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宴上,我们常常听到司仪一连串祝福新人的成语脱口而出,如“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共结连理”等等,还有一个成语叫“秦晋之好”时不时也会出现。事实上,“秦晋之好”不算上什么好词,也许说的人只是单纯地想祝福新人,但如果多点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的话,大概是不会用这个词的。在我看来,所谓的“秦晋之好”不一定是祝福新人的,而且还会有点讽刺的意味哦。

要想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背后去读一本厚厚的又枯燥无味的历史书,怕是很多人都没有耐心看下去,不过,我看并不是古板的历史文献,而一本很有趣味性的历史读物——《春秋3:强国逐鹿》。这本书是春秋系列其中之一,作者是小马连环,他的本名叫蒋柳,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网名叫:脑洞历史观。书如其名,他的书的确是让人大开脑洞,他的文字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诙谐、幽默,极具画面感。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秦晋之好”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秦晋之好”中秦穆公之得失

“秦晋之好”发生的背景是在春秋时期,当时晋国和秦国都对一块叫崤函的军事要地虎视眈眈。崤函是指崤山和函谷,两地连成一片,共同组成中原腹地最重要的西部屏障,同时,也是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晋国南出的门户,而崤函之地当时是在虢国的境内。

晋国的国君晋献公老谋深算,为了夺下了块地就想了一个计谋来阻止秦穆公出兵——就在晋献公出兵征讨虢国的前一年,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而年轻的秦穆公却没想这么多,他欢天喜地地迎娶了晋献公的女儿并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这是秦晋联姻的开端,后世的人称之为“秦晋之好”。

办完这件大事一年后,晋献公就出兵打虢国了,忠厚老实的秦穆公觉得既然要娶人家的女儿,不好和岳父兵戎相争,只好坐视晋国吞并了虢国得到了崤函之地。

秦穆公当时还不知道因他一时头脑发热的决策,直接影响了秦国往后一百年的大势,因为秦穆公在这场联姻中,除了得到了一位夫人,还得到了一个奴隶,这个奴隶叫百里奚。

百里奚此人一生颇具色彩,他身世神秘,最初的说法是他是祖上是士族阶层,后来落魄了,家里很穷,他只能为别人放羊,直到30岁才娶了媳妇。但是,百里奚往后的30年都在虚度光阴,郁郁不得志,最后还落魄到成为俘虏,又随着秦穆公夫人(穆姬)作为陪嫁奴隶送到秦国。

百里奚不甘成为奴隶,于是在半道中逃跑到了楚国,秦穆公不知从何处得知百里奚是个人才,就千里迢迢的用五张黑羊皮将百里奚从市井之中换了回来,秦穆公与其密谈三天后被封为大夫,人称"五羖大夫"。他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西北地区,促进了秦国的崛起。

由此也可以看出秦国不拘一格吸纳人才是有传统的,无论是后来的商鞅,还是张仪,或是李斯,秦国的国君从来都是将人的才干放在了第一位而并不在意其出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为强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穆公的后辈秦孝公赞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虽然秦穆公失去了重要的军事之地,但更难得是人才呀,有人在,何愁夺不了要地?所以秦穆公在“秦晋之好”中也不是一无所获的。

二、秦穆公与夷吾之间的那些事

说到秦穆公与夷吾之间的恩恩怨怨还要先说说晋献公这个人,晋献公除了搞阴谋和打仗很有一手外,他还喜欢美人,这个美人叫骊姬,她是骊国的一名公主,国家被晋献公灭了之后,被迫嫁给晋献公,从此开启了黑化之路。说起来,这不能怪骊姬,因为晋献公是个杀熟小能手,带着他的骨干将领创下了“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最佳个人成绩,而骊国便是其中之一。

骊姬吹着十三级的枕头风,成功离间了晋献公三个儿子,最终一个自杀,两个逃亡,当然她自己的下场也并不美好:她准备将自己儿子扶上国君之位的时候,大将里克将他们都杀了,国家因此也动荡起来。虽然最终骊姬的结果不是Happy ending,但是在历史上却记下她这重重的一笔。当然,是“江山美人”、“红颜祸水”?还是“男人靠征服世界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征服世界”则见仁见智了。

再说前面提到的晋献公两个逃亡的儿子,他们一个叫夷吾,一个叫重耳。相信大家对重耳这个名应该是耳熟能详了,他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晋文公,就是那个与介子推寒食节有关的晋文公。这里先将他放一边,我们说说另外一个公子夷吾。

夷吾这个人比较奇葩,用背信弃义、言而无信来形容他是比较贴切的。晋献公去世后,秦穆公在夷吾和重耳之间犹豫不知选谁当国君,为了能当上国君,夷吾承诺会献五座城池给秦穆公,哪知夷吾坐上宝座之后就反悔了。当然啦,夷吾反悔的事不止这一件。例如晋国有一年旱灾没粮吃,向秦国借粮,秦穆公很好心地借了粮给他们,然而等到秦国旱灾时,晋国却如何都不肯卖粮食了。从这方面来看,相比狡猾奸诈的晋献公和夷吾来说,秦穆公的确是一个厚道老实人。

国与国之间或大族与大族之间为什么要联姻,为的就是在一方有难的时候大家能互相帮忙渡过难关,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通家之好。在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这种联姻很常见,但更常见的还有他们国家之间的战争,因为国家的利益总是凌驾于姻亲之上的。

虽然秦晋两家有“秦晋之好”,但并不妨碍他们出来打一架,于是有“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这一战,秦穆公取得了胜利并俘虏了夷吾,但对于秦穆公来说,这是一个烫手山芋,因为“秦晋之好”的另一位女主角穆姬出现了。

穆姬带着太子蒂、儿子弘和女儿简璧登上高台,带话给秦穆公:要是国君把晋侯押回来,早上进国都,那我就晚上死,晚上进国都,我就早上死。

有一句话说得好“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可现在秦穆公和夫人穆姬的力都不往一处使,不但不一处使,夫人还来拆自己的台,秦穆公也是很纠结很无奈啊。夷吾既不能杀又不想放,只好把夷吾安置在点灵台准备让他将牢底坐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秦穆公将“秦晋之好”再次发扬光大

夷吾被俘之后,晋国为了能让秦穆公松口放了夷吾,就将世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秦穆公为了能让圉安心地住在秦国,继续将“秦晋之好”发扬光大——他将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圉。只可惜等到夷吾生病时, 圉生怕自己不能继承国君之位就逃跑回到晋国当国君去了。

这次,秦穆公恨上了圉的不辞而别,于是,他将晋献公另一个还在在流浪的儿子重耳找了回来,取代了圉成为了新一代的国君,同时,将女儿怀嬴二嫁给重耳。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嫁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在这场利益的角逐中,到底是谁得了利呢?显而易见是重耳。因为他不但得到了美人,还得到了秦穆公的帮助得到了国君之位,成为一个忍辱负重、重情重义的君子,更是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在历史中留下了一世英名。

同时,也说明了秦穆公在“秦晋之好”这条路上真的是越走越远了。

《春秋3:强国逐鹿》中评道:秦穆公为君的三十七年,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也是一部秦晋交往的编年史:从晋献公的蛰伏,到晋惠公的崛起,晋文公时期的明争暗斗,到晋襄公的雪耻。

的确,但在我看来,这也是秦穆公将“秦晋之好”进行到底的时间轴线。

结语

春秋战国时期,世人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及周围许许多多的小国,他们国与国之间的纷争以及千丝万缕的关系简直就是剪不断理还乱,他们之间的任何一次联姻背后的真相或者是战争都是一部绘声绘色的大戏。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能看到他们之中人性的闪光点,例如秦穆公的老实厚道使他在与夷吾对战差点被俘时,突然出现一队士兵冲破晋国的围攻营救了他,原因是为报他赐马肉之恩;又如为求人才,秦穆公不惜追人千里用五张羊皮换回一代名相百里奚;还如重耳逃亡时,那一群对他不离不弃的随从如赵衰、介子推、先轸、孤偃等等;有孟视明两次战败,秦穆公的宽容以待;更有晋国的狼瞫受辱却没有放弃,而是等待时机出战再次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勇士……

君子,是春秋中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秦穆公当能视为君子,因为他推崇德行,因此他得到了百姓和其他国家的尊重;狼瞫也当得起君子,他没有因一时之气赴死,亦没有刺杀先轸,而是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勇士。

“小人怒,则祸国殃民;君子怒,则祸止乱息。” 所谓君子之风,说的就是他们吧。

在《春秋3:强国逐鹿》中是这么形容那些国君的:“报复心重的重耳,豪迈的楚成王,厚道的秦穆公,摇摆的郑文公,勤俭的卫文公,恩将仇报的齐孝公,精打细算的鲁僖公……”

如果说平常的历史文献类书籍像是不苟言笑神情严肃的老师,那么《春秋3:强国逐鹿》这样的书便像是那些喜欢与学生打成一片、将故事娓娓道来的老师了,不知道这样的历史书籍大家看起来会不会更加感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