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天独特的天气特征,会令孩子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让他平安地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秋天虽然天气凉爽下来了,但因为秋天干燥,容易上火,而且昼夜温差增大,容易着凉,加上秋天正是孩子新入园的头一两个月,容易生病,所以秋天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好过。没关系,用点心,这个秋天并不难过。

新生入园,应该收敛神气

孩子9月新入园,一两个月内是适应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老师、小朋友们,有的孩子很兴奋,更多的孩子则是烦躁、焦虑、无助,甚至哭闹,情绪不稳定、不愉快,食量下降,睡觉不踏实,有时在梦中还会抽搐、哭泣。这样的孩子往往表现为唇舌红艳,大便干硬,小便色黄,有的孩子还反复感冒、发烧。

按照中医理论,夏季阳气旺盛,神气飞扬,秋季阳气收敛,阴气微生,天气由热转凉,天地之气的升降交替,容易造成肺气肃降与肝气升发的不适应,出现焦虑、急躁等情绪的变化。孩子的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善,不会照顾自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有不同,所以这时候更需要家长的悉心关照。

除了让孩子少量多次地喝白开水,从幼儿园回家后多陪伴他,帮他调整情绪外,还可以准备些菊花水、茅根水或灯芯草水给孩子喝,帮助他清内热、安神志。自制清热安神饮取白菊花5朵,或者白茅根15根,或者灯芯草0.5g,用沸水一大杯冲泡,放后适当加入冰糖或果汁调,让孩子随意饮用。

贪图秋凉,小心感冒生病

“春捂秋冻”是大家熟知的保健要诀,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其实,春捂秋冻都是在季节变换、气温不稳定的时候,给予身体保护和适当的刺激,以提高对冷热的耐受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生病。

入秋后,天气渐凉,寒热变化明显,有时感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对身体稚嫩的孩子来说,秋冻不是简单的“遇冷也不添加衣服”,而是及时、适当增减衣服,以凉爽而不寒冷为宜,不要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如果在秋季气温变化柔和时缺少了这样的适应性训练,那么,到了严酷的冬季就很难调节平衡,容易使孩子反复伤风感冒。

秋凉的特点是早晚凉、中午热,昼夜温差较大,要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头脑可凉些,肚脐、足下要暖和,还有“白露身不露”的告诫。身体壮实的孩子对冷热的耐受力较强,稍贪凉些正可清解内热,可放松些看护。身体娇嫩的孩子多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宿疾,稍有不慎,触犯贼风,容易伤风感冒,引发咳喘、腹泻等旧病,所以要细心看护,不能懈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睡早起,调养起居心情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发散转向收敛,秋分时昼夜平均,阴阳相半,孩子的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些安睡,收敛神气,顺应秋气之收,保养内守的阴气;鸡鸣即起,舒展肺气,活动锻炼,防止收敛过度,保持阴阳平衡。

有些孩子到秋季还没精打采的,透出一种慵慵懒懒的秋乏感觉,这可能是机体在补偿夏季炎暑的过度消耗,让孩子美美地睡几个长觉,他就会打起精神来了。登高赏菊、身佩茱萸是大家熟知的秋天活动,缓步于青翠的山间林地,呼吸清新的空气,舒展肢体和放松心情,对大人、孩子都有益处。

古代还有一个跟秋天有关的活动,就是在农历8月的清晨,用干净柔软的绢囊,采集百草或柘树枝叶上的露水,做成五明囊,用来擦拭、清洗双眼,让眼睛更加明亮。我们不必像古人这样做五明囊明目,在孩子们用眼过多时,做做眼保健操,望望远,去户外放松一下,也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

贴补秋膘,切勿偏食积食

秋天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各种谷物、瓜果、菜品新鲜上市,美味的鱼虾、鲜美的螃蟹也端上了饭桌。这时候,气温由热转凉,食欲增强,正是补充夏季消耗、冬季储备的好时机,所以民间有入秋后贴补秋膘,吃红烧肉、白切肉、肉丸子、肉馅饺子等习俗,认为秋季养生得当有助强健体魄,健康过冬。

熬过了炎热、潮湿的夏暑之后,孩子的肠胃功能也从苦夏中恢复了生机,进入了胃口大开、食欲旺盛的时期,各种新鲜美味的时令食品正好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但贴补秋膘要适当,不要重肉食而轻蔬菜。

孩子的食谱应该荤素搭配、品种丰富,但偏爱重口味的肉食是大多数孩子的通病。偏食会引起营养的不均衡,还会因为食物积滞腹中,脾胃消化不良,造成食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至出现发热、精神萎靡、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焦等疳积病症,阻碍孩子的生长发育。

偏食、积食不是瘦孩子的专利,胖孩子也常见到,避免的方法在餐桌,也在教育。编个小游戏,让孩子明白五颜六色的食物中有各种各样的营养成分,挑食、偏食是不好的习惯,按时吃饭、吃多少肉搭配多少绿色蔬菜是好习惯,会得到表扬 。 餐桌上,鼓励孩子先吃适量的蔬菜,然后再随意吃肉,注意定时定量进食,尽量不追着孩子喂食,少吃零食。 饭后准备些山楂片、山楂卷,帮助消化、减少肉积。

另外,秋季鲜玉米正当时,经常煮些来吃,有消食磨积的功效。 月饼较为油腻,海鲜、螃蟹较为寒凉,孩子少吃为好。

滋润秋燥,勿忘黏腻碍胃

秋季燥气当令,天高云淡,风干物燥,孩子体内的水分也蒸发加速,容易损伤津液,所以秋季保养多主张滋阴润燥、补充水分。让孩子多喝白开水,多喝清淡的米粥、菜汤,也可以自制些清凉滋润的饮品,如蜂蜜水(1岁以上的孩子才能吃蜂蜜)、梨水、柚子汁等,还可以让孩子适当吃些润泽多汁的时令瓜果,可以生津止渴,润喉去燥。

秋季肺气较旺,可以适当多吃酸敛食品,少吃 葱、姜、蒜、韭、椒之类 辛散食品,以保养脏腑之气。 喜欢吃醋的孩子也不多见,但一些新鲜酸甜的时令果品、饮料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如火红的石榴,金黄的柚子,成串的葡萄,清凉的乌梅汤,都是生津除烦的佳品。 两三岁以内的孩子还不会自己吐核、吐皮,可以制成果汁让孩子饮用。 而肠胃功能不好的孩子, 吃些新鲜的大枣,或者桂花糕点、茯苓糕点,也可起到补养五脏的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地方讲究煲汤滋补,常用淮山、玉竹、沙参、秋梨、莲藕、芝麻、鲜鱼、鸭肉、猪肉、排骨等煲汤,可以养阴润燥、生津调养。

给孩子煲汤时要注意,汤汁清淡些,少放盐,也不要过于浓稠、油腻,因为孩子的味觉喜好、消化能力都与成人不同,过于滋腻反而妨碍孩子胃肠的消化吸收。

©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来源网络,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