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要守初心、担使命,在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聚焦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一老一小”、帮扶生活困难群众、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抓住用好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推出一批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实践活动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是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最后一公里”,不仅关系着国家工作大局,也检验着党史教育学习的成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形成合力,为群众办好实事。

要把群众当成家人,时刻装在心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有没有感情,有多深感情,一直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当年,慕生忠带领群众用铁锹开辟出青藏公路;焦裕禄带领群众把千里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谷文昌带领群众使昔日的荒岛变为闻名遐迩的“东海绿洲”。党员干部要真正把百姓当成家人,在工作中要少一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敷衍冷漠,多一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换位思考,少一些“自我感觉”,多一些“求真务实”,以最真诚、最温暖的态度,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要让群众当主人,建设好共同家园。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办;就是要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拿出实招硬招。例如,北京的“责任规划师”制度,通过责任规划师、周边单位、社区以及居民代表的共同努力,催化落地了“井点”微空间、海淀实验小学校门前空间等一系创新理念的实践项目,为群众创造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北京卫视的《向前一步》栏目,把镜头根植在百姓身边,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看问题,给市民陈述观点的机会,也不忘让有关专家和政府部门充分表达意见,最终达成平衡与共识。要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让群众参与到社会共治中来,以更好地表达、实现、维护群众自身的权益。

要做群众的保护人,强化法治保障。真正解决群众烦心事,保护群众的利益,最终还是需要依靠法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与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需求相比,我国保障群众利益方面的法治仍有待提高。在拆迁补偿、教育医疗、就业分配等领域,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法治化途径切实规范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健全民生领域的法律法规,细化配套政策制度,要对违反法律和相关规定的行为严肃追责。同时,完善监督渠道,确保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