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4岁,因主动脉夹层需要手术治疗收治入院。于2018-01-09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根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转入ICU,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体外循环手术

紧急突发情况

2018-01-11 02:15分,镇静药物减量16h以后,患者突发烦躁,试图坐起,挣脱约束。

患者烦躁时表现

护士第一时间来到患者床边,重新固定约束带,查看各引流管固定情况。突然,呼吸机发生一级报警,显示潮气量低,分钟通气量低,同时监护仪显示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低潮气量,低分钟通气量 ,心率,血压升高,氧饱和下降

抢救过程

① 护士观察仔细,迅速找出仪器报警的原因

气囊的充气导管半离断

护士排除了气管导管脱出,呼吸机管路脱落等原因后,发现气囊的充气导管呈现半离断的状态,怀疑是患者之前烦躁时不小心咬破了充气导管,继而导致气囊漏气,人工气道失去密闭性,引起低潮气量,低分钟通气量,低血氧饱和度。

② 根据医嘱执行第一步应急措施

护士发现气囊充气导管破损后,迅速的反折了导管,执行医生“补偿通气”的医嘱, 调高氧浓度至100%,调快了呼吸频率,加大了潮气量 ,通过该项措施,患者的氧和得到了缓解。

患者转归

后续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增加气囊测压的频率,患者于2018-01-14顺利拔除气管插管,2018-01-16转往心胸外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床感悟

本案例突发情况紧急,护士反应敏捷,第一时间找到了原因,并且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了最佳的紧急处理措,帮助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避免了再次气管插管可能造成的伤害,最终,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并转科。

事后针对该事件产生的原因,科室进行了重点讨论,其中的一些经验值得同行借鉴:

①关注患者体验,做好危重患者的镇痛镇静。

气管插管是危重患者最常见的救治手段,但是对于清醒患者而言气管插管会造成患者的不舒适,引起患者的紧张与焦虑,如果没有及时干预,会进一步导致患者发生烦躁,既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管理患者的难度。贯彻执行“eCASH理念”:提倡早期舒适化,使用镇痛,最小化镇静,实现最大的人文关怀。

②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很重要,合理放置气囊充气导管的位置。

将气囊的充气导管固定于牙垫和气管导管之间,避免充气导管和牙齿的直接接触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避免充气导管被咬破的方法之一。

专家点评

王庆玲(副主任护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北京护理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护理学报审稿专家)

此文章提供的案例在监护室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对于年轻护士及医生因临床经验不足,不会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本质,这就会延误病人的抢救时间。

此案非常符合临床需求,亮点是eCASH策略: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化浅镇静策略,此策略更好的涵盖并整合了浅镇静、目标导向性镇静以及基于镇痛的程序化镇静等策略。“浅镇静”的前提必须是“镇痛评估优先,镇痛优先”。

此案例作者从根源上分析了发生气管插管管路漏气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当然,病人不配合治疗出现躁动的原因很多,病情变化,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合理,心功能差,镇静效果不佳,气管插管管路固定方法不佳,疼痛、卧位、约束、焦虑等干扰因素。若临床护士加强使用镇静程度评估表动态进行镇静效果评价,每日唤醒流程的落实,与医生有效沟通,排除干扰因素,能更好的保证病人的安全。

关注护理传真

传递护士心声

图文来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本文作者:全殷殷

责任编辑:张昕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