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上一代,确实也没有什么好投资的,资本市场建立初期,各种交易所制度都不完备。那时候,连生意都很少。

储蓄利率越来越低,理财出现

大部分人都是以储蓄为主,然后还有些人会去排队抢国债什么的。因为这些都是没有风险的,稳稳地赚取收益。现在都没多少人知道金融衍生品,那时候理财渠道就更单一了。

慢慢的,后来定期存款利率越来越低了,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的必然趋势,有的发达国家已经是0利率,你看日本,活期是0.001%,定期是0.002%,等于白存。有的国家存款还是负利率,你存一年还要倒贴银行,来,瑞典的朋友举个手留个言,我看看你们在不在。

于是各种银行理财应运而生,但是老百姓的思维是固定的,你和他说理财有风险的,他们不明白,不能接受,老百姓的需求是要高于定期存款的利率,然后拥有存款那么安全无风险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性兑付是资本市场成长的历史发展需要

然后,就出现了刚性兑付这种潜规则,合同上写的是有风险,但是出现了问题,会有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等销售渠道去兜底。为啥要这么做? 因为不兜底,就打破了老百姓对理财无风险的预期,以后想卖掉理财产品就更难了。

后来,这种理财或者信托背后的融资项目,越来越大胆,因为反正有人兜底,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老百姓们也开始闭眼买了,因为反正有人兜底,买就买收益率最高的就可以了,因为风险都一样的。

直到,有的锅实在太大了,没人背得起了,各种逾期违约的新闻爆出。所有人都明白了,不能再这么玩了,风险完全没办法控制了,都转嫁在销售渠道了,而银行充当其冲,甚至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次贷危机的本质就是本该承担风险的人转嫁了风险。

于是,18年左右资管新规提出打破刚兑,意思很简单,谁的风险就该谁承担。借钱的也不敢乱来了,风险太大就卖不掉了。而老百姓也开始有意识了,再也没人兜底了,自己买理财就得自己去选,不能再闭眼选收益最高的了,收益最高就说明风险最高,因为风险高借不到钱,所以才给这么高的利息。

打破刚兑,势在必行

打破刚兑,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市场出清那些不良的资产,那些风险高的本来就是落后产能的代表早就应该被淘汰,让社会上的资本自己去选择更加高效的,银行就不用承担本不该承担的风险了。

此时,普通人就要在投资和储蓄间选择,选储蓄,连通胀都跑不赢。那么,投资权益市场取代储蓄就是一个必然趋势。谁看到这个趋势了? 银行啊~ 打开APP想查个定期存款利息都费劲,全是理财、基金和各种宝儿,满满地感受到银行的求生欲。肯定还有人说可以投资房子,这个不说了,感兴趣地去看我那篇《80,90后还需要买房吗》。再不懂,就要白瞎了人生下半场。

为啥要投资,谁缺钱?

以上是从钱的供给方的思路展开的,接下来聊聊钱的需求方。

美国之所以强大,无非就是他们的资本市场和科技,科技强大就是因为融资便捷,美国人开始创新创业的初期都是在自家车库里开始,微软、苹果等等伟大的公司都是从车库开始,然后呢,使其壮大的是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融资。加速了企业和商业模式的成长。

而我们还是主要依靠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又没有很专业的投行。所以,你看很多企业赴美上市。因为银行的钱很局限,要有资产抵押才借给你,不管你多伟大的商业模式,没资产抵押就免谈,所以房地产商和银行是好朋友。等有资产了再去银行借,别人孩子的孩子都会下地跑了。

所以,我们要伟大的公司,要伟大的生意,直接融资至关重要,用好社会资本,赋能那些即将成为伟大企业的公司。成就他们的同时也会成就那些睿智有眼光的投资人。人与人的差距可能就会拉开很大差距,你们懂的。

普通人,需要看到这个趋势,然后顺势而为就可以了。那么最好的投资市场在哪里? 就在脚下,我们很幸运,生在日渐昌盛的中国,普通人甚至不需要国际化投资,因为这里现在未来就是国际化的中心,最好的生意,最大的市场都在这里,外资挤破头都想进来。沪港通就是为了方便外资进场的。投资环境也是一天比一天好。

投资也很简单,就是赌国运,赌大概率的事情!有人问,如果赌输了咋办? 凉拌,你还能移民不成? 移民的话,你就真的赌输了。那些当年卖掉北京的房子去纽约洗盘子的,辛苦了半辈子,回来发现原来的房子买不回来了,他们那帮人就赌输了。原来很多人出国,后来海归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知道国外怎么回事了呗,谁在走下坡路,谁在走上坡路,很明显。

我弟讲了个笑话,我笑了好几天,就是德国的2G网速把他同学逼得网瘾都戒掉了。

随笔一篇,都是我个人主观看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果要喷,麻烦不要人身攻击,另外不要断章取义,有的黑粉看个标题就能骂好几天,我也是怕了,创作欲望这么强,不单开一篇真可惜了,上我这来找素材啦?

我喜欢投资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投资市场中,所有人为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买单,不需要和谁争论什么,面朝黄土背朝天埋头割韭菜就好,或者被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