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6月29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七一勋章”授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作为党内的最高荣誉,“七一勋章”从创立到首次正式授奖,历时近六年。准备时间之长,含金量之高,足以证明我党对在中国建设事业中有伟大贡献的党员干部非常看中。

此次授奖一共29人,有“草原之子”之称的廷·巴特尔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知青下乡,扎根大草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刮起一阵上山下乡的狂潮,大量知识青年在祖国的号召下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廷·巴特尔就是其中一个。

巴特尔1955年出生在内蒙古省会呼和浩特市。这一年,他的父亲廷懋刚好被授予开国少将的军衔。可以说,巴特尔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军二代。

1974年,在父亲身边安然度过平静的19年之后,巴特尔告别家里,来到了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插队。

既然是下乡插队,条件可想而知,肯定没有城里的好。初到嘎查,巴特尔对这里的环境只有一个印象——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嘎查没有电,牧民没有被子,就连被称为“家”的蒙古包也非常破旧,完好无损的蒙古包甚至没有几个。

很多知青只要一想到今后的生活是这样,内心无不在怀念并且憧憬,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城。

看到嘎查贫穷落后的面貌后,巴特尔没有抱怨,而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从今以后,扎根牧区,不走了。就算再苦再难,也要逼着自己去适应这里生活。

作为下乡知青,他剪过羊毛、放过牧,跟着铁匠师傅学艺……动手能力极强,很快就成为知青的带头人,嘎查牧区的牧民都很钦佩巴特尔。毕竟城里来的知青,像巴特尔这样踏实能干、毫无怨言的人并不多。

两年后,一场持续十几年的特殊时期结束,在嘎查很多知青也结束了下乡生活,陆陆续续重新回到了城市生活。

此时巴特尔的父亲复出,巴特尔如果愿意,也可以轻松回到呼和浩特,和家里团聚。但是巴特尔没有这么做。

他曾说:城市固然好,知青都返城了,那这边的贫困谁来解决?“巴特尔”在蒙古语中的是英雄的意思,既然名字叫做“巴特尔”,就要做一些有利于社会建设的事情,做英雄的事情“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其实,父亲廷懋曾经征求过巴特尔的意见,留在草原还是回到城里?

一边是陪伴在亲人身边,一边是扎根在牧区,为建设草原贡献自己的青春,巴特尔没有犹豫,直接像父亲表明自己的决心。

就这样,巴特尔开始了从“将军之子”向“草原之子”转变。

1976年在嘎查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年后,和当地的一个姑娘结了婚。从此,他彻底在牧区扎了根。

二、“四点平衡”,生态经济“两手抓”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国家广泛支持和推广,在我国农村掀起了包产到户的狂潮。这股狂潮,很快就以另一种形式刮到了嘎查。

1983年,嘎查根据国家政策,开始推行草原畜牧双承包制。牧民们纷纷拥有了自己的草场和牲畜,这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的积极性。

刚开始的几年里,牧民们的日子确实过的红红火火,大多人通过自主畜牧,让口袋里的钱变得多了起来。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草原上的草却少了很多,甚至有些草场光秃秃的,荒凉一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样的场景,巴特尔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牧民们的收入主要靠放养的牲畜来获得,因此,在这些牧民眼中,牲畜越多,越能挣钱。于是他们就开始无节制地放养更多的牲畜。

牲畜的扩大,让草场不堪重负。牧民们的心里还没有意识到草场退化的后果,作为游牧民族,本能上,他们在草场退化后,重新换一片新的草场。毕竟在他们看来,草原这么大,草场多的是,这个不行,换另一个……

这就是标准的粗放经营。看到牧民这样做,巴特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认为,牧民真正的命根子就是草原。草原再大,也经不住牧民这样折腾。沙漠化的草场恢复周期非常长,甚至有些草地很难再长出草来。如果继续放任牧民这样粗放经营,那就是在牺牲环境来挣钱,这样做不论是对草原还是对后代,都非常不利。

于是,巴特尔积极向牧民们宣传保护草场、保护生态,倡导大家不要粗放经营。然而在粗放经营尝到甜头的牧民又怎会把他的话听进去?

劝说无果后,巴特尔下定决心,以身作则,自己先给牧民打个样,用事实说话。

草场的退化是由于牧民的牲畜过多,以及粗放经营。要想解决退化问题,势必得减少牲畜,改变之前对草场的粗放经营模式。

牧民扩大牲畜,是为了赚钱。要想既可以赚钱,又减少牲畜的数量,只能换种牲畜。

按照这个逻辑,巴特尔一个好法子——牧羊改为牧牛。

首先,羊在春天吃不饱,便会刨草根。一咬一拽,连根拔起,导致沙漠化。而牛则是卷着舌头吃草尖,对草原的破坏力相对较小。

其次,一头牛的收入相当于五只羊的收入。此外,二十条腿对草场的破坏力显然要比四条腿的破坏力大。

所以,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牧牛都要比牧羊划算。

解决草场退化的办法想好之后,巴特尔说干就干。1986年,他将家里的60多只羊全部卖掉,改换成牛。

为避免粗放经营,巴特尔在自家的草场上划区,围栏放牧,让草场的的承载力不至于超重。

在巴特尔的精心规划放牧下,家里的收入明显上涨,而且草场也比别家的草场料多。既保护了环境,还实现了收入的增长。这样的成果比再强的嘴皮子也好得多。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刚开始巴特尔挨家挨户地劝说牧民重视生态环境,牧民没听。现在巴特尔通过自身实践,以身作则,这种带头示范作用,很快让牧民不得不佩服他的能力。

原来,这世上真的有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家致富的好办法。

于是,巴特尔家的门槛都要被牧民们踏破了。很多牧民自发前来请教他发家致富的方法,巴特尔也不藏着掖着,对于牧民有问必答。言传身教下,很多嘎查的牧民开始卖羊买牛。在巴特尔的指导下,他们也慢慢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最关键的就是,收入真的有所提高。

在嘎查牧民的心中,巴特尔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巴特尔认为,我们国家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人民的收入肯定要总体往上走,要一年比一年高。

为了让大伙过上好日子,他坚持“四点平衡”的理论,即养什么牲畜收入最高,支出最低,劳动强度最小,生态最好。

方法总比困难多。根据“四点平衡”,巴特尔积极尝试寻找解决办法。万事都是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能确定自己走的每一步都能够顺畅,不踩雷。这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值得人们敬佩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2年,巴特尔注册了一家名为阿巴嘎旗萨如拉牛业有限责任公司,当时的注册资金92万元。

所谓金融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就更不用说注册公司了。巴特尔成立这家公司,并不是为了自己当老板,而是带着牧民们发家致富。为了打消牧民心中的疑虑,巴特尔向牧民承诺,公司赚了,大家一块分红,如果赔了,都算在他头上。

作为带头人,牧民对巴特尔非常信任。听到巴特尔这样承诺,牧民们也就放宽心,加入到这家公司当中。

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养牛业、畜产品加工、销售、旅游、林业、生态建设等方面。涉及范围之广,也为周边的牧民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

公司福利也非常不错,每年,牧民们除了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分红外,还会受到各种补助,比如子女上大学,买优质牛等。

从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巴特尔不光搞经济,还抓生态环境,力保经济、生态“两手抓”。

嘎查的草场在早前土地沙化十分严重。巴特尔在来到该地当知青的时候就见识过嘎查的沙漠化。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流传着进了嘎查,就别想再出来的话语。

嘎查是草原。对于没有亲眼见过草原的人们来讲,草原在人们的脑海中,一望无际。草绿绿的,太阳暖暖的,每当微风拂过大地,空气总会弥漫着青草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这只是人们的想象。这就像南方的孩子羡慕北方的雪,梦幻又好玩;北方的孩子羡慕南方的江南小镇,阴雨绵绵,充满着文艺和浪漫。

嘎查的草原和人们想象中的草原大相径庭。一望无际之下,让人根本不想再多看一眼。有些草场光秃秃的,枯草遍地,一阵风吹过,人们的眼睛里有时候甚至可能会进入沙子……

这些都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的结果。为了保护嘎查的生态环境,巴特尔带领牧民多次考察沙化情况,数次试验草籽,为沙化的草场挑选并种植耐旱易活的青草品种。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巴特尔等人的努力下,嘎查的草多了也绿了。还吸引了好多野生动物来到这里驻足。

巴特尔不光注重修护那些沙化的草场,还非常注重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在他自己家的草场外围,人们很容易看到有围栏。如果仔细看的话,人们还会看到在围栏的某些地方会有一个洞。

古人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巴特尔家草场的围栏怎么会有洞呢?难道他也有粗心的时候吗?

其实,这个洞是巴特尔故意留给那些野生动物留的。

嘎查这个地方,经常会有一些狐狸、狍子、獾子等野生动物出没。为了让这些大自然的小动物能够不受人类活动侵扰,巴特尔特意为它们在自家草场上留下专门通道。这也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中国有句俗话,要想富,先修路。其实,这句话还可以引申为:要多与外界沟通,通过宣传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这样机会就多了起来。人们慢慢通过这些机会,也会发家致富。

巴特尔很看重对嘎查的宣传工作。旅游也是其公司的一部分经营范围。他认为,通过宣传,将嘎查最好的一面呈现在大众面前,那今后的项目也就接踵而来。毕竟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非常多。在这样一个情况下,酒香也怕巷子深。

为此,退休后,他经常会背着一台摄像机,记录嘎查的美景以及野生动物,利用短视频等平台宣传嘎查,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嘎查。

三、和草原有个约定

巴特尔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和草原有个约定,年轻来,到老,这个约定还没完成,还要继续。到老了干不动的时候,再看草原,那个时候感觉是不一样的。”

巴特尔现在虽已退休,但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巴特尔不忘初心,扎根在这片大草原,到目前已有47年之久。初来时虽为异客,但是经过长期的努力,他早已和这片草原融为一体。

正所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巴特尔是嘎查的骄傲,更是中国百姓的骄傲。他身上的这种不怕吃苦、敢于开拓创新、“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