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油画的你

是否还 能get到中国画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画

在表现语言上

主要有工笔和意笔两种类别样式。

从理论上讲,

工笔长于再现,弱于表现;

意笔长于表现,弱于再现,

通俗点说工笔细致,写意豪放。

工笔

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要说的这位女画家,

是画坛的一朵奇葩!

她18岁下放, 20岁上调,

做了十年服装,

30岁突然想学画画,

40多岁画艺取得初步成果,

60多岁凭借 自己

出色的画艺 在国际国内屡获大奖.

王仁华

WANGRENHUA

中国著名女画家, 1997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 画系. 1994年作品《寻风拾遗》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2004年作品《美眉》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

她的画造型坚实,勾勒精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是建筑师的她,

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

小的时候作业本经常被她画得满满的。

父亲见她对画画如此热爱

便把她送到少年宫去。

在那里她打下了绘画基础

并立志考上美院。

可惜才到初二,

文化大革命爆发,

她被安排下放到村里插队。

两年后,

她被招到一家塑料厂里当上了一名工人。

后来被调任设计服装,

在厂里做了整整十年的服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革结束后 她被迫下岗

她才慢慢的拾起绘画。

她拜童乃寿为师,学起山水画来。

1984年

她将近30岁

她的一幅五尺的山水画,

获得全国职工美术展一等奖,

这是她第一次获得大奖。

这对于当时的她来说是继续画下去的希望。

从1984年到1997年,

这十几年时间,

如白驹过隙

她上午练习书法,下午临摹古人的名画,

晚上看理论知识、中西方哲学,

她都时时刻刻的严格的要求自己。

说真的像我这样,

每天只想躺在床上的人。

这辈子大概都不会有什么出息了吧!

正是她这种严格的自律

为她后来的逆袭做好了准备。

《窥探》

2000年 《窥探》

获“新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展”金奖

画中的女子,掀开席帘侧着头往外看,

巧妙的暗示新世纪的到来、

将个人与世界暗喻于画面里 。

《红颜》

从此王仁华一发不可收

屡获大奖。

56岁的她被安徽书画院

破格录取其为专业画师,

62岁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仁华笔下的人物画

古典又浪漫, 凄美而冷艳,

其强烈的绘画意境和 每张画

背后丰富的文化蕴涵, 让人看得十分的过瘾!

她画中的女子

都是现实生活中自我的体现。

每张画里的人都可以找到她的影子。

眼神里的坚定,举手投注间的自信。

王仁华除了画家这个身份以外,

还是一名“青衣”

在京剧展现的天赋让人震惊,

经常登台一开嗓, 就让人误解是请来的专业演员。

因此她创作出

大量京剧题材的画作

这个系列的作品不仅在画面的形态上

与一般工笔画不尽相同,

而且在绘画的语言上也与一般工笔画有所区别。

工笔画工整细致,一丝不苟,

有着很强的明确性。

而王仁华的工笔画

但却注重趣味性和随意性

并不完全受传统工笔画步骤的束缚。

她的线条灵动,飘逸

在工笔与写意间找到完美平衡。

多年的书法练习,让她的线条充满着劲道。

在描绘 服饰、器物、背景等物体时,

不是像一般工笔画那样

简单地平涂,

而是采用积墨和分染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水墨洇晕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在物体边缘 营造出 一种十分微妙,

虚实交加变幻莫测的肌理效果。

她笔下的女人

既不同于传统工笔画中的仕女,

虽然很“美”却略微死板、缺乏生命活力。

也不像当代的艺术家

故意的扭曲,夸张,丑化。

而是美而不俗,变而不丑。

除了一副副精致的大画外

她还画了许多趣味十足的小画。

里面的人物拥有着圆圆的身材

仿佛在它们的世界里都是以胖为美。

王仁华的画

既有生活在旧时代的青年女性,

也有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女性。

通过她们那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优雅而坚韧的精神面貌,

来述说自己的情感思绪。

今年已经67岁的她

用笔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严以律己、坚持努力是她成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