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的国际社会非常热闹,虽然塔利班新政府未能在9月11日如期举行开国大典,但美国纪念“911”事件的活动却隆重举行,人们在强烈谴责恐怖主义的同时,也在深切回忆20年前的悲惨时刻,并为“911”事件的遇难者表示深情哀悼。

而这种悲痛的气氛,也深深感染了万里之外的印度,因为就在上个月美国连夜从阿富汗卷铺盖跑路,留下一堆无处安置的难民后。美国随即开始圣母心发作,本着“有福不同享,有难要同当”的精神,要求各盟友充分发挥担当精神,接受数量不等的阿富汗难民。

面对这个黑锅,广大盟友纷纷面露难色,但作为美国新晋盟友的印度却手舞足蹈,毕竟,作为一个人口将近14亿的大国,摊派几万阿富汗难民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但却可以让全世界看到印度勇于擦屁股的大国担当,所以,说时迟那时快,印度难民专机随即出动。

但阿富汗人民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抗拒,在美国等国家飞机挂票都售罄的情况下,真正的挂票大国印度却空手而归。

那么,是阿富汗难民受不了咖喱味吗?是害怕作为穆斯林的他们在印度教为主的印度被排挤吗?亦或是阿富汗人民太过信赖印度摔飞机的水平吗?都不是,据小道消息说,阿富汗人民虽然不看电视,但却知道印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发展中大国,他们认为去印度这个穷国喝恒河水还不如在阿富汗呆着。

虽然这句表态不一定是真的,但对印度的侮辱却是实实在在的。而福特公司在“911”20周年纪念日之前的挥泪告别,无疑又让印度的内心多了诸多波折。

谁能想到,作为美国汽车三巨头之一的福特公司,在高调进军印度市场若干年后,也不得不在10年累积了20亿美元的运营损失后最终选择做了逃兵,说什么也要和三哥挥手告别。

那么,为何贵为“民主典范”和“自由先锋”的印度却始终留不下外资,尤其是同样来自自由和民主国度的西方资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自由的印度有着将近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怎么就满足不了外资的胃口?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静夜史认为,包括通用、哈雷戴维森等外资的笑着进来,哭着出去,或者竖着进来,横着出去,可能的原因在于他们对印度市场的极大误判。而误判的最大前提就是:印度是一个人口近14亿人口的大国。

毕竟是个人都知道,人口多不仅意味着购买力强,某种程度上更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低,所以在这个人口将近14亿的大国投资建厂,不仅避开了高昂的关税,更能够就近利用低成本的劳动力,再加上印度民主的社会环境,真是睡觉都能笑醒。

然后梦醒之后,心碎无痕。

因为在印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国家,大部分人口都是“无效人口”。

今天的印度,对西方所谓的“龙象之争”非常受用,并时常将自己和北方邻国相提并论,甚至恬不知耻地提出“平行崛起”概念,为碰瓷儿无所不用其极。毕竟在印度看来,中印两国不仅都是人口超过10亿的发展中大国,都有着源远流长的深厚历史,而且在近代都遭受到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所以将两国放在一起比较实在再合适不过。

但问题是,印度是一个曾经被完全殖民的大国,而我们却不是。

虽然和我们一样,印度也是公认的文明古国,但今日印度和古印度则从来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从雅利安人南下入侵以来,虽然开伯尔山口易守难攻,但却长期以来都是侵略者“打印”的绿色通道。在他们的争先恐后的打印下,古印度文明层层堆叠,最终成为秀色可餐的千层饼,并最终吸引了英国的漂洋过海。

大航海时代以来,“到印度去”成为西欧探险者梦寐以求的打卡地,就连一路向西的哥伦布也坚持自己发现的中美洲群岛是印度群岛,而英国最终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一个。

虽然没有走开伯尔绿色“打印”通道,但漂洋过海来“打印”的英国无疑更有“诚意”,在英国的努力下,葡萄牙、尼德兰和法国等同行陆续惨败,莫卧儿帝国“主动”去世,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南亚之主。

但问题是,英国的目光是全世界,英属印度只是其中一个。所以,为解决奴仆日益增长和殖民者数量严重不足的矛盾,英国殖民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印制印”的策略,即拉拢英属印度高层并与之结成同盟。

而为了强化统治者地位的至高无上,英国将雅利安人创造的种姓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强化形成了等级更为森严的种姓制度。

是雅利安人之后,无论是突厥还是蒙古人,都无一例外地继承了种姓制度这一南亚次大陆的社会分层特色,但他们都不曾像英国这样,将社会等级分得如此泾渭分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英国统治者而言,固定的统治阶层再好不过,而且印度底层民众自古以来不知何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来都是将反抗高层的动力转换成下辈子投个好胎的虔诚受苦中,英国统治者自然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所以,种姓制度作为印度特色,成为印度的最大象征。

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终于柳暗花明。然而独立后的印度虽然及时出来了废除种姓制度的法律,但却始终难以成行。

毕竟,因为没有革命和战争的洗礼,印度统治阶层并未更名换姓。换句话说,独立后的印度高层和英属印度时期与英国佬一起喝茶吹牛的,是同一批人。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种姓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所以指望他们自我革命,和我国的革命先烈们放弃优渥生活投身为人民谋幸福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那样甘愿奉献和牺牲,简直是痴人说梦。君不见尼赫鲁家族本就是家大业大的地主,一门三总理的他们,到底能听见多少接地气的声音?

事实上,因为没有革命或战争洗礼进而无法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政令不出新德里”是常规操作,所以在王权止于县政甚至市政的情况下,种姓制度发挥的,是基层政府的作用。这种种姓制度接管地方的情况,比我国古代专制时期的情况还要夸张。

所以,虽然嘴上说不要,但身体很诚实的印度说什么也不能没有种姓制度,毕竟这是印度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

而种姓制度的存在,也强化了印度教在印度的地位,印度社会依然层次分明,底层的吠舍和首陀罗,除非像莫迪一样出类拔萃,否则想要出头只能指望下辈子轮回投个高种姓。

而至于人数更多且地位更低的“达利特”,即贱民,作为原始印度人的后裔,他们连基本的“人”都算不上,没有社会地位的他们,连首陀罗都可以随便凌辱,因为得不到最基本的资源,他们虽然在印度总人口中占据了份额,但却不算真正的人。

因为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所以理论上说他们应该最激进且更有革命性,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想过反抗压在头顶的大山,那就是皈依其它宗教,比如伊斯兰教。

毕竟,跳出印度教,还有什么理由被种姓制度所束缚?

关于这一点,印度教高层早就想好了,那就是将所有异教徒都归入贱民阶层,比如印度总理英吉拉·甘地就是因为嫁给了拜火教徒而成为贱民,而后拜甘地赐姓才由尼赫鲁改姓甘地。

所以,外资看到的印度总人口,事实上能真正产生消费价值的,不过十之一二,广大贱民连生存都费劲,何谈买车提升生活品味?

而且比种姓制度的桎梏更可怕的,是印度国家机器的低效低能,由于中央政府的长期疲软,印度根本不可能推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甚至土地革命,为自力更生的工业化提供前提。

所以,土地分配的高度畸形,注定了印度工业化的步履蹒跚。而为了经济的腾飞,印度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产业能兴国”的战略,重点发展服务业推动GDP增长。

但问题是第三产业本就是依附型产业,尤其是依附第二产业,没有工业化的印度,想要第三产业的空中楼阁能带动印度的大国崛起,本就是天方夜谭。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尽管GDP早已赶法超英,但却始终难以更进一步,而且因为第三产业和国际市场关联度更高,所以一旦国际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印度经济立刻掀起惊涛骇浪。

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无疑就是最好的说明。

因为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从未改变印度一盘散沙和山头林立的尴尬状态,所以疫情还没达到巅峰,印度就已经主动“躺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印度疫情不仅导致了经济的崩溃式清零,更极大地打击了印度外资的信心。他们突然发现:这个国家不仅没有强大的消费能力,更没有强有力的保障,疫情,只是其中一方面的缺陷。

同样是没有强有力中央政府的保障,印度的政策效能比令印吹斯汀鼓吹的免费医疗还要“神”,在这里,司空见惯的贪污腐败暂且不表,拿钱也不办事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印度质量控制机构印度标准局通常在15日内处理完企业申请,但某些申请需要长达2个月或更长时间。

而且更尴尬的是,在2014年莫迪上台并提出“莫迪经济学”之后,印度经过7年的励精图治,虽然基础设施基本没啥长进,但电力等其他成本却节节攀升,印度最吸引人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还未发挥,便已经被抵消,昔日争相从其他国家比如我国出走印度的外资,如今悔得无语凝噎,眼泪哗哗地异常真诚。

所以,印度的烂泥扶不上墙绝非偶然,福特们的出逃也绝不会终止。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