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乌云密布,社会动荡。国民党大肆残害共产党人,革命道路屡屡受阻,这是一段极为艰难的时期。而在这期间,不乏一些人想要左右逢源,最后打破底线成为叛徒。

叛徒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身份,他们走在暗处,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为了自身利益帮助国民党围剿共产党员,迫害中共领导人。有时甚至丧心病狂牵连自己家人。这些人中有的身份极其特殊,对共产主义革命事业造成了不小的威胁,比如贺治华。

贺治华原本是朱德总司令的妻子,不得不让人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思想堕落到干出这种离经叛道的蠢事,最终又会迎来怎样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新婚燕尔难聚首,贺治华抛夫弃女觅新欢

1917年朱德第一任妻子萧菊芳因病逝世,朱德带着年幼的孩子悲痛万分。还没有从悲痛的情绪中走出来,朱德被委任为靖国国军团长和城防司令,驻守南溪,他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回到队伍之中为了国家的未来而继续拼搏。

在南溪工作与生活的过程中,朱德经好友孙炳文的介绍认识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陈玉珍,给他孤独阴暗的岁月带来了曙光。

陈玉珍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一些其他的社会革命活动,是一位积极的革命分子。谈吐大方端庄,和朱德相谈甚欢,情投意合。因为朱德工作繁忙,她对朱德年幼的孩子视如己出,悉心照料。第二次婚姻让朱德回归到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当中。直到1922年,朱德决心到上海继续探索革命道路,和陈玉珍依依惜别。

谁曾想,这一别就是永远。南昌起义过后,朱德和陈玉珍失去了联系,四处打探,最终得知妻儿遇难的消息。美好的家庭再次破碎,南溪一别竟成了一家三口的最后一面,朱德备受打击。

来到上海之后,时局动荡,人生地不熟。正巧朱德当初参加北洋军阀护法战争时有位关系亲近的部下刚好也在这里,听说朱德来到了上海,便赶来为他接风,一同前来的还有自己的妹妹贺治华。

贺治华1903年出生于四川,年轻貌美,性格开朗。由于从小接受新式教育,对革命事业也抱有自己的想法,认识朱德之后,更是希望自己也可以参与到革命事业为国家的未来效力。在上海的这段日子,她常常伴随在朱德身边,之后又跟随他前往法德两国继续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岁的贺治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许,朱德成熟稳重,她对他曾立下的赫赫战功充满了崇拜与欣赏,两人身处异国他乡相互依靠,渐生情愫,在法国结为了夫妻。婚后不久,两人便一同前往德国的奥古斯特大学学习进修,也就是在这里贺治华开始了一步步走向了歧途。

从小生活富裕的贺治华随朱德来到国外之后,生活虽然不至于穷到捉襟见肘,却也并不宽裕。面对欧洲的花花世界,贺治华早已看花了眼,时尚的服饰,优渥的生活,使她难以抵抗资本的诱惑。热衷于革命事业的朱德踏实学习,并没有对物质贪婪的渴求,而贺治华却对奢靡的生活无比向往,两人之间渐渐生出嫌隙。

1925年朱德因参与革命活动宣传革命真理,被德国反动势力逮捕入狱,最后被驱逐出境。贺治华也不得不停止自己在欧洲的学习和朱德一起前往苏联。

来到苏联之后,贺治华发现自己怀有身孕,朱德怕她跟着自己奔波劳苦影响身体,便将她安置到了莫斯科郊外的一户农庄,只身一人前往中共旅俄支部参与训练工作。

在苏联农庄的生活不比欧洲,贺治华早已沉不住气抱怨连连。孩子出生之后,朱德无比高兴地起名,可贺治华总嫌朱德起的名字土,不洋气,借此和他怄气。喜得爱女并没有让贺治华对朱德的感情转好,也没有燃起她的家庭观念,反而愈加冷淡起来。

在苏联的培训结束之后,组织准备将朱德调往四川参与统战工作。想到国内局势紧张,社会动荡,朱德希望自己的妻女可以留在苏联好好休养。临别之际,朱德望着自己的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女儿泪眼盈盈。想到又要与家人告别,他不免自责起来。然而朱德的深情,却换来了贺治华日后的无情抛弃。

朱德回国之后,贺治华非但没有伤心难过,反而如释重负。她早就不想再和朱德继续生活下去,欧洲之行让她开始向往奢靡的小资生活,早已背弃了自己的初衷。

在苏联的日子,贺治华认识了一位前来留学的革命青年霍家新,两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浪漫生活,她将女儿托付给了即将回国的妹妹照顾,朱德本希望女儿可以在苏联健康成长,却不曾想他前脚刚走,女儿就被带回了四川。

贺治华的移情别恋,抛夫弃女不过是她走向迷途的开始,而后的做派更是丧尽天良,让人唏嘘不已。

二.贺治华难抵诱惑终叛变,罗亦农不幸被捕书绝笔

1926年,贺治华把女儿送回国内后不久,就同霍家新在苏联结了婚。朱德知道此事之后,也没有太多怨言,只以为是自己照顾不周,没能在家庭中充当好丈夫与父亲的角色,于是就同意了与贺治华解除婚姻关系。

1928年年初,霍家新作为留学苏联的革命青年被组织安排回上海任职。二人在上海新闸路机关进行地下工作,在这栋二层洋房当中,还住着一位重要的革命领导者罗亦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罗亦农正在为筹备召开中共六大起草《党务问题》的报告,而霍家新则负责担任他的秘书。

当时大革命刚刚失败,国内局势极其严峻,霍家新和贺治华的革命积极性也大受打击。大上海城灯红酒绿,贺治华早已忘记了自己当初捍卫的革命精神,又开始怀念起欧洲的繁华景象。在上海生活的日子里,贺治华常常在歌舞厅里饮酒作乐,在各大百货商店里毫无节制地挥霍花销,严重破坏了党内纪律。奢靡的生活蒙蔽了她的双眼,手里的资金也越来越支撑不起她的开支。

就在贺治华和霍家新为了金钱愁眉不展的时候,反动派发出了对罗亦农的通缉令,作为中共领导人的罗亦农对反动派来说是不小的威胁,他们愿意向提供线索的人悬赏3000美金。无法抵挡金钱的诱惑,贺治华和霍家新变得丧心病狂,将魔爪伸向了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

两人私下密谋许久,偷偷前往租界打算和反动派讨价还价。经过一番磋商之后,贺治华和霍家新愿意提供给他们罗亦农的行动轨迹和一份包含350多名上海地下党员的名单。作为交换,国民党方面保证在事成之后提供给他们去欧洲的护照和一笔极其可观的生活费用。

此时的罗亦农已经完成了《党务问题》的报告,正在和瞿秋白一起拟定中国共产党的《党纲草案》,准备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一切都在为即将赶赴苏联召开的中共六大做出准备。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自己最信任的秘书早已和敌人串通好了来出卖他。

1928年4月15日,罗亦农和邓小平在上海戈登路中福里秘密碰头,商议工作。工作规划结束后,邓小平先行离开,在走过巷口时看到了旁边修鞋匠偷偷打了个手势。邓小平突然意识到大事不妙,快速离开了这里。而周围埋伏的特务已经堵住了罗亦农的去路,将他俘虏。

得知罗亦农被捕入狱,党内一片哗然,万分焦急。罗亦农却在狱中不卑不亢,未曾透露任何关于地下党员和机关的信息。他猜想到这次难逃魔爪,国民党反动派早已对他恨得咬牙切齿,便慷慨激昂地写下了绝笔诗: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国民党严刑逼供,没从罗亦农口中打探到一丝一毫的消息,读完此诗更是气急败坏,在罗亦农被捕后的第六天将他杀害。

这边中共党内痛失一位革命领袖悲痛万分,而另一边的贺治华和霍家新却只顾眼前利益,准备交了党员名单就逃往国外。

三.周邓智取党员名单,贺治华终于食恶果

罗亦农牺牲时年仅26岁,中共中央专门发文悼念,称他是中国无产阶级最热烈的领袖,最英勇的战士。

罗亦农出生于湖南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在学校当中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更加积极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加入了由陈独秀在上海组织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元老级别的人物。

他为人谦和,富有激情,而且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阅读过大量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书籍有着很好的理论基础,配合他的文笔有着不小的感召力。在随后的革命事业中,罗亦农都担任着积极地宣传者和组织者。

罗亦农不仅是一位演说家,同时也是一位实践家。自1925年之后,他同周恩来先后组织了三次工人罢工运动,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罗亦农的牺牲对于党内是不小的打击,以周总理为首的革命组织者和领导者痛失了自己的战友。感伤之情难以言表,陈赓指出国民党之所以能抓到罗亦农是因为党内出了叛徒,而这叛徒就是霍家新和贺治华,不少人站出来希望严惩二人为罗亦农报仇。

邓小平和周总理也早有怀疑,但又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贺治华一向贪图享受,生活奢靡,但毕竟是朱德的前妻,学习过革命思想,怎么会堕落到如此地步。为了查明真相,在同陈赓商议过后,他们派线人偷偷潜伏在霍家新和贺治华两人周围,打探他们的底细。

查证之后,不仅坐实了他们二人奸细的事实,还打探到了他们手中握有一份三百多名共产党员的名单,正打算拿来和国民党交换好处,可以说是后患无穷。再不惩治他们后果将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当时社会动荡,上海市内到处流窜着国民党特务,霍家新和贺治华又搬到了租界,想要摆平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可能让他们逃跑,甚至威胁到在上海的中央组织。如何在不被周围人怀疑的情况下潜入两人的居所是一个难题,周总理和邓小平商议过后想出一个对策。

1928年4月25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一队迎亲车队来到了贺治华的住宅门口,人声鼎沸,热热闹闹,音乐声与鞭炮声震耳欲聋。这看似普通的迎亲队伍,实则是共产党员们假扮的,其中就藏着中央特科的锄奸队。在花车礼炮的掩护下,锄奸队员们冲进贺治华的房中,将她和霍家新堵个正着。

以鞭炮声作为掩护,锄奸队员朝着贺治华和霍家新连开数枪,然后搜查房间找到了那份党员名单,随后快速撤离。

临近黄昏,邓小平回到组织当中,二话不说便将一份晚报翻起来,在一则当日新闻版面停了下来。上面记载着一对新搬到法租界的夫妇遭人枪杀,男的当场毙命,女的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这对夫妇就是霍家新和贺治华。在锄奸队员进入房中之后,贺治华迅速躲到了床底下,但也身中数枪皮开肉绽,国民党赶到后将她送往医院救治,虽然保住了性命,却有一只眼被打瞎。医院周围被国民党严防死守,但好在党员名单拿了回来,贺治华再想作祟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共产党也不再追究此事,权且饶了贺治华一命。

出院之后的贺治华逃离了上海,回到了四川老家。有人说她又结了婚,生下了两个女儿,过起了农家生活;也有人说她后来被国民党重新搜查了出来,在家中被击毙。但无论哪种结局,都是贺治华的贪婪和堕落换来的,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