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用敷料”创尔生物冲击A股市场后,又有一家同行公司想来分一杯羹。

近日,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敷尔佳”)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创业板上市。

本次IPO,敷尔佳拟募资约18.96亿元,其中6.54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8.85亿元用于“品牌营销推广项目”、5691万元用于“研发及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项目”,以及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2020年12月科创板IPO过会后,创尔生物的IPO进度一直没有新的进展。此次敷尔佳向创业板发起进攻,谁会成为“医用敷料第一股”?

市占率第一

资料显示,敷尔佳主要从事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售产品覆盖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主打敷料和贴、膜类产品,并推出了水、精华及乳液、喷雾、冻干粉等其他形态产品。

由于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包装上会标有“X械”字样、适用于轻中度痤疮、促进创面愈合与皮肤修复,且多为贴片形式,社交软件上很多美妆达人将其称为“械字号面膜”,也就是“医美面膜”。

搭上“医美”概念的顺风车,近年来,这类“医美面膜”的热度也居高不下。

于萌(化名)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战痘达人”,她最初接触到敷尔佳的产品,是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人推荐,说是敷尔佳对痘痘有效果、且是医用产品更令人安心。于是她买了几盒试试水,用了效果确实不错。

不过,此前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所谓的“医用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但这似乎并不影响消费者对医用敷料的认可,敷尔佳的核心产品“白膜”、“黑膜”火爆依旧。

根据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2020年,敷尔佳贴片类产品销售额为贴片类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市场第一,占比21.3%;其中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占比25.9%,市场排名第一;化妆品类产品占比16.6%,市场排名第二。

财务数据方面,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下称“报告期”),敷尔佳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3亿元、13.42亿元、15.85亿元、3.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亿元、6.61亿元、6.48亿元、1.73亿元。

表面来看,公司业绩在2019年开始突飞猛进,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259.44%、231.2%。但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报告期内,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2.03亿元、4.77亿元、1.71亿元,增幅明显缩减。

按产品分类来看,公司主要收入仍然来自医疗器械类产品。报告期内,医疗器械类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89.92%、68.38%、55.54%、56.42%。

依赖经销商

招股书指出,公司设立之初深耕线下经销渠道,早期通过经销商快速打通营销网络及经销渠道。报告期内,公司线下经销收入分别为32924.01万元、103282.13万元、112413.84万元和25798.7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8.15%、76.93%、70.92%和74.33%。

同一时期内,公司线上渠道销售收入分别为4424.54万元、30964.45万元、46087.85万元和8910.74万元,占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85%、23.07%、29.08%和25.67%。

可以看出,公司近年来大力发展了线上渠道,但经销模式仍为公司的主要销售模式。随着经销商队伍的壮大,公司的盈利水平才得以快速增长。

据敷尔佳介绍,公司从业务规模、从业资质、分销能力、种草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严格遴选经销商,并细分为甲、乙、丙三类。分级管理的经销商主要面向美容机构、整形机构等终端渠道。

李晓丹(化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平时都是向微商购买敷尔佳的产品。据她了解,该微商出了20万,成为了公司的一级代理。而她则是向该微商付了180元,成为子代理,享受了更便宜的价格,例如白膜55元/盒、黑膜90元/盒、积雪草65元/盒。

IPO日报搜索发现,上述这些产品在天猫旗舰店等线上官方渠道的售价分别为126元/盒、169元/盒、126元/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敷尔佳的招股书也透露了这一信息。

报告期内,线下经销的单价分别为37.1元/盒、41.64元/盒、41.48元/盒、41.45元/盒,线上经销的单价分别为36.8元/盒、39.33元/盒、40.17元/盒、39.51元/盒。不管是线上经销、还是线下经销,其单价都明显低于其余模式。

对此,公司解释称,直销和代销模式的单价较高,主要系该类模式下公司自己承担营销及推广费用、获客成本等;经销模式的单价较低,主要系经销商采用买断销售的结算模式,经销商自行承担营销及推广费用,故公司产品出厂价较低。

较为依赖经销模式,敷尔佳是否拥有完善的经销商管理制度?

研发费用率不足千分之一

尽管依靠医疗器械产品,敷尔佳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并拿下医疗器械类敷料市场份额第一,但是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却“微乎其微”。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30.78万元、60.39万元、147.97万元以及13.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08%、0.04%、0.09%、0.04%。同期,同行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3.8%、3.71%、3.94%、3.82%。

可以看出,公司的研发费用率还不到千分之一,且远低于同行均值。其中,与敷尔佳产品高度相似的创尔生物,其近年来的研发费用率约为5%。

一位资深医美从业人士指出,公司所处行业需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等业务资质,这使得该行业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此外,产能成本和技术门槛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这类门槛并不算高。

更令人惊讶的是,公司的研发人员只有2人。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共拥有员工291人,其中研发人员2人,占员工总数0.69%。公司指出,研发人员队伍根据业务发展需求进行了扩充,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的研发人员也仅有6人。

虽然研发人员只有6人,公司却设有研发中心,分为医疗器械研发、化妆品研发、保健食品/食品研发及项目管理等,还拥有独立的研发器材、实验场所。

此外,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前,公司及子公司仅持有1项已授权专利,这项专利还是“外观设计”类专利,专利名称是包装盒。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发明、实用新型类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研发含量并不高。

相较于研发费用,公司在销售费用上面的投入可谓十分“大方”。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2137.03万元、11540.5万元、26543.97万元、3368.84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72%、8.6%、16.75%、9.71%,销售费用金额及占比均增长较快。

与哈三联的“前世今生”

实际上,敷尔佳发展至今,离不开上市公司哈三联的“鼎力相助”。

据了解,敷尔佳有限(敷尔佳的前身)成立于2017年。在此之前,“敷尔佳”品牌是由华信药业孵化和运营的。

早期,华信药业主要经营粉针注射剂的处方药品批发,而其批发销售的药品主要就是哈三联生产的注射用长春西汀、注射用利福霉素钠等产品。

2012年,华信药业进军皮肤护理产品领域,于2014年11月完成“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的研发。在哈三联取得相关生产许可后,自2016年9月1日起,华信药业与哈三联进行合作,哈三联负责“敷尔佳”产品的独家生产,华信药业负责产品的独家销售、推广及品牌运营维护等。

2017年11月28日,敷尔佳有限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华信药业逐渐将皮肤护理产品业务转由敷尔佳有限承继,相关经营管理人员亦逐步转移至敷尔佳有限。截至2018年5月,华信药业停止经营。

在此期间,哈三联一直是公司的重要供应商,公司向其采购成品。

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1-2月,公司向哈三联的采购总额分别为8698.83万元、3.29亿元、3.6亿元、3501.52万元,占当期采购额的比例分别为99.69%、95.3%、96.93%、82.81%,占比较高,且是公司的第一大供应商。

直到2021年2月9日,为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敷尔佳换股收购哈三联全资子公司北星药业100%股权。而北星药业原系哈三联旗下负责“敷尔佳”产品独家生产的子公司。

交易完成后,敷尔佳开始自主生产主营业务产品,哈三联持有敷尔佳5%股权,不再持有北星药业股权。2021年3月,哈三联又向敷尔佳委派董事赵庆福和监事郭力冬。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敷尔佳还与哈三联签署了对赌协议。在6月29日二者签署的《投资协议》之补充协议中,约定的关于优先认购权、优先购买权等条款在富尔佳就IPO向深交所递交之日起自动终止且自始无效,未能成功IPO时自动恢复生效。不过,相应责任主体不再包括敷尔佳,仅由张立国承担。此外,回购权条款、业绩承诺及补偿条款在敷尔佳就IPO向深交所递交之日,敷尔佳不再承担相关义务,但哈三联有权向张立国主张对应的权利。

本次IPO,敷尔佳拟募资约18.96亿元,其中6.54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8.85亿元用于“品牌营销推广项目”、5691万元用于“研发及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项目”,以及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2020年,公司的现金分红分别为1.2亿元、9.22亿元,两年累计分红金额高达10.42亿元。

那么,公司为何一边大额分红,一边又要募资“补血”?该募投项目是否合理?

END

记者 吴鸣洲

版式 褚念颖

编辑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