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俗话常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古往今来,无数人都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奋斗,却很少有人将目光放在大众苍生之上,更遑论燃烧自己、奉献他人,但是在芸芸众生中,总有一些人,他们宁愿放弃美好的生活,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卢安克是一个德国人,他鞥在山区支教长达十年,并且拒绝了《感动中国》的提名。在他看来,不是他感动了中国人,而是中国人感动了他。

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师

板烈村,是中国既普通又特殊的一个村子——这个村子非但没有什么名扬全国的名胜古迹,而且还是一个贫困村。

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个村子里的男人,大多是抽烟喝酒打老婆孩子的。而这个村子的教育也极其落后:在这个村庄里,只有一所学校。因为经济落后,很少有老师愿意学校里的学生很少,甚至还会有学生中途辍学、外出打工。

不过,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村子里,有着一个非常特殊的教师——卢安克。卢安克是一个德国人,按理来讲,他应该不会和地球另一端的国家的一个村子产生任何的交集,但是他却在板烈村呆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的时光里,卢安克付出了他的青春和汗水,也因此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

对于卢安克的无私付出,当时的政府原本打算给予他正式的教师编制,而《感动中国》节目组也打算将他设为候选人。然而,对于这些人们给予他的荣耀,他统统都拒绝了。

坎坷的教育之路

在中国人的心中,卢安克是一个感动中国式的人物。不过,在他看来,不是他感动了中国,而是中国深深地感动了他。卢安克在中国的教育之路不仅没有一帆风顺,甚至还满地荆棘。他之所以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他的教育理想,便是因为这一份来自于中国的感动。

卢安克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德国人。在成年之前,他对中国这个遥远的国度完全没有一点了解。然而,当他在大学毕业后,第一次来到中国后,他便被中国吸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卢安克在沉迷于中国的大好河山之时,也没有忽略当时中国的堪忧的教育现状。于是在后来,在他的朋友都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之后,他却选择留在了中国、成为一名教师。

最初,卢安克在一所乡镇小学担任德文老师。这时候的他一腔热血,满心只想着教育,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护照。于是,没过多久,他便因为身份问题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最后不得不离开中国,回到德国。

这一次的挫败虽然对卢安克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却依旧没有扑灭他心中的那一团热火。于是,几年之后,解决了自己身份问题的卢安克再次踏上了中国。这一次,他成为了广西南宁的一所学校的英语老师。

在那段时间,他充分地运用西方的教育理论,主张实行实践教育、快乐教育。虽然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他的学生们每一次上英语课都是兴高采烈的,但是他们的考试成绩却一塌糊涂。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环境之下,卢安克的教学方式被家长们否认,而他也在家长的抗议中失去了这一份工作。

对于广大的普通人而言,在接连遭遇挫折之后,或许会直接失去对教育的热爱,甚至会从此远离这个给予他不好回忆的地方。不过,卢安克有一颗超越常人的强大的心脏。在再一次失去工作之后,卢安克成为了一名义务支教的志愿者,跟随着志愿团队一次次地深入到广西省的各个村庄。就这样,他开始了与板烈村之间的缘分。

虽九死其犹未悔

在卢安克第一次来到板烈村,他对板烈村最大的印象便是“匪气浓厚”。板烈村是一个大山中的山村,封闭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相对封闭、落后的思想。同时,由于板烈的男子大多有对家人使用暴力的习惯,因此那里的小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有了暴力的倾向。

在卢安克看来,对于这样一个“糟糕”的村庄,只有教育能使其改变。于是,从那之后,他便留在了板烈,成为了一名没有编制的教师。由于这个村庄里原本就有教授主科的老师,因此卢安克担任起了教授其他诸如美术、音乐、劳动艺术等课程。

卢安克是这个村庄最特殊的男性——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外国人的身份,还是因为他几乎没有沾染上任何抽烟喝酒的毛病,也从来不对孩子恶语相向或拳脚相加。久而久之,卢安克成为了这个村里里最受孩子欢迎的老师。

以以往人们的认知,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改变是巨大的,因此村庄里的人在最初除了对卢安感到好奇之外,还会忍不住猜测:他就在什么时候被这个村子同化?

不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卢安克不仅没有被板烈村的人同化,沾染上不好的习惯,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这个村子。渐渐地,这个村里的男人不再醉生梦死,这个村子的“匪气”也在慢慢地消失。

卢安克对板烈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因此,当广西的政府知道了卢安克的事迹之后,在感动之余提出了给予他正式教师编制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有正式的教师编制,这对于广大的教师或者是准教师来说,都是难以拒绝的诱惑。不过,卢安克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提议。在他的心里,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讲台、一个改变他人的机会。

在2018年,《感动中国》栏目组曾找到了卢安克,因为他们想将他提名为《感动中国》的候选人。然而,卢安克依旧拒绝了。在他看来,他之所以能够在板烈坚持这么久,是因为这里的人感动了他——板烈村里的人们的改变,使他感受到了教育的伟大。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到被风霜慢慢侵蚀了双鬓的中年人,卢安克用时间和生命诠释了“岂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真正含义。

虽然如今的卢安克已经回到了德国,但是他给予中国的感动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