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周边,中轴线之侧的又一片区域,开始了申请式退租!

9月6日,东城景山街区景东片区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和恢复性修建项目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东片区

申请式退租启动 保护性修缮开启

景东片区位于故宫博物院东北侧、景山东街东侧;本次景东片区退租范围东至北河沿大街,南至五四大街、景山前街,西至景山东街,北至人教社北墙、三眼井胡同、嵩祝院北巷,涉及直管公房508户。

景东片区退租项目遵循“居民自愿、平等协商、公平公开、适度改善”的原则,实施范围内居民可在完成相关手续的前提下,提出退租申请。这508户直管公房住户,可自愿申请退租,改善居住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申请式退租将采取货币补偿方式,退租房屋补偿金额根据退租房屋市场价值总额扣除房屋重置成新价款确定,符合条件的居民可申请共有产权住房或公租房。对接的共有产权住房为通州区阳光佳苑项目和朝阳区豆各庄项目。

从现在起,一直到10月5日,是政策宣讲期,将针对居民进行退租政策宣讲、受理退租申请、入户评估等;退租签约期为10月6日至11月5日,居民可持相关材料办理退租签约手续;预计2021年11月初完成退租签约工作。

而在退租后,这些房屋将严格按照老城保护标准进行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等,将老工艺、老材料融入其中,根据老城风貌保护的要求,开展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和环境综合整治等城市更新工作。

毗邻皇城要地,身处首善之区的景东片区,确实有值得修缮保护的段位和牌面,不信,您看。

深藏不露三眼井

皇室府库 因井得名

三眼井胡同位于景山东街偏北路东,东起嵩祝院西巷,西至景山东街,北至纳福胡同,南至原京师大学堂围墙,与沙滩后街东高房胡同等周边街巷组成“三横七纵”的胡同片区,属于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

在明代,三眼井一带是皇室的专供作坊及原料库房,归内务府造办处管理;

到了清代,这一片儿仍属皇城,除保留原有功能外,有为皇宫服务的工匠在此居住。乾隆年间称三眼井胡同,因胡同内有一口三个井眼的井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年间北京内城因缺少甜水井,取水都需西郊玉泉山运送到城内。而随着三眼井的被发现,算是让皇室和高官们的喝水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虽然后来因为水井干枯并阻碍交通而被拆毁,可三眼井的地名却一直流传到了民国时代,到建国后的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二眼井并入,改称景山东胡同。1981年复称三眼井胡同。

最近的年代热播大戏《觉醒时代》,其实也和三眼井一片儿有关联。这里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第一次赴京时的住所,据史料记载,民国七年(1918),毛泽东为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国勤工俭学,第一次来到北京,就租住在三眼井胡同原17号(现为61号院)。

实际上,这个地址并不详尽,毛泽东实际的住处,是在三眼井胡同里面的吉安所左巷8号,旧时的门牌是吉安所东夹道7号。

其实初入京城,毛泽东先是在湘乡会馆落脚,又与蔡和森在鼓楼附近的豆腐池九号(今豆腐池胡同15号)杨昌济先生家小住数日,后来租住到了吉安所的住处。毛泽东在京期间,认识了李大钊,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

在美国作家斯诺所著的《西行漫记》里,较为详细地记述了毛泽东对首次北京之行的回忆:“我住在一个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多提一句的是,在豆腐池胡同九号院,毛泽东还“遇上并爱上了杨开慧”。杨开慧是杨昌济的女儿,杨昌济又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老师,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同杨开慧便相识。

若干年后京城重逢,杨开慧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毛泽东经常把进步书报及自己写的日记、学习笔记给她阅读。两人一起阅读进步书刊,探讨问题,点评时事。在这些交往中,他们增进了彼此了解。

尽管毛泽东年长杨开慧8岁,但是开明的杨昌济默许了女儿的选择,毛泽东和杨开慧建立了恋爱关系。他们形影相随,经常一同漫步在故宫河畔和北海公园,再一起走回到鼓楼,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还有倒垂湖面的杨柳枝头悬挂着的冰柱......

原来如今年轻人喜欢打卡游玩的帝都盛景,这对伟人伴侣当年就逛遍、玩遍了。

而吉安所左巷8号因是毛泽东第一次来京之时的居住,故于1979年8月21日作为“毛泽东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吉安所左巷8号已成为民居。

松公府

延禧攻略与红楼佳话

前几年的清宫热播剧《延禧攻略》,带火了乾隆爷身边的红人——大学士傅恒。

位高权重,兼之又是皇亲国戚,傅恒的府宅自然也是风光无限,它就位于如今景东片区的沙滩,是当时唯一一个将府邸建在皇城内的大臣,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傅恒宅“面积之广、建筑之壮丽,当年为北京第宅之冠”。

到了清末的光绪十七年(1891年),一等忠勇公府被改称为松公府;等大清亡了后,傅恒的宅邸不但没有没落,反而和中国最著名的高校——北京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末民初,中华大地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教育上开始了全盘西化,清政府在1898年开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学堂的校址位于沙滩后街的和嘉公主府,明代时这里是马神庙。作为乾隆帝喜爱的四女儿,有“佛手公主”之称的和嘉公主,其额驸便是傅恒的儿子,福隆安。

看到这您可能注意到了,傅恒的府宅和儿媳妇和嘉公主的府邸,都位于沙滩附近,相邻不远,注定了联系紧密。

随后经历了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屡遭摧残的京师大学堂停办了;直到1901年重建,扩大了学科规模。

民国成立后,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立大学正式创办。

1918年北大红楼建成,考虑到学生的体育锻炼问题,学校便将红楼北侧属于原傅恒松公府的一片空地租下作为操场,这就是日后北大著名的“民主广场”。

北大红楼

1931年为了拓展办学空间增加校舍面积,时任校长的蒋梦麟先生将整座松公府买下,并对里面的建筑进行改建。

1947年北京大学为纪念蔡元培先生,特意将原松公府西路建筑中的一个院落以蔡元培先生的号“孑民”命名,这便是著名的“孑民堂”。

而不仅是府邸,就连其隔壁的傅恒家庙也没有被北大“放过”。

民国年间,北京大学便将现沙滩北街15号院的原傅恒家庙买下;1934年5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共同设计的北大地质学馆正式在此开工建设。如今,这里是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办公场所。

所以今天行走在沙滩、五四大街一带,几乎就是在与中国近代史进行对话,鲜活而又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