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国家开放三孩的消息被网友们广泛关注,而为了鼓励三胎,某位专家就建议给出现金补贴100万的奖励,也就是说,生一个孩子就会得到100万人民币的鼓励金。

不少人在看到这条消息之后,都开始进入了极大的兴奋之中,因为在很多人看来,100万人民币的奖励很诱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生三胎就给100万,真的可行吗?

我们先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看。

很多网友可能会表示,100万养一个孩子应该不成问题,那么,我们就来计算一下:

根据2020年家庭人均月收入分布于人口数表来看,有30.24%的人,月收入不足800元,收入在800-2000元之间的人群有38.61%,收入在2000-5000元之间的人群有26.02%,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群有5.13%,其中占比最大的两个群体分别是0-1000元人群占比39.1%,1100元-3000元人群占比40.44,也就是说,全国80%左右的人群人均月收入不足3000元。

而按照这样的情况来看,假设现在人们都响应二胎政策,都已经是四口之家,那么,大部分的家庭月收入应该不超过1.2万元,100万就相当于一个四口之家七年以上的收入。

要知道,这个收入能够保证四个人长达七年的开支,而如果用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28年的开支,所以这么算的话,100万养活一个孩子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生一个孩子奖励100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完全能够养活一个孩子的。

这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网友表示,现在养孩子又是上学、又是吃喝拉撒的,100万肯定不够,某某地区上个幼儿园都要好几万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确实,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中,孩子的花销确实很大,但是这些情况一般都属于我们没有计算的那“20%”人群,而不是大众的“80%”人群。

至于剩余的20%人群,其收入较高,可能对于孩子的培养标准也更高,具体的支出就不便估算了,因为有些家庭唯“贵族学校”不上,唯“名牌服饰”不穿,唯“进口食品”不吃等,这开支就没法儿算了,据悉有些贵族学校贵到离谱,比如罗萨贵族学校,一年的学费就80万,国家奖励的100万还不够孩子上两年学呢。

所以,我们这里只估算一下大众人群,少数人群就暂不考虑了。

不过,就算是生一个孩子奖励100万,能够供孩子长大成人,但是这样的奖励政策有可操作性吗?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多想,答案肯定是“没有可操作性”,因为这样的操作方式,会存在很多的漏洞。

我们上面也说了,如果生一个孩子奖励100万的话,就等于一个家庭七年以上的总收入,大约是一个人30年的个人收入,可谓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资金。

试想一下,一个人奋斗30年才能够获得的回报,现在只需要生一个孩子就行了,那肯定会导致大批的年轻人无所事事,窝在家里面生孩子。

如果青壮年不上班,而将心思全部放在生孩子方面,那么,社会就会出现极大的动荡。

首先,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安全隐患增加。

因为很多青年人在不工作之后,大概率会成为“街溜子”,整天无所事事,为了让生活更有“意义”,他们可能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比如前几年东北某村整体拆迁,村民们都得到了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补偿款,这让很多村民开始变得极度膨胀,再也不劳动工作了,而是选择了挥霍,开始吃喝嫖赌、买房购车,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百余万的拆迁款挥霍一空,到头来还失去了劳动的能力,最终沦为流浪者,有些人还干起了犯罪的勾当,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严重影响家庭内部和谐。

在知性家庭,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较小,但是大多数的家庭并不是知性家庭,而是感性家庭,更有很多家庭还是传统型家庭。

在这些家庭中,决定家庭地位的往往是能够影响家庭走向的人,就比如传统家庭中,长辈就是天,无理也是有理。

而感性的三口之家中,男主就是家主,说一不二。只有在知性家庭中,才能够实现夫妻平等,相敬互爱。

但如果生娃奖励100万的政策出现,大多数家庭中,女主就成为了决定家庭走向的人,所以将会萌生很多的“母系社会”,导致家庭成员关系失衡、失真甚至是破裂。

另外,青壮年不仅仅是年轻的父母,更是祖国发展、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劳动力,如果青壮年都在家生娃不上班、不工作,那么这个社会将会严重缺乏劳动力,出现严重的资源匮乏情况,而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国家就需要做出更多的补救措施。

不过,最直接的补救措施就是进行经济补救,提高薪酬和待遇,吸引青壮年再次回到工作岗位。

但是收入的增加,就会导致100万奖励的价值降低、购买力降低,从而失去吸引力。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导致通货膨胀以及一时的社会动乱,并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长久的好处。

从上面几点来看,生一个娃就奖励100万的建议,是完全无法实现的,也是不应该、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带来的并不是积极的效应,而是一种非常负面、危险的效应。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