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楔子

8月31日,“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的主题包括:

“房住不炒”如何实现?

农村住房怎么保障?

青年“买不起”“租不好”怎么解决

“房住不炒”这个话题在我之前写的文章里都有带到,就不再展开了。而今天其实想谈一下青年租不起房的事情。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靠租房来解决住的问题。

由于新市民和青年人工作年限比较短,收入相对比较少,购房和付租金能力比较弱。租金付得起的房子区位比较远,区位比较好的租金又比较贵,这成为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房和租不好房的一个现实困难。

这次发布会从政策层面进行了保障,住建部通过试点,经过总结,形成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意见的材料。

一是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特点,明确保障标准,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的市场租赁住房租金,就是小户型、低租金。准入条件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情况来设定。

二是坚持供需匹配。

三是明确地方责任。

四是赋予城市人民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等来建设,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房源。

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宏观层面,其实政策指导性已经非常明确了。而我想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谈一下微观层面,感性的一些东西——不要再给“年轻人”提供增值服务了!

02

增值服务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很早就关注大城市租房问题,长租公寓的设计等问题,也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我发现租房市场还是处在一个不那么有序,甚至局部有些混乱的状态。时不时的会出现“爆雷”,运营商跑路等问题。

而年轻人来大城市奋斗,确实非常不容易。起薪不高,房租却不低,每个月基本都是月光,可能还要家里补贴。就这样的情况下,很多长租公寓的运营商还不罢休,不停的做“加法”,给年轻人提供所谓的“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

是指根据客户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超出常规服务范围的服务,或者采用超出常规的服务方法提供的服务。

更准确地来说 :就是向用户额外提供的收费业务。

如果提供的服务是不可替代的还则罢了,而我觉得很多服务其实是可有可无的。

以自如为例,服务包括:新居保洁、双周保洁、月度保洁、退租保洁、维修服务、宽带服务、管家服务、选房服务等。

以保洁为例,如果你是长期居住的,住的很邋遢,双周保洁有什么作用吗?如果是自理能力很强,那双周保洁又有什么用呢?

即使你选择了保洁服务,效果也是差强人意。有朋友就做过测试,故意将一些小垃圾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可保洁过后,它居然还在那里。

看完了服务项目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收费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季付为例,自如的服务费约为房租的10%,以1500元/月房租计算,差不多要150元/月服务费,这其实是挺惊人的。

加量不加价,消费者会举双手赞成;但是加价不加量,消费者迟早会用“脚”投票让你出局。

03

叙利亚战后风

最近流行一种新的风格, 叫做“叙利亚战后风”,或许看完被炮火轰炸过后的叙利亚房屋,我们可以从中感受的更真切一些。

叙利亚风

破旧、废墟,原始的建筑墙体被暴露出来,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的味道,充斥着破败的感觉。

这就是“叙利亚风”,一种灾难风格的家装设计风格,和我们常说的毛坯房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加入了这个元素后,显得更沉重!

而在物质如此丰盛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却迫于无奈,选择了毛坯房直接入住的方式,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心酸”。

Liven · 改造花费:1万元

25岁 | 113㎡ (露台200㎡)| 河南郑州

我非常喜欢植物,一直希望有很大的空地来圆植物梦。刚好朋友的毛坯房闲置,我便以租客的身份搬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造时间花了一个月,简装半个月,通风半个月。各种电器加起来,价格在一万元左右。

初壹 · 改造花费:3000元

26岁 | 70㎡ | 天津

我是东北人,在天津上大学,毕业之后就留在这工作,一直租房。

身为外地人,天津的房价对我来说很高。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出租房,租金高房子破,其实很难有归属感。既然买不起,我寻思,总可以低成本改造改造吧。谁知后来赶上疫情,公司效益不好,拖欠工资,我失业了。

手头钱不够,我还带着狗,眼看租房合约快到期,我就动了租毛坯房的念头。一方面是省钱,另一方面是自己改造的余地更大。找房的运气很好,很快找到一间 400 元月租的毛坯房,一口气和房东签了两年的合同。

改造用了不到一个月,量尺寸、买零件材料、实操动手等,统统自己一个人来。包括做防水、接冷热水管、厨房灶台,我都是熬夜好几宿自己琢磨出来的。

现在我住一年了,说实话,比以前租的所有房子住得都开心,因为每一处都是我一点点动手改的。屋里的东西虽然很便宜,但都是在我的预算范围内选的最喜欢的。

所以,哪怕它是出租房,我也觉得是一个家。

我算了算,每月房租+水电燃气+物业费+改造费摊销( 24 个月),每月总共也就 800 元,而且许多东西我都可以带走。

这就是现在大城市很多年轻人的现状,要么是收入低,房租高,租不起。要么是收入尚可,买了个小房子就没钱装修了。

像上面两位年轻朋友这样的动手能力,可能没有普遍性。但谁又是一生下来就会干装修的呢,这不都是被逼出来的嘛,形势比人强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少就是多

2004年,智利政府计划为一百个贫民家庭提供住宅(他们是农村进入城市,非法占据了市中心半公顷的土地),但预算是:一万美元。要用这一万美元来买土地、提供基础设施、建造住房,显然不够。

Alejandro Aravena

出生于1967年,1992年从智利Pontificial Catholic大学建筑专业毕业,1994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他不仅在母校任教,后来也曾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

HALF-HOMES

用政府的1万美元/户先建出“半个房子”,这“半个房子”能够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居住要求。空出另一半的空间,留待自己的需求和财力状况来发挥。

通过这样的设计,成本不仅降低,同时也能激励这些家庭努力工作赚钱,扩建自己的住房。 这个被非法占据了30年的贫民窟,终于变成了一个生活环境很好的小社区。

这和住毛坯房的年轻人的想法是不是非常相似?

在租房这件事情上,年轻人希望的可能是:Less Is More。

德国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来的。

二十世纪初,在工业化浪潮推动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当时主流的新古典主义设计手法,一些先驱们便开始思索如何设计符合新时代的建筑。

密斯大胆地提出了“less is more”,即少就是多,也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删繁就简,建筑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外观的高度统一,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装饰,甚至将内部结构暴露出来。

大点的房间是这样的:

小一点的这样:

除了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要求外,还给个人留出一点DIY的空间(软装的范畴)。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这才是年轻人想要的生活。

再也不要给租房的年轻人加什么增值服务了,除非加量不加价。

05

结束语

“共同富裕”成为我国主基调的今天,让年轻人租的起房,也许会成为最基本的要求。

公寓运营商们在“唯利是图”的同时,也该考虑下如何先富帮助后富,别再给年轻人提供所谓的“增值服务”了。

“叙利亚战后风”也好,“贫穷风”也罢,都是年轻人在大城市顽强拼搏,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

年轻人是一个城市的活力, 但愿“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 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