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小人物·大职场】的第114期人物:一个在教培行业奋斗了4年的北漂,但“双减”下,作为211硕士的他却不知该何去何从?

年龄:27岁 职业:原网络教育公司职员

坐标:北京 月入:1.5万

我,211研究生,23岁选择北漂进入教培行业从0开始

我上学比较早,一直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小时候也经常当“别人家的孩子”,是小区里同年龄段孩子里听话懂事的代表。

高中毕业顺利考上了某一本大学,本科毕业的时候又以应届生的身份,顺利考上了某211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完研究生我23岁,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的年龄,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的我看不上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工作,心想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去大城市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其实,在没毕业的时候,也就是研三第二学期,我就来到北京实习了,一边实习一边完成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

因为我学的是和教育相关的专业,所以选择的也是教育培训类的企业,毕业论文也做的是相关的课题。

在来北京之前,我跟随学校的统一实习规划,在公立中学里教过语文课程,跟着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这一点是公司比较欣赏的。

实习的主要内容是跟着部门经理策划K12系列的网络课程,当时我主要负责的是小学部分的项目。

K12是我们行业的人都知道一个名词,英文词组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的缩写,包括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教学内容,内容比较基础,但不能说不重要。

毕业以后,我留在公司转正了。

从实习到转正,我和所有职场小白一样,经过了懵懂、茫然、困惑的时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行业、职位。

从束手无策到游刃有余,中间横亘着无数个辛苦工作的日日夜夜。

记得,刚入职的第一天,我在开会时听同事们说着,K12、too C(面向客户)、too B(面向公司)、o2o(一对一辅导)、转化率(转化游客成为潜在用户的比率),这些词让我完全摸不着头脑,当天晚上我就立刻查了所有白天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做了一页笔记。

这之后的一个多月里,我每天学习,记录新的名词、工作方法,不仅掌握了行业的术语,也掌握了行业运行的思维方式,有了一些自己的工作心得。

从零开始很难,但是获得进步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过去我在学校里,就像身处象牙塔中,单纯的环境,从来都无关于利益、无关于金钱、无关于商业,但工作中,我不仅要做好内容,还要考虑用户需求、抓住用户的痛点、痒点,才能让自己设计的课程获得更多听众,让更多人学习到自己设计的课程中的知识,同时让他们为课程买单,为公司创造经济收益,扩大公司教育品牌的影响力。

为了做好小学生的课程,我几乎将所有版本的语文课本烂熟于心,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部编版等等版本。哪个版本的几年级,哪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几乎是闭着眼睛就能说出来,很多课文的内容也都清楚了解,不是略知一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年从小职员做到部门经理,月薪从9k到1.3万,我慢慢爱上了教育行业

“你见过北京四点钟的太阳吗?”

这句话在我参加工作的那一年非常流行,短短十二个字,包含了无数感情。

有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惫、有奋力拼搏的斗志、有为了未来努力的信心、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太多了,这都是北漂的打工人真实的精神状态。

我日复一复地努力着,每一个派到我手里的项目我都尽量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和认真完成。

为了完成一个课程项目,我通常会学习一遍市面上所有类似的课程项目,学习其中的精华,结合它们的优点,加入我发现的、而被其他人忽略的重点。

渐渐地,我也开始带领实习生一起工作,为他们讲解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课程的重难点,帮助他们完成项目的策划。

差不多两年多,我升职了,成为了部门的经理,薪水也从原来的9千,提升到了1万3千。

这是鼓励,也是希望。

疲惫的生活因为小小的成果,得到了满足。

除了升职加薪,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认识并结交了真正的朋友。

很多人都说,公司里没有真正的友情,尤其是私企,同事之间大部分都是勾心斗角的,不是明争就是暗斗,但凡是涉及利益问题的事情,一定有人会以损伤你为途径,获得自己的成功。

可能是幸运,也可能是什么磁场的人就会吸引到什么磁场的人。

我这一路,从实习到正式入职再到升职,遇到的同事都是非常善良的人。

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也从来不会计较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在一线做教育的人,大部分都还是思想比较纯粹的。

我有幸在公司遇到了真正朋友,她们和我一样,喜欢一样的作家、喜欢一样的文学风格、喜欢一样的美食,我们会为了某一个语文教学问题争论不休,但也会在争论后想出一些新奇的点子。

周末还会一起约着去公园,偶尔一起爬爬香山,聊聊未来、聊聊过去。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个孤独的人,曾经因为听话、因为乖,而在中学时代被同龄人视为异类,又因为没有个性、不起眼,而在大学时代被忽略,成为小透明。没有人在意我的梦想,我也早就习惯了独来独往,偶尔几个朋友,也都是泛泛之交,很礼貌,很有距离。

在北京的日子,渐渐因为朋友的出现有了温度,我也渴望和朋友拥抱,我们也会裹在一条毯子里一起看好玩的综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入1.5万以为会有无限美好未来,但行业整顿未来何去何从?

2021年年初,我的工资涨到了1.5万,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四年了,本以为网络教育培训还会像原来一样蓬勃发展。

我们都因为2020年的疫情和一直以来的稳定增长的收益,而错误地估计了新的形势。

2020年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大部分学校都停止了在校上课,改为了上网课,网课模式让我们的课程也获得了更多家长的青睐。

2021年春天,国家开始整顿教育培训行业,不再允许课外补课和任何形式的经济获益的网络授课。

我非常理解这样的举措,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大事业,如果放任教育行业游走在经济和利益上,那么长久下去肯定免不了变了味。

行业中也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以内容至上、不是所有的私企的教师都具备当老师的资格,很多课外补习班学费飙升到了天价等等。

我非常明白,也非常理解,甚至非常支持。因为这些年,我看到的不仅是行业光彩的一面,也有灰色的一面。随着整顿,许多小的培训机构倒闭了,大的教育机构也面临非常大幅度的调整,课程下架了,我们部门的工作停了,现在在做一些免费的课程内容作为过渡,再思考下一步的规划。

直到8月份,公司已经裁员了两次。很无奈的事情是,公司因为经济效益不好,只能通过裁员减少成本,很多同事都面临着重新找工作,换行业的问题,这让很多人压力剧增。

也有一些人选择主动离职,寻找其他出路,有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朋友已经辞职离开北京回家乡备考事业编的教师考试。

我的下一步应该何去何从呢?习惯了北京的我居然开始不舍得离开。

8月眼看到了末尾,北京常常夜里忽然下起大雨,而我常常在租住的小屋子的阳台上看外面的雨夜,回想起来到北京的那一年,觉得时间过去了好久,久得不像是四年。

下一个四年,我会在哪里看雨?

希望努力的人都能挺过艰难的日子。

一直以来,就有个想法,讲述身边普通人的职场、创业故事,他们可能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没有腰缠万贯,甚至还在努力为生活,为房子打拼,但是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故事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故事里一定有悲伤,有温度,有力量,有触动你的某些东西,小人物,也有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