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零时十分,在北京,一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在这个举国同哀的日子里,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的离开了他的人民。哪怕他的思想永远流传,他的肉体也迟早要离开他最挚爱的一方热土,他生前说过:“物质不灭的定律谁也要遵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天,十万万人同一哭。

毛主席的逝世对中国及中国人民来说,不啻是个巨大的噩耗,自从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由大山里的游击队变成带领人民重新傲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先锋队以来,中国人民都把毛主席看成自己的精神领袖,有毛主席在,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毛主席逝世的噩耗给许多百姓以巨大的打击。

毛主席的逝世,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极大的影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这个八十三岁老人的逝世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当他逝世的消息传到西方,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许多国家元首、政要纷纷发来唁文,甚至有很多国家领导人对毛主席的去世,专门作了电视演讲。

尽管毛泽东很少出国访问,但毛泽东思想却能翻越任何坚城高墙铸造出的国界。世界人民对毛泽东的了解,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位中国革命的先驱,带领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让亿万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这个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不管是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领导人、元首都给予了毛泽东极高的评价。我们可以这样说,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的伟人,也是世界的伟人。

本篇文章,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毛主席在世界上的威望有多高,世界各国元首是如何评价毛主席的。

苏联领袖斯大林对毛主席的印象是逐渐改变的,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刚刚建立,没有多少根据地时,在那个时期共产党人的处境是十分艰难的,时刻处于白色恐怖之下,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发重兵围剿,此时,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一样,多次遭遇危险。

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在苏联共产党的眼里,就是一群喊着“苏维埃口号”的农民,斯大林对此没有多大的重视,更别说他对毛泽东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了。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苏联秉承“扶助同志”的理念,就派许多共产主义的代表来中国指导革命,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十分弱小,在斯大林的认知里,自己能帮助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

斯大林认为,自己派人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起初,我党对苏联方面(共产国际)派来的党代表、顾问等人,给予了极大的尊重,也希望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困境,走向胜利。

然而,苏共和共产国际派来的人,由于不懂中国国情,教条地照搬苏联方面的经验,导致出现多次大失误,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带出困境,相反还有好几次给中共带来重大损失,为此,这些苏联顾问们最终失去了领导权。

对于此事,斯大林极为生气,他甚至扬言:“让他们(中共)搞,我们(苏联)什么都不给!”就这样,中共在毛泽东等人的带领下,在夹缝中生存,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共产党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取得多次“反围剿”的胜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队伍不断地壮大,逐步走出被封锁的困境;这个时候,中共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并开始与苏联保持一定的距离,此时,斯大林对毛泽东是极不信任的,他不喜欢这个中国男人,也不喜欢不听话的中国共产党。

后来,斯大林思来想去,还是不愿意让自己唾手可得的中共控制权就交给毛泽东,于是,他专门把王明派到了延安,让他领导共产党,并边缘化毛泽东。不过,还没等到王明大展手脚之时,就被我党的同志们“选了下去”,而毛泽东重新拿回了领导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这一步,斯大林也明白,自己即便是再安排一堆人去夺权,也抵不过一个毛泽东,于是,斯大林也就没有过度地干预中共的发展。此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走向了全民抗日的道路。

抗战胜利,国共和谈破裂,进入解放战争阶段,在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特别是打赢辽沈战役,解放东北之后,斯大林才开始正眼瞧毛泽东,不过,斯大林此时的目的,还是想着通过中共控制中国,达到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凝聚力的目的。

在平津战役前,斯大林就主动干涉中共内部事务,斯大林提出让毛泽东和蒋介石以长江为边界,划江而治,斯大林的这个建议,被毛主席直接驳回,毛主席坚定地表示,中国只有统一,没有分治,也因为毛泽东强硬的态度,斯大林对他极为反感。

中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渡江战役后,解放军把蒋介石赶出了大陆,撵到台湾岛上去了,中共基本解放了全中国,到了这一步,斯大林看到了中共的巨大潜力,也看到了新中国的潜力,于是,他放下成见,开始主动向毛主席示好。

为了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斯大林还专门在1949年10月12日邀请毛主席访问苏联,要知道,斯大林主动邀请别人访问苏联,这是极为罕见的,由此可见,此时的斯大林对毛泽东的看法,与往日有天壤之别。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斯大林没法压制住毛泽东,也没法压制住毛泽东的声望,事到如今,斯大林也明白,此时,毛泽东的地位是无人可替代,既然没办法压制,那就只能拉拢,所以,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对毛泽东的态度就是拉拢,不过内心层面还是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不屑一顾。

1949年,毛泽东应邀访苏,就是这一次访苏,让斯大林彻底改变了对毛泽东的看法,也让他为自己当初的肤浅而懊悔。

毛主席来到苏联后,斯大林草草地见了一面,然后就以事务繁忙等各种原因而落了毛主席,斯大林也想看看,这个中国农民面对自己的冷落,又该如何表现呢?

毛泽东也感觉到了斯大林的有意冷落,但他不声张,也不慌忙,每天就在住处看看书,处理文件,然后去拜访一下苏联高官,丝毫没有一点焦虑的心情,连续几周,斯大林的助手每天都来向他汇报毛泽东的动向,听着助手的汇报,斯大林对毛泽东的印象又有了改观。

他认为,毛泽东心胸和魄力担得起中国领导人这个职务,他的耐心和心态也折服了斯大林,最终,斯大林又亲自接见了毛泽东,并以最高的礼仪标准招待他们。

斯大林每天都要和毛主席谈论几个小时国家大事,通过两人的多次接触,斯大林渐渐地发现,毛泽东的很多观点和思想让自己钦佩不已。

后来,当毛主席踏上返程的飞机时,斯大林由衷地感慨:“他很年轻,也很了不起,是一个伟大的领袖!”自此之后,斯大林对毛泽东的评价一直都极高。

毛泽东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征服了苏联老大哥,那么,另一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古巴,对毛泽东是什么印象呢?

古巴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切·格瓦拉,对毛主席是这样评价的:中国的游击战思想,指导了我们古巴革命的胜利。尽管毛主席很少出国,他的一生除了去过苏联以外,就没有去过其他国家,但毛主席的思想却是影响了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其中,他的游击战思想深深的影响了古巴革命军。

当时,古巴革命军领导人切·格瓦拉就是参照毛主席的游击战思想,制定出古巴革命军的游击打法,并成功以这种作战模式取得了古巴的革命胜利。

当年,刚大学毕业的切·格瓦拉想当个医生救死扶伤,当他亲眼目睹了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被迫害的惨状后,他毅然决定放弃从医的理想,转而投入拉美地区革命运动,后来,切·格瓦拉加入了卡斯特罗的古巴远征军。

然而,古巴远征军虽然声势浩大,但面对西方列强的先进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远征军一直是败多胜少,甚至有几次差点被剿灭。后来,切·格瓦拉有幸阅读到毛主席撰写的关于中国革命和游击战的著作后,受到了启发,他开始效仿毛主席的做法,带着远征军占据农村,以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目的,并发动群众一同革命。

渐渐地,切·格瓦拉的做法让远征军得到了大量的兵源以及大块的根据地,他把毛主席的游击战术学到了精髓,在面对数倍的敌军时,切·格瓦拉都能带着部队轻松应对,为此,敌军还专门设立悬赏,高价悬赏切·格瓦拉的人头。

古巴的卡斯特罗还曾经对切·格瓦拉开玩笑说道:你现在成了游击战大师了。听到这话,切·格瓦拉也笑着说:“毛泽东才是游击战大师,我在他面前就是一个小学生。”在切·格瓦拉心里,毛泽东是他的偶像,也是他通往成功的精神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0年,切·格瓦拉有幸来到北京时,他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偶像毛泽东,对此,他十分紧张,一时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直到毛主席主动和他打招呼,切·格瓦拉这才反应过来,十分激动地握着毛主席手说:“您的游击战思想指导了我们的胜利,您是我的偶像。”

除了古巴领导人外,越南革命领导人胡志明也是一个毛泽东的忠实拥护者,他既是毛泽东忠实的盟友,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崇拜者。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不仅给中国送来了共产主义,也给越南送来了共产主义,那年,越南还是法国的殖民地,胡志明成立了越南共产党,并领导越南共产党击败了法国侵略者,使得越南从法国独立出来,并走上了统一的道路。

胡志明在建设国家时,却完全按照中国模式建设越南,并制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越南发展的指导思想。而有意思的是,这两位老朋友,事实上,一直到1965年才正式见上面,而在此之前,毛泽东对胡志明的了解并不深,但胡志明却想尽办法钻研毛泽东思想。

1965年,胡志明在中国杭州休养,毛主席专程来到杭州见一见这个老朋友,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尽管是陌生人,但两人一见如故,仿佛有聊不完的话题,后来,胡志明曾回忆道:“毛主席很伟大,做中国人真的很幸福。”

谈完了斯大林、切·格瓦拉、胡志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赫鲁晓夫对毛泽东的评价。赫鲁晓夫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只有仔细思考他的话,才能知道他的良苦用心。”

1957年,毛主席应邀参加了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此时,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的地位,在国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毛主席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声望,远超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当毛主席抵达苏联时,苏联最高领导人,以及各部门的部长和元帅将军都来到机场迎接毛主席。赫鲁晓夫之所以用如此高规格礼仪标准迎接毛泽东,原因就是中国在朝鲜战场上击败了自己的劲敌美国,并成功帮助苏联吸引了一部分美国火力,为此,赫鲁晓夫非常欣赏毛泽东。

不过,两人却在莫斯科会议上产生了分歧,当时。毛主席在会议上提出了“东风压倒西风”的演讲,并表示如今的打仗,不要动不动就用核武器威胁,一旦真的用核武器,那么世界将没有什么未来可言,言下之意就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而不是什么核武器。

不过,赫鲁晓夫却对毛主席这番话产生了误会,并表示:“我原本以为这个中国领袖是一个富有远见之人,如此看来,也不过如此。”

散会后,赫鲁晓夫回去一琢磨毛泽东的这一番话,他忽然一惊,才想明白,毛泽东这番话才是富有远见之言,他懊悔的说道:“只有仔细思考他的话,才知道他的良苦用心。”

同样,对于毛泽东的这番话,远在美国的艾森豪威尔知道后,他感慨地说道:“原子弹最大的威力是在发射台上,而不是发出去后,毛泽东是个很难对付的人物,对他来说恐吓和威胁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法国总统戴高乐这样评价:“唯有毛泽东具有在中国实现巨大变革的权威。”中国和法国的建交是在1964年,在此之后,戴高乐一直想访华,不过,按照法国当初的外交原则,只有其他国家先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他们的元首才会对他国访问。

很有意思的是,我国的外交原则也是这样的,于是,中国和法国领导人就这样互不相让,没有实现成功互访。

不过,等到戴高乐退下总统之位后,他想以私人身份对中国进行访问,他十分期待和毛主席的见面,并对毛主席有着极高的评价,戴高乐这样评价毛主席:“唯有毛泽东具有在中实现巨大变革的权威,只有他领导的政权才能使得中国走出不发达和无政府状态”。

不过,戴高乐最终也没有见到毛主席,因为在1970年,戴高乐突发疾病而遗憾离世。而毛主席和戴高乐的见面,最终都没有实现。

当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知道毛泽东逝世时,悲痛万分,他这一生数次来到中国,会见毛主席。第一次在1973年,在家里多次练习使用筷子的尼克松终于飞到北京,见到了那个东方的巨人。

出乎他的意料,他原本以为毛泽东是个十分严肃,不苟言笑的领导人,没曾想毛主席上来就与他开了个玩笑:“我们俩是隔海相望的老冤家啊,不过没关系嘛,不是冤家不碰头,以前打过架现在也能是朋友嘛。”

毛主席笑呵呵的一番话却让尼克松的心定了下来,看似嬉笑怒骂的玩笑却点明了朝鲜战争已是过去,双方携手共同应对苏联威胁的想法。睿智、幽默、看似无所不知,这是尼克松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

1976年,已经卸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以私人身份来到美国,这一年的毛泽东已经八十三岁了,病痛使他难以开口,备受折磨。可他还是强撑着和尼克松开了个玩笑:“听说你不当美国总统了?没关系,我们中国承认你是美国总统嘛。”尼克松大笑一番,心情好了不少。尼克松是毛泽东生前会见的最后一位国外前任领导人。

9月9日,尼克松得知毛主席逝世后当场洒泪,他在评价毛泽东时还引用了后者的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美国的尼克松图书馆内,有十个等身的人物雕塑,都是尼克松最敬佩的英雄,其中排在最前列的赫然是身穿中山装的毛泽东!

中国有句古话:盖棺定论。中国古代有给死后的帝王将相取“谥号”的习惯,这往往代表了一个人一生的定论。例如:汉献帝刘协用的是偏贬义的“献”字,魏明帝曹睿用的是褒义的“明”字。

对于毛主席来说,他曾经的老对手和朋友们如何评价他,或许就像是这盖棺定论的“谥号”一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者们对毛主席的逝世几多窃喜、几多惋惜、几多赞叹,毛主席在世界展示的自己先进的思想和伟大的领导魅力,令他们哪怕心有忌惮却又不得不对其崇敬有加。

甚至有的外国评论家这样评价:毛泽东是当代甚至是两百年中,难得一见的伟大领导人。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个伟大的老人听到外国政要对他的评价会作何回应呢?想必比会一笑了之。正如人民说他万岁,他却说人民万岁一样,在他的心里,世界上那些所谓大国的领导人评价又能价值几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心里,只有人民永远的高高在上,他的一生只为一件事而奋斗,这一件事也耗尽了他的一生,幸运的是他做到了。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大声地说出了自己为之努力了终生的梦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知我功我,其惟春秋!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毛主席,献给伟大的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