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国从此成为东欧最强大国家,称霸波罗的海。瑞典丧失了几乎全部海外领地,从此退出欧洲列强的行列。"

大北方战争,又称为第二次北方战争,是1700-1721年间俄罗斯帝国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及与瑞典王国争霸的战争。

大北方战役有什么影响?

  • 除俄国和瑞典外,波兰、丹麦等周边势力,以及奥斯曼土耳其、英国等域外势力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战争。

  • 在大北方战争与同期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18世纪初的第一轮欧洲争霸格局形成。

  • 俄罗斯得到了波罗的海周围的领地,完成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目标,成为了东欧最强大的国家,跻身欧洲列强之一;瑞典丧失了几乎全部在17世纪得到的海外领地,失去了大国地位,沦为欧洲二流国家;波兰作为战争的主战场,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 战争期间波兰贵族们分头站队的状态暴露了波兰内部的不团结与分裂,为后来的大国瓜分波兰埋下了伏笔。

大北方战争的背景是什么呢?

俄罗斯帝国自建国之初就一直在谋求夺取出海口。16世纪的留里克王朝沙皇伊凡四世(即著名的伊凡雷帝)就发起过立窝尼亚战争(立窝尼亚为今天的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旧称),想要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伊凡四世之后,俄罗斯经历了大动乱时期与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国内局势逐渐平稳。1689年彼得大帝亲政后,一方面在国内推行改革,另一方面继续向芬兰湾沿岸进行扩张。

为此,他拉拢了瑞典在北欧最大的对手丹麦以及德意志诸侯国萨克森(萨克森的领主奥古斯特二世当时正兼任着波兰国王)组成了反瑞联盟,准备向瑞典发起攻击。

瑞典在16-17世纪通过一连串的战争(特别是三十年战争)逐渐建立了自己在北欧的霸主地位。除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本土,还据有欧洲大陆上的不少德意志领地。

当时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也叫卡尔十二)虽然只有十八岁,但是完全继承了其先辈古斯塔夫二世的才能与雄心。

查理十二向往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厌恶奢靡的宫廷生活,因此,他把瑞典打造成了一个尚武的军国主义国家,与俄罗斯针锋相对。

除了俄、瑞两国的矛盾外,波兰和瑞典在波美拉尼亚也存在领土争端,因此促成了萨克森-波兰与俄罗斯结盟;丹麦与瑞典争夺北欧霸主地位的矛盾由来已久,所以更是积极加入俄罗斯的同盟。

德意志北部的诸侯国荷尔斯泰因公国面临丹麦的觊觎,为求自保,也积极与瑞典结盟。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只待战争爆发。

北欧争霸的两名君主:查理十二和彼得大帝

那么,战争的经过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阶段,是第一次反瑞联盟时期。

战争首先在丹麦与荷尔斯泰因之间爆发。1700年3月,丹麦出动军队包围了荷尔斯泰因的特宁要塞。

随后萨克森-波兰联军也在奥古斯特二世的命令下开始攻打瑞典占领的立窝尼亚重镇里加。倒是彼得的俄军还在缓慢地集结中,并没有参与第一轮的攻势。

查理十二对此做出反应,并明确了自己的战略:先击败丹麦,再对付俄国与波兰。他联合了与丹麦有矛盾的英格兰、荷兰两国,组成联合舰队进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封锁了丹麦海军.

并迫使丹麦于1700年8月签署《特兰文达尔条约》退出战争,从而削弱了反瑞联盟。查理十二随即调头东进,迎战萨克森-波兰军和俄军。

彼得终于在10月份集结完成了军队,三万七千大军杀向瑞典驻守的要塞纳尔瓦并将其包围。城内守军仅有不到两千人,不过依靠坚固的堡垒和密集的火炮,他们还是顶住了俄军的进攻。

11月29日,查理十二率领一万多人的援军赶到了纳尔瓦南郊。此时彼得非常离奇地突然离开了俄军大本营,仅留下克洛伊将军指挥。而克洛伊是法国请来的客将,对俄军的指挥系统并不熟悉。

11月30日,查理十二发起解围战,在克洛伊的混乱指挥下,俄军完全不是瑞典军的对手,一战即溃。包括克洛伊在内的高级将领非死即俘,195门大炮全部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纳尔瓦战役,查理十二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解决掉俄军后,查理十二本想请法国等西欧国家出面调停,但当时法国正因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与神圣罗马帝国关系紧张,无暇顾及。

于是查理十二只好放弃了调停的打算,南下立窝尼亚,攻打奥古斯特二世的萨克森-波兰联军。

从1702-1706年,查理十二经过四年的征战攻下了波兰,并拉拢亲瑞典、波兰的贵族们投票将奥古斯特罢黜,另立了一位波兰国王。新政府自然就成为了瑞典的盟友。

在纳尔瓦惨败之后,彼得一世立即开始重整旗鼓。查理十二与波兰的战事使他得到了喘息之机,他逐渐重建了一支大军,在1704年第二次进攻纳尔瓦并将其攻克。

不过,彼得知道自己新军要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时间,于是向查理十二求和,却被傲慢的查理拒绝了。此时的查理十二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心要直取莫斯科,征服俄罗斯。

1708年,查理十二率军从波兰出发,入侵俄罗斯治下的乌克兰。彼得命令乌克兰当地采取坚壁清野的焦土战术,阻止查理十二的进军。当年的冬天特别寒冷,缺少物资的瑞典军在寒冬中减员严重。

双方的对峙一直持续到1709年6月,彼得一世的主力终于在乌克兰的波尔塔瓦遭遇了查理十二的主力。

俄军的军力达到四万五千人,是查理的两倍多,而且查理的一部分军队还在围攻俄军占领的波尔塔瓦。瑞典军在俄军的攻击下全面崩溃,查理十二仅带了一千五百人的亲兵逃往奥斯曼土耳其。第一次反瑞联盟的战事就此结束。

波尔塔瓦战役奠定了北方战争的基本走向,瑞典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第二阶段,是第二次反瑞联盟时期。

查理流亡到土耳其,劝说时任苏丹艾哈迈德三世与自己一同反击俄国。苏丹虽然仇恨俄国一直以来的蚕食,但对查理的计划没有兴趣,只是对其给予礼遇。

彼得则积极开始筹划第二次反瑞联盟:他帮助奥古斯特夺回波兰王位,使波兰重新成为自己的盟友;又拉拢了老盟友丹麦和汉诺威、勃兰登堡两个德意志诸侯国,其中汉诺威的领主乔治在1714年成为英王乔治一世,于是英国也从瑞典的盟友变为俄国的盟友。

准备妥当后,彼得要求土耳其交出查理十二,遭到苏丹的拒绝。

彼得遂于1713年攻打土耳其,但反被土耳其击败,被迫割地并允许查理回国。查理十二还想继续撺掇苏丹进攻俄国但反被苏丹扣押,无奈之下,他只好逃回了瑞典。

另一方面,彼得在1714年继续对芬兰湾周边进行扩张,并成功占领了芬兰。同时俄国海军也在芬兰湾取得了甘古特海战的胜利,瑞典丧失了芬兰湾的制海权。彼得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目的基本达到。

甘古特海战,俄国海军的第一次大胜

此时,瑞典在欧洲大陆处于劣势,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几乎都成了瑞典的敌人。在进行了几次失败的反击后,查理于1716年败退回瑞典,瑞典在三十年战争时期夺取的德意志领地也随之丧失。

不甘心失败的查理十二再次选择攻打丹麦的领地挪威,但由于连年征战导致瑞典国力大为衰落,对挪威的战事陷入僵局。

1718年11月,查理在挪威前线突然被杀。虽然官方宣称他是战死的,但一直有传闻是瑞典的反对势力暗杀了他。

查理十二死后,反瑞联盟内部开始分裂,其他势力都开始担心崛起的俄罗斯将对欧洲的政治平衡产生威胁。

由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已经结束,欧洲各国都开始腾出手来对俄罗斯施压,防止彼得对瑞典进行进一步的扩张。

在各方压力下,彼得只能妥协。瑞典与俄罗斯于1721年8月30日签订《纳斯塔德条约》,收回了芬兰,但是丧失立窝尼亚等大部分波罗的海东岸、南岸的领地。大北方战争就此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理十二的遗体被运回国内

编辑说明

文字 /司蛊柳姑姑

封面 /炸糕

排版 /炸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