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平时一向为人低调的许嵩一改往常,突然在某综艺节目担任起了常驻嘉宾,让网友直呼活久见。

节目中演唱的唢呐版的《雅俗共赏》,更是引发了部分网友的热烈讨论。

网友发帖表示:“被偶像亲自送走,我很幸福”。

引发关注原因在于,早前各种诸如此类“唢呐一响不是升天,就是拜堂”“从出生吹到头七”唢呐的黑色喜剧段子早已吹遍了半个互联网。

唢呐更是在中文网络世界里进化得博大精深,充满了黑色幽默色彩和独特的语言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查阅”大量有关唢呐的梗之后,波切发现总是离不开三个“名场面”

名场面一:你是不是想吃席了?

唢呐因其独特性的音色,不仅能很好的表现出悲伤的感情,还拥有极强的感染力,因此常被用于白事。

于是乎只要唢呐一响起,第一直觉便会与有人“仙逝”联系起来。

脑海中不知不觉就会浮现出农村白事吃席的场景,一张桌子八个菜。

从这里我们也就不难想象“唢呐一响,爹妈白养”、“没有二胡拉不哭的人,没有唢呐送不走的魂”等等有关吃席名场面的梗会在互联网随处可见。

比如去年新冠肺炎肆虐时,特朗普感染上新冠病毒,网友纷纷戏称要拿起家里的家伙事,前往白宫送特朗普一程,并且还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白宫开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玩梗玩上瘾后,再也停不下来,玩梗的对象便不局限于他人,甚至还上升到自己身上来。

现实中玩玩就算了,影视剧作品也玩了起来。

在《武林外传》中就没有燕小六不会吹的曲儿,他更是把唢呐使用的场景体现得淋漓尽致。波切想说艺术源于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唢呐吃席」的名场面就逐渐传了开来

名场面二:不行,不行,没唢呐那味。

2017年一位名为阿圣的视频博主在网上上传了许多使用唢呐吹奏的现代名曲视频。

《权力的游戏》主题曲到比伯和路易斯·冯西合作的《Despacito》,他的演奏基本功扎实,对原曲的改编也恰到好处,立刻受到了大批网友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我要在Ta的婚礼上,吹响一首唢呐

▲ 视频来源:博主瓢三爷的小喇叭唢呐版《凛冬将至》

此后越来越多的唢呐爱好者好像看到了流量密码,相续改编上传了许多经典作品,比如花泽香菜的《》、菊次郎的《Summer》

我要在Ta的婚礼上,吹响一首唢呐

▲ 视频来源:博主浑元Rysn唢呐版《恋爱循环》

渐渐的部分网友产生了一个错觉,无论什么歌曲都可以用唢呐来演奏一遍。

所以只要在网络上看见视频中出现萨克斯或者小号这类现代乐器。

评论区总是会出现部分人说“这要有个唢呐就好了” 、“为什么没有唢呐”,还要求说:“这个可以改编改成唢呐的,更有味道。”

他们还为唢呐打抱不平。

此后凡是西洋乐器独奏,网友好像条件反射似的会想起唢呐来,「没唢呐那味」名场面便传了开。

名场面三:一人一器可挡千军万马。

如果说前两个名场面是有关唢呐声音响亮和情绪多样的特点的,那么“一人一器可挡千军万马”的名场面,体现的就是唢呐穿透力流氓的一面。

唢呐的音色极为特殊,声音也极富穿透力,只要它一响起便立刻成为现场的主角,其他的乐器统统靠边站。

电影《闪光少女》就是对这一经典名场面的还原。

更恐怖的是火力全开的唢呐,三四百米开外想让人听不见都难。用“唢呐一响,黄金万两,唢呐出征寸草不生”来形容唢呐的流氓再好不过了。

所以当给演奏唢呐乐器的大师郭雅志配上一支麦克风时,网友纷纷破口大骂:“大胆,是不是瞧不起唢呐,竟然还敢给唢呐配麦克风。还让不让其他乐器活了。”

针对唢呐流氓这一特点,波切专门为球场被大妈们霸占的同学想了一招:拿起你的唢呐,吹上一嗓子,毫无意外铁定能打乱大妈跳广场舞的步伐,这样就能愉快打球了。

如果真要找个东西压住唢呐,波切觉得大概鞭炮可以一战。

但玩梗归玩梗,唢呐作为一种舶来品,经过千年的发展早已经渗透了国人的文化。

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更是突破了所谓“土味”的一面,以一种崭新的方式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带来了不一样的听觉享受。

唢呐最早诞生于波斯帝国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是在公元3世纪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

千年来经过老祖宗一番折腾,唢呐逐渐“染”上了中国人的气息,成为中国具备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

▲ 波斯帝国

最初阿契美尼德时期版本的“唢呐”可一点都不跟白事搭边,那可是常用于聚会宴饮等欢快热闹场合

此外根据记载,日落时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人民通过在城门或地方行政大楼前吹响唢呐,表示一天结束,因此它还具有“报时”的作用

传入中国后的使用场景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在《纪效新书·武备志》中就记载过大名鼎鼎的灭倭名将戚继光对唢呐的使用:“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号笛是军中信号乐器的俗称,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戚继光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这样说来唢呐还是位“退役军人”。

到了清代,唢呐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被编进宫廷的宴乐舞之一《回部乐》中。

由于唢呐不仅能表现激昂嘹亮、和谐悦耳的风格,也能表现悲调深沉、低吟、委婉幽怨的情绪,随后便在红白喜事之中被运用了起来。

加上唢呐作为民间乐器,普通人也买得起用得起,就广泛地流传开来了。

在清至民国时全国就活跃过许多唢呐班,比如"麻金班"、"毛旦班"、"银河班"等等。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沁阳的唢呐班已发展到三十多家,从事唢呐演奏的人员达四百多人,呈现出乡乡有唢呐、村村有乐声的状况。

唢呐也就逐渐成为知名度最高的民族乐器之一。

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传统观念的转变,民俗礼乐文化逐渐淡化。

以及近年一些地方政府发现个别百姓对丧礼大操大办,不仅请庞大的唢呐队伍,还趁机邀请很多亲朋好友,借机“敛财”,助长了不良的风气,所以下发规定:农村办丧事禁止吹唢呐,违者罚款。

唢呐终归也挡不住时代的进步,一步一步退出我们日常生活舞台。本以为唢呐会就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但它却以一种全新的面貌重回大众视野。

比如出现在各种影视剧配乐当中。

《红高粱》中唢呐体现的就是九儿顽强的生命力。《水浒传》中《好汉歌》和黄飞鸿《好汉当自强》体现的则是英雄主义的气息。

更有唢呐为主题的电影《百鸟朝凤》,影片就讲了一个关于老一辈的唢呐师父焦三传艺给徒弟游天鸣,希望他将这门民间手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但在现代化大潮的裹挟下时代风尚发生转向,唢呐班子无以为继、四散衰败的故事。

以及唢呐还出现在动画配乐中,比如《雾山五行》、《灵笼》等中对热血场景渲染等等。

我要在Ta的婚礼上,吹响一首唢呐

▲ 视频来源:《雾山五行》

同样在游戏中也有大量使用。比如《黑神话:悟空》中,悟空与白龙的打斗场景。

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愿意像许嵩一样尝试在编曲之中加入唢呐的元素。但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谭维维就在唢呐身上翻过不止一次车,一是在《敢问路在何方》,二是在《易燃易爆炸》。

唢呐在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中出现了三次,开头,中间,结尾。

但开头和结尾唢呐都好像是根搅屎棍,各种乐器的组合更是毫无层次感,事后谭维维也否认参与了歌曲改编。

谭维维好像与唢呐有缘似的,在最近演唱陈粒改编版的《易燃易爆炸》中,也出现了一段唢呐,但整体而言也显得有点多余。

事实证明这也不是她的错——这是一首广告歌,谭维维又没参与改编。

因此要找到民族乐器唢呐和各种西洋乐器之间的平衡点很难,这不是所有的音乐人都能够轻松做到的。

二手玫瑰主唱梁龙在给宁浩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做配乐时这样说过:

同一段音乐不能变好几次调,这样一来,西方乐器演奏和唢呐演奏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比如有些旋律唢呐演奏不了,所以我们就尽可能在不大改的情况下,找到了一些方式。另外如果全部用民乐来演奏,整场音乐就会显得过戏了,所以改编的时候加了一些西洋乐器打底也是为了往回“收”一点,让荒诞和戏虐是在观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唢呐作为二手玫瑰制胜的法宝之一,在二手玫瑰的音乐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灵活且完美地揉进了他们的音乐,

传统乐器唢呐、东北二人转与现代摇滚乐相结合,搭配二手玫瑰夸张的表演、朴实戏谑的唱词,带给人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

二手玫瑰中的唢呐乐手由吴泽琨担任,家族里六代都从事民乐工作,以擅长各式管乐而闻名。其外他还是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唢呐首席,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唢呐吹奏表演。

另外一支摇滚乐队九连真人在改编李宗盛的《凡人歌》时,同样使用到了唢呐。

唢呐几乎贯穿全曲。小号与唢呐的相互对吹相互争斗,以及普通话与客家话的对飙,让人热血沸腾,立刻使整首歌突破到一个新层次。

如果说李宗盛的原版,唱的是普通凡人在世间中身不由己,还依旧努力生活;那么九连真人加入唢呐和小号对吹的改编版,唱的就是普通人的抗争,以及他们的不甘与希望。唢呐的使用无疑是神来之笔。

除了二手玫瑰、九连真人之外,李克勤的《旧欢如梦》,葛东琪的《囍》中都对唢呐有恰到好处的运用。

当我们看到唢呐一步一步消失在我们的礼俗文化当中,半个互联网还在对唢呐玩梗和写大量的段子时,唢呐却一步步突破“土味”“红白事专用”等刻板印象。

以全新的角色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甚至成为一种对外输出的文化

事实也证明唢呐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爱。

▲ 帖子主要信息翻译

甚至还在网络上问起了在线购买链接。

▲ 帖子主要信息翻译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传统民族乐器的价值,不止唢呐,其他优秀的传统民族乐器同样也会有他们再现辉煌的一天。

*部分资料来源:甘肃档案信息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