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元·刘百熙

我们常用“桥”来形容两个事物或灵魂之间建立沟通的媒介,而一座真正的桥,不仅能够连接四方,为人们提供便利的交通和服务,而且还能够体现建筑之美。石桥散发出来的美不仅是对外表艺术的见证,更是对实用价值的考验。

千年古桥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提升,我们在桥的建筑工程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飞跃,比如2018年开始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中国第一座连接中国香港,广东珠海和中国澳门的桥隧工程,拥有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筑技术,闻名于世界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桥在闪闪发光的同时,一些古桥却也让人难以忘怀。说到古桥,我想应该很多人都会想起赵州桥,当年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一篇《赵州桥》,初中的历史书中也有关于赵州桥的记载,被誉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赵州桥闻名中外,成为世界著名的顶尖建筑。但让人遗憾的是,这座曾经带来许多荣光的千年古桥,却在60多年前,悄然消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大石桥,位于现在河北省石家庄的赵县。这座桥建立于隋代,由著名的顶尖匠师李春一手设计和建造,直至今日,赵州桥已经拥有1300年的悠长历史,是当下现存的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不仅屹立于世界,更屹立于万千人们的心中。

见过赵州桥的人,没有谁不会被其美丽所震撼完美的弧形,精细的雕刻和独具一格的设计都让这座桥集美学与科学于一身。赵州桥是一种单跨石拱桥,桥身的结构十分均称,从远处看来,与四周景色浑然一体,宛如一幅山水画。桥上的石栏石板雕刻的也都十分古朴美观,上面蕴含了古代人的匠心智慧和淳朴风趣。赵州桥属于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桥中央的大拱形如一张弓,边缘温柔却又充满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身长达50.82米,跨径37.02米,桥高有7.23米,横跨洨河之上。独具匠心的外观总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艺术美之外,赵州桥的实用性也是非常强大的。在兼具美学的同时还能够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很难让人不为古人的智慧和匠心手艺所佩服的五体投地。

屹立千年而不倒

从匠师李春建成桥到今天,赵州桥已经经历了1300年的岁月,经过了风风雨雨,经历了岁月的打磨,桥从未倒过,依然骄傲地伫立在那里,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这无疑将古人的智慧和桥的科学与实用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州桥之所以能够屹立千年而不倒,完全取决于科学的构造和精心的设计。桥身一共有1个大拱和4个小拱,大拱由28道小拱圈构成,衔接的石头间采用铁钉来固定,使相互之间连接为整体,每道单独的拱圈都能够独立支撑外界力量,这样即使其中一道拱被损坏也不会相连影响了其他拱圈。两边的四个小拱不仅增加了桥的美观,节约了用料,还能够减轻桥重,起到宣泄洪水的作用。

在造桥的史料上,李春选择了离赵县较近的青灰色沙石,这是一种十分坚硬的材料。虽然那时候还没有专门的施工机械来完全代替双手,但是李春根据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和匠心智慧,通过纵向砌置的方法进行拱桥的搭建,在施工上十分灵活和方便,这种砌法既可以节省木材,便于移动,同时又利于对桥的后期维修。

一座古桥,一千四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跨越过去到现在乃至未来。经历千年雨水冲刷、天灾或人祸,虽然桥身已经有些破损,但作为一座古桥,这样的生命力足以证明它高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在古代,和现代不同并没有先进的造桥工具,却能够造出这样耐用和美丽的桥,难得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失的赵州桥

除了实用性和科研价值外,赵州桥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桥面设计风格新颖大方,雕刻手艺苍劲有力,即使历经千年,赵州桥散发出来的严谨、迷人的魅力却毫不退减。

然而,可惜的是在今天,曾经那个独一无二的桥中翘楚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全新的钢筋混泥土修建成的“赵州桥”。其实,早在1935年,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发现这座千年古桥的情况并不乐观。在赵州桥的历史中,它经历了10多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尽管桥身依然傲然挺立,但岁月的打磨还是在它身上留下了痕迹。于是,梁思成向有关部门建议对其进行修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52年,河北省相关部门才开始着手对赵州桥进行修缮,虽然曾经桥身也历经了数十次修缮,但是这次却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改动。4年的时间过去了,修缮后的赵州桥不再是人们熟悉的样子,而是焕然一新由内到外全被做了改动。

不知道的人可能会诧异赵州桥怎么突然“消失”了,然而殊不知,这座经改造后的“现代”赵州桥正是那座拥有1300年历史的赵州桥。在这次的改造中,过去的技术和材料被现代工艺与原料所替代,桥身千年的磨痕被擦拭得一干二净,结构和外表全被翻了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缮对于桥来说是当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将其过度现代化反而会适得其反,新是新了,却失去了一些韵味,那是赵州桥身上跨越千年的历史气息,岁月赋予给桥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桥本身带给人们的价值。这样的改动,就连梁思成也对此十分心痛,他认为修桥不可修太“新”,这样完全没了历史的影子。虽然在修桥过程中也有人曾提出建议保留那些“旧”的痕迹,但最后并没有被接受采纳。

今天再到河北去看赵州桥,显然已经今非昔比,而且当地的旅游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60多年的那次大改动对于赵州桥可以说是一个“悲剧”,历史的影子被冲洗干净,它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桥上的痕迹也许能被时代的步伐抹去,但抹不去的,是人们心中最初认识到赵州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