当成“帝王师”,有天然的道德优势,这在中国文化中叫“以德抗位”。所以,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面对哪个国君,孟子都始终保持一副凛然不可冒犯的姿态。

孟子说,只有仁君才是人君,那些残害老百姓利益的国君,不是君而是独夫,周武王只是杀了一个叫纣的独夫,没听说有杀掉国君这回事啊!

齐宣王差点气得不省人事,孟子这狡辩的水平,也是没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孟子的偶像和精神导师,与国君一言不合转身就走的孔子,在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上与孟子相距甚远。孟子认为,汤武是革命而不是弑君,这也就意味着,人民有反抗暴政的权力。这为温柔敦厚的儒家思想,注入了刚劲勇猛的基因。

不过,孟子是幸运的,他遇到的是珍惜羽毛、爱惜人才的齐宣王,这要是在宋国,他对着擅长射天射人的宋王偃说这些话,很可能被宋王偃箭无虚发地射成血筛子了。孟子另立新君反抗暴政的思想,如一声惊雷,响彻了历史的天空。千年以后,明太祖朱元璋看到了这句话,恨不得把孟子拉出来拦腰砍断。遗憾的是,他再也砍不到孟子了,于是他命人把《孟子》书中这些异端思想全部删除,以做到“人畜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