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信阳市浉河区第九中学校长段卫东和商城县第四小学副校长金辉两个教育世家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首批教育世家。今天信阳教育电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他们的家庭传承故事。

守望半亩方塘培育万朵花开

信阳市第九中学段卫东

段卫东,男,1967年11月生,中共党员,信阳市浉河区第九中学校长,从教34年。家庭连续3代共有6位教师。

生于教育世家,家风一脉相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祖父、外祖父和父母亲都是教师,他们敬业的身影和奉献的精神,从小就深深刻在我心里,耳濡目染中,教育的种子就此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父亲段劭,1937年3月16日生于河南省荥阳县的一个教师之家,祖父段璞是郑州18中语文教师,一辈子辛勤耕耘在讲台上,桃李满天下。

父亲1958年8月河大毕业,分配到信阳市一中任教语文学科兼任班主任工作,后来又担任级段长和教导干事,1968年调任五中任教导副主任,依然承担着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第一批入党,恢复高考之后担任毕业班班主任、语文教师,从1979年起,所带班级的高考成绩多次夺取全市高考状元,特别是1979年高考,班上的梁曦东、李柏青考上清华大学,何玲考上北京大学,共有11个学生考上重点大学,1983年所教学生付秉章又以全市状元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1983年9月父亲被任命为信阳市重点初中七中校长,在任五年内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全市第一,信阳市七中被评为信阳地区教育先进单位。

1987年3月调任信阳市九中书记、校长。当时的九中前身是信阳第八小学戴帽改为初中,校园很小,仅有七亩半地,教学设备极差,甚至还需学生自带凳子上学。教师中绝大多数是小学教师教中学,生源都是重点中学挑剩下的,骨干教师纷纷出走,学生流失,教师的子女没有一个在本校上学的,加上管理上的疏漏,学生纪律松弛,经常在校内外惹事,时有派出所找到学校办案,当时的九中实属薄弱学校。时任市委副书记霍朝安亲自到校指导工作,和书记校长谈话,要求尽快改变九中的落后面貌,段劭表示坚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决不辜负领导的信任、教育和培养,决心把九中搞上去,同时,妻子作为信阳市三小教师,对丈夫的工作也表示全力支持。决心下了,说干就干,一定要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在全校起模范带头作用,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奋勇向前,父亲放弃所有节假日休息时间,全天候工作,以校为家,走访每一位教师,嘘寒问暖,听取意见,了解情况,记录老师的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需求,及时解决。针对老师提出的主要问题包括住房、子女入托入学、职称晋级、参军招工等等,列出时间表,逐个突破,彻底解决,不让老师有后顾之忧,大大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经过师生共同努力,1990年开始,中招成绩年年取得全市第一,四年规划全面实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带领教师到平昌高中学习,学习人家学历低,照样能培养出大学生的经验;到武汉粮通街中学学习,学习人家虽然也是小学戴帽办初中,却成了全国先进的经验;在全国学习北京119中青年教师任小艾,中学毕业教中学,当班主任教语文成了全国青年教育家的事迹,提出要在中九中培养出一个任小艾群。经过几年努力,这个目标实现了!师生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许多教师成了教学骨干,学生也异样出彩:蔡建同学被评为全国唯一双"十佳少年";学校学生会主席尚琳成为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优秀主持人。

信阳市九中199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父亲本人也于1995年评为教育系统全国劳动模范,所负责的教育科研工作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单位,省教科所颁授奖旗一面。父亲于1997年退休,他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更是对我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激励我走上教师岗位。

牢记父辈嘱托,发扬师者精神

(一)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全力拼搏在岗位上

1987年7月,我以优秀毕业生身份,从信阳师范学院毕业,到信阳市郊区金牛山学校,当了一名教师,开始了孜孜以求的教师生涯,然后到市六中、市一中、市一职高、浉河区教研室、九中等单位工作,在三十四年的教育岁月里,我牢记共产党员入党的"誓言",以及深刻领悟"学海无涯、教海无边"的哲理,领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重大责任。

一直以来,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注意为人师表,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时时处处以师德规范的标准要求自己,教书育人,关心集体,团结、尊重同事,恪尽职守,严谨治学。同时作为领导,注意师德师风建设,在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加强教师管理,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坚持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自觉接受党总支部和教代会监督,敢于承担工作责任,不居功诿过,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

在任职学校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立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职业道德教育制度,每周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每年一个月的师德集中教育等,我都亲自参加,每次学习有计划、有安排、有内容、有检查;通过开展教师"诚信"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签订诚信承诺书等一系列活动,将诚信教育融入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常抓不懈;通过组织开展文明教师、文明教研组、文明处室等评选活动,弘扬文明新风,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在信阳市一高任职时,在学校设立"道德讲堂",建立优秀教师讲坛,创办《九思》等校刊;通过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活动,开展向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教职工参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评选、推荐和投票,对学校的文明执教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浉河区教研室任主任时,经常早晨5点多起床,坐几小时的车到郊乡学校去听课、评课,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来点,起早贪黑已经成为那时的工作常态。在我和同事共同努力下,浉河区成绩连续三年取得很大进步,我个人被评为信阳市先进工作者。

任职信阳市九中校长以来,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师生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不断彰显。在信阳市创建全国明城市活动中,全体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文明素养,争做文明市民,在这种教育下,学校出现了"扶哈啰单车"、"最美少年"等一批优秀学子,被河南日报、今日头条、信阳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收到社会的赞誉。

(二)钻研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从毕业踏上讲台,就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老师,崇实干,勤钻研,做事严谨;努力做到为人谦和,做人忠厚,让身边的人有依靠感、有幸福感、有长进,更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空间。我明白,要做一名有理想的校长,要用梦想点燃梦想,注意身份的转换,努力研究管理知识,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显著。如在市一中任主任时,注重指导年轻老师上好每一节课,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我所担任学科教学,效果良好,所指导年轻教师及所蹲点的学科,多年成绩名列全市第一。

(三)善于总结提升,教研成果丰硕。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管理者,我深知教科研对学校发展的潜在动力。无论是在教研室,还是九中工作,我都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始终奋斗在一线,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科研,我的论文《情境教学与课堂实效》、《新课改形势下教研员作作的重新定院》被国家级核心期刊《理论学习》收录,《浅谈研究性初在生物教育中的应用》被《学校思想教育》收录,我参与研究课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学校教科研也呈现出勃勃生机,四年来,学校省级立项课题5项,市级立项课题10余项,其中,河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2012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2013年9月验收合格。《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结题并获省基础教学研究室一等奖。《中学英语高效课堂研究》、《整合地方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结题并获省基础教学研究室叁等奖。

同时对于学校的教研活动,明确制度,深入教研组,亲自听评课,做出具体指导;抓好校本培训,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科研活动,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实现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抓好三个系统工程,即 "新手工程"、"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培养出一大批在省市区有一定影响的名师,成立以特级教师李道祥为主导的"名师工作室",吸收了一批年富力强、积极上进的中青年教师,旨在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打造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引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四是继续推进浉河区第一教学协作区工作,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涌现出以特级教师马金枝、张倩、省骨干教师潘露芳、杜德荣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

同时创造条件,开阔教师视野,我亲自带领教研组长及优秀教师,到北师大、常州金坛中学、郑州一中等多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提升老师的研究能力,促进老师们的成长。

(四)注重特色教育和高效管理,追求更高的目标。

无论是当一名普通教师,还是到后来走上管理岗位,都兢兢业业,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向父辈们学习,把学校当作生命奠基的场所,不懈追求。尤其到九中后,十分重视九中文化底蕴的继承和创新,提出"传承九中精神,做大做强九中品牌,再创名校辉煌"的特色教育发展思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老师的幸福成长;狠抓教育科研工作和高效课堂,注重减轻学生负担;抓好常规教学环节的落实。严抓"备、教、导、改、考",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开展了优秀教案展评、教学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课、课改成果展示课、党员优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活动。这些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通过活动,教师业务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高效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注重特色教育和素质教育,创建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特长,并锲而不舍地付诸实施,在我的带领下学校中招成绩屡创佳绩,多次夺得市中招状元;2015年,在全国汉字大赛中,九中学生徐玮琦一举夺得全国总冠军,震动全国,为河南省和信阳市增了光,本人被信阳市政府记二等功;之后,学校又连续5年取得河南省汉字听写大赛冠军,创造了"信阳现象",使汉字溯源成为了九中的靓丽的名片;2017年,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校被授予"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的光荣称号;2019年九中学子喻春智和孟宸宇获得2019年世界机器人设计大赛冠军,使信阳市九中成为浉河区乃至信阳市一个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

我到九中担任校长以来,从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出发,把确立"精品"意识,打造优质品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方向。2012年,成功创办九中东校区。九中东校区经过9年的发展,目前有5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000名。学校以管理规范,质量优良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学生争相进入的学校。东校区的成功创办大大缓解了九中本校学生多、班额大的压力,使更多普通百姓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服务,推动了浉河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 关爱学生,关心教师,做有温度的校长。

按照"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的思想,我提出了"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精神,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的德育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确立了树立正确"三观"、形成良好品德、具有文雅举止、拥有健康心理的德育教育目标。建立起以核心素养为重点,以养成良好品质和情操为基础,把传统教育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体制。

在我的建议下,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德育教育渗透。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努力开展"三个一"活动(一分钟安静、一句问候、一平方米干净),以各种传统节日、宣传日、纪念日为载体,组织师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活动中,使师生在参与、感受、体验中接受爱国主义思想,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我还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按照建设标准设置了心理咨询室,配备经过培训的专任教师,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邀请心理学专家易教授多次到校,为师生教授心理学知识。

我安排政教利用主题团队会、团队日等开展经常性的团队教育活动,增强团员、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主开展活动,展示才智,锻炼能力。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校园文化墙等载体,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定期对班级黑板报评比展示。发挥校园网站、微信平台、荣誉室等阵地作用,拓展育人渠道和空间。加强团队活动设施与场所的建设与管理,营造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环境。

我提倡家校合作携手育人。制定并落实家校合作工作方案,建立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组织实施"大家访"和"校长接访日"活动,把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落到实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管理者,以人为本,苦干实干,我率先垂范,关心教职工,多方面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教职工的拥戴,如在九中工作的朗文雅老师,因爱人生病,我多次到家里慰问,为她解决具体难题;后来郎老师不小心腿摔坏了,我亲自联系医院,带头捐款,又想尽各种办法为她就近解决住房问题,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人心思齐,大家团结奋进,学校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校长培训实践基础学校"、"信阳市基础教育先进学校"、"信阳市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本人被信阳市政府授予"拔尖人才""名校长",被信阳市党委授予"优秀党员";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科研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化作敬业奉献、立德树人的至诚行动,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再创佳绩。我将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去践行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我知道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崇高精神追求,更要有至真至纯的教育情怀,才能传承教育世家的精神风范;我明白既要有温文尔雅的风度,更要有胸怀大爱的师者仁心,才能让"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会一直行走在追求教育梦想的路上……

四代为师育桃李 教育世家报党恩

商城县第四小学 金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辉,女,1974年7月生,中共党员,商城县第四小学副校长,从教30年。家庭连续3代共有5位教师。

我有幸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从外祖父开始,我们这个家族四代先后有11人投身到三尺讲台,整个家庭教龄加起来267年。跨越两个世纪,光荣的教鞭用接力棒似的方式代代传递,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情怀。四代人,时代不同,专业不同,所教学科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教学特色不同,但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初心是完全相同的。教育的烙印,从教的缘分,早已融化在这个家族的血脉里。教育世家,传承的不仅是一份职业,浓缩的更是一种家风,坚守的更是一种信念。

第一代

开发民智 血脉之源

我的外祖父谢绍安,1926年人,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人民教师,在周围四邻八乡中颇有影响力,人人认识,个个竖起大拇指。听母亲说,那时外祖父在山村小学教书,是少有的读书人。那个年代条件艰苦,农村家庭生活也大都不富裕,好多学生家里很穷交不起书钱和学费,让孩子上学的家庭很少,动员一个学生上学是非常困难的。外祖父为了多教几个孩子,经常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去各家各户动员孩子上学。他用白己的人格魅力在村民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连任30多年的校长。外祖父不仅鼓励村里的孩子读书上学,对于村民的困难更是有求必应。穷人气多,邻居父子俩斗嘴了,王家妯娌吵架了,村民们不是找村长,而是请外祖父去主持公道,也许在人们心中读书人代表着正义吧。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孩子多,饭都吃不饱。今天东家张口借一升米,明天西家借几个鸡蛋都是常有的事,也从未见还过,但是外祖父从未找人家提起。母亲说她当年初中毕业考取了师范学校,作为家里的老大深知家里负担重,出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主动放弃了学业深造。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外祖父对于他人的求助仍然是一一应答。母亲后来为了圆老师梦,在学校当起了代庖教师。有了我和哥哥后跟随父亲进城,教师身份一直也没有转正。每每提起这件事,母亲心里总有一丝丝遗憾。但是,我从母亲的话语里感受到更多的是她对外祖父言行的赞许。

第二代

严谨治学 身正为范

金辉-舅舅家合影

我的舅舅谢长龙和舅母纪道荣是同村人,同年上师范,同年当老师。舅舅不苟言笑,很多人都怕他,当了校长后更是让人不敢接近,就是对我这个唯一的外甥女也没有多少话说的。而舅母是一个随和的人,我小时候最喜欢跟在她身后。舅母不仅课教的好,孩子们喜欢围着她转,教学成绩名列前茅,还是一个热心快肠的人,同事、邻里都乐意和她聊天、交往。更让人佩服的是她的智慧,在工作之余,她白夜里辛勤操劳,利用农村的土特产加快资本积累,生活质量远远超过同村人。舅舅和舅母最了不起的是培养了两个研究生,也就是表弟谢发光和弟媳沈家会。表弟和弟媳也是同学,青梅竹马,初中毕业后一同报考师范学校,到后来俩人一起考取研究生,再到现在一家人在郑州安家、落户、发展。知识改变命运,他们的奋斗史至今仍然是村里人津津乐道的典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舅舅的小家正是千万个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浓缩。

金辉-母亲合影

我的父亲金平功和母亲谢长庆是外祖父的同事介绍认识的。父亲玉树临风、才华横溢,母亲眉目俊秀、秀外慧中,他们因教育而结缘,又培养出我和哥哥两个教师队伍的接班人。在他们身上传承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传递着我们整个家族温暖的教育情怀。

对我人生影响最深的是我的父亲金平功。父亲是第一批中学高级教师,上至80岁的退休老教师,下到40岁左右的年轻教师,从农村乡镇学校,到城关的一中、二中,商城教育界知道我父亲的人很多。父亲刚正不阿,性格耿直,文采斐然,年轻时好打抱不平,处事不会阿谀奉承,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但是只要提起金平功的名字,认识的人又无一不竖指称赞。

父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从无怨言,把生活给他的苦难转化成生活的哲学,加上他自己的理解又演化成优良的家风传给我和哥哥。父亲7岁丧父,知道孩子没爹的滋味,所以对我和哥哥细心呵护,尽其所能为家人创造最好的条件,从未打骂、惩罚过我们。那个年代他是不可能受过家长学校培训的,但是他自己就是最好的家长、家风示范。上个世纪70年代物质缺乏,计划经济,在寻常人家填饱肚子仍然是头等大事。父亲想办法找人批条子买粮食,买小鲫鱼瓣子既便宜又营养,每逢我们的生日一碗糖水一个煮鸡蛋让我们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意,过年时节煮元宝、买称心糖、12点准时接年、给父母辞岁、给孩子压岁红包,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节日浓重的仪式感和中国传统文化在普通百姓家庭的传承。

父亲似乎命中注定就是教师,一辈子好似就是为教育而生。父亲年轻时身材高大,器宇不凡。1961年高中毕业时正逢招飞行员,因视力不行而与大学失之交臂。每每母亲为父亲抱不平在我们面前念叨时,父亲面对命运的不公不是怨天尤命,而是教育我和哥哥"有志吃志,无志吃力"、"从小要立长志,不是常立志"、"平时老实做事不惹事,有事胆大不怕事"、"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些为人处世的哲言最初我并不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而是父亲用他的言行教给我和哥哥的,现在我和我的晚辈们仍然在践行着父亲传承下来的家训。

父亲不仅影响着家人,还感染着他的学生们。刚劲有力的柳体字体,素有"笔头子"雅号的文笔,出口成章的才华,幽默风趣的语言,清新独特的教学风格,刚正质朴的性格,爱生如子的情怀,让他在桃李们的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2012年去世时,年过六旬、满头银发的学生扑在棺木上嚎啕大哭,令人动容。鼓励农村学生发奋学习,走出田畈、吃上商品粮、改变命运;严厉批评贪玩的学生收心,激励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他的学生说:当时就是父亲的一句话,点亮了他们的人生灯塔,影响了某一个学生的一生。在他们心中,也早已把老师当做了亲人,当做了知己,当做了家人,成了忘年交。这,不正是我们做教育的最终目标吗?

第三代

矢志育人 初心依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普通家庭生活大都不富裕,我们家亦是如此。父母亲过年可能都不一定会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服,可能还会找单位提前借下个月的工资生活,但是父亲却给我和哥哥订了《新体育》杂志和《中学生文史报》。现在想想父亲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家长,他对孩子教育投入的舍得不亚于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和哥哥都爱上了体育,中国女排五连冠、奥运会金牌第一人许海峰、世乒赛冠军蔡正华……这些体育明星至今我们都能如数家珍。我的哥哥金泉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积极锻炼,成为学校体育队的主力队员,并与1986年考上信阳师范学校体育系,现在是实验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也许在一些人的心中体育还是副科,哥哥对自己的专业非常尊重,从不因他人的偏见而懈怠。他组建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举办全校运动会,带领学生参加市县级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个人也先后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信阳市文明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县政府教师节表彰的优秀教师。

1986年8月28日哥哥收到信阳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三年后,1989年的8月28日上午我收到信阳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同日下午哥哥收到信阳师范学校毕业证书。在这样一个巧合的时间,在那个朴素的年代,我的父亲在这张日历上记下了普通家庭的喜悦和幸福,并精心保存在他的写字台柜子里。一直到父亲去世,我和哥哥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才发现。当看到那熟悉的字体,想起离家求学的一千多个日子里父亲每周必到的家书,瞬间泪奔,压抑多日的情绪一触即发,我和哥哥忍不住痛哭流涕。教师的生涯是清平的,在一些人眼里教师的地位甚至是低下的,但是在我们这个教育世家中,我们的精神是充足的,我们的日子的快乐的,我们的家庭是幸福的,我为我的父亲而自豪。

小时候常听外祖父说我才几岁时就显露出具备当教师的天分。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电子产品的上个世纪70年代,我的文化娱乐来源就是广播和画书,我的游戏活动基本上就是当小老师。准时收听广播《杨家将》《大鼓书》《小喇叭》,在城关中学门口书摊子一分钱租一本画书看,再绘声绘色、反反复复地讲出来,自娱自乐,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才、胆量、表现力,无形中也增强了记忆力、拓展了知识面。读小学时被广播电视台选上录播故事、唱歌,金辉的名字和声音传到了远在三里坪乡三教洞村的外祖父家里。拿着小木棍、粉笔头,把堂屋门当黑板写字,拿着画书讲课,踩着母亲的缝纫机、按着装量衣服尺子的兜盒,模仿音乐老师弹脚风琴……好像从未有谁教过,好像与生俱来就会。我想,一举手一投足,憧憬白己长大后为人师的样子,可能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吧。

弹指一挥间,我踏入教育这片热土也整整三十年了。无论何时,我时刻铭记着父亲殷切而朴实的教诲:不忘初心,做一个有灵魂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趣,每次教学前我都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课。对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我自己总结了一套"五步读书法"、"抓重点词、联系生活"的教学模式,深得学生的喜爱。除了代毕业班的课,我还负责学校的教学、办公室以及创建工作。每天是辛苦的,也是充实的。

不论在什么岗位,我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是教师。面对家庭不同、性格迥异的学生,我总是用不同的爱悉心浇灌。对学困生上课多鼓励,天气不好时提醒添减衣服,节日送上礼物。在孩子们的心中,我就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我用爱哺育着学生,学生也用纯真的爱回报着我。2010年冬天,我的右手食指在一次意外中被轧断了,在信阳手术治疗的一个月中,学生和家长挂念着我。出院后,我的手臂还抬不起来,手指还肿着,毅然回到讲台上工作。食指现在落下了伤残,没有触觉,写字很痛苦,但我从未脱离过课堂一线。

人到中年责任重大。我的孩子读高中那几年,父亲查出十二指肠CA,后又因血栓引起偏瘫生活不能自理。陪父亲治疗时我常常把学生的卷子、作业带到病房批改。退休教师程立敏在医院正好看见了这一幕,又是心疼又是感动,只摇头。同病房的阿姨说:"你真是一位好老师,俺孙子以后到四小就送给你教!"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对于我来说,是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让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除了毫不懈怠地完成日常工作外,我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在"县首届青年教师大比武"中获一等奖,优质课获国家级、市级一等奖。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多个省市县级课题,在《快乐学习报》《小学教师》《小学生作文报》《学苑新报》等CN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教学心得,参与农民出版社《同步作文》编著,辅导学生参加征文、演讲、硬笔书法大赛。受县教师继续教育学校聘请,多次为全县继续教育岗位、特岗教师培训,所作报告受到广泛好评。

从教三十年来本人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德育先进个人、省级骨干教师、信阳市基础教育先进个人、信阳市优秀班主任、信阳市师德标兵、信阳市师德先进个人、县首届"商城名师"、县第二届"十佳师德标兵"、县"华儒杯"师德师风模范、县德育先进工作者、县电化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个人先进事迹先后在信阳新闻联播 、信阳日报、商城新闻"发掘平凡中的伟大,寻找最美信阳人"、 商城周讯中宣传报道。

第四代

四代接力 书香悠远

2020年秋季开学,我们这个教育世家又增添了两名新成员。女儿张钰洁、侄女金华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特岗,成为第四代传承人。青年有理想有作为有担当,我们的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令人欣慰的是,初入教育工作岗位,两个小姑娘积极进取,严于律己,主动听课、上课、磨课、赛课,陪寝、防溺水家访、排练节目、关心留守儿童、组建学生合唱团、参加片区赛课、制作美篇公众号、代表教体局参加全县合唱比赛等等,在教育教学和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得到了领导和师生的好评。

金辉-抗疫照片

一缕书香,在生命中芬芳;一个职业,在家族里延续;一个故事,历经百年而精彩依旧。太阳东升西落,万物春华秋实,自然界的一切,皆以坚守轨迹而生生不息,教书育人亦是如此。我们这个家族四代为师,有幸分别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不同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峥嵘岁月和辉煌历程。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岁诞辰之际,作为一名党员,抚今追忆,不胜感慨。我和我的家人们唯有用热情和生命来诠释教育的真谛,努力践行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桃李,为国育人才,回报党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