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和房地产有关的大事情有很多。

教育和房地产有关,特别是学区房更为直接。

生育与房地产有关,不是因为房价高,我还想多生几个。

民生更是和房地产有关,成家立业,住有所居。

房地产市场的整治也是为了更好的民生,更好的促进生育和教育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效果也越来越好。特别是去年以来,央行及银保监会对银行实行资金集中度管理,对房企融资划出量化占比线;各个城市在住建部的统一部署下发挥城市主体责任,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楼市健康度快速提升,买房人的满意度也开始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地产健康度提升不仅表现在楼市温度,也表现在房价的变化。像过去楼市过热与过冷的情况少了,还有房价大涨大跌的情况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至少,目前楼市降温了,对于大家关心的房价,可能面临拐点。具体的健康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数据中去感受。

一、金融行业健康度提升,抗风险能力增加。

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显示,金融行业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我们发现有两组数据特别明显:

1、评级处于安全边界的占比提升。央行对440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其中3978家参评机构处于安全边界内,资产占比98.6%。

2、压力测试结果良好。参加压力测试的4015家银行,基本上都通过了测试。在通过测试的3985家中小银行中,基本可以承受不良贷款率上升一倍(2020年末中小银行整体的不良率为3·51%)带来的冲击。

二、资金集中度管理见实效,房地产贷款增速良性回归。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银行业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7%,低于各项贷款增速3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增速创8年新低。和5年前近30%的增速相比,回归约70%的幅度;和10年前近45%的增速相比,回归约80%的幅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出现良性回归。

根据央行数据,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连续10个月下降,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同比下降0.95%。今年上半年,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这六大银行都压降了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据测算,合计压降房贷6946亿元。这也是当前买房办理房贷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四、房企债券融资回归。

根据领先指数统计,2021年1-7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约6428亿元,累计规模增速为2017年以来同期最低。从融资与到期偿还来看,净偿还已经持续6个月。

这表明,央行及银保监会要求资金不得违规流入房地产已见成效。

近18个月房企债券融资发行与到期规模走势

五、住有所居大步向前。

1、建立了建立人、房、地、钱四位一体的联动新机制,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的房地产长效机制。

2、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

3、40个城市计划年内筹建9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前面我们说了,教育和房地产有关、生育与房地产有关、民生更是和房地产有关。从上面给出的五组数据的回归可以看出,楼市正在向更加健康的角度发展。换一句话,楼市调整序幕正在拉开。

那么,要楼市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在住所有所居的保障之中,相信正在实施人口促进措施也会明显见成效。就拿当前的结婚数量来说,持续回归。

根据《中国婚姻报告2021》的测算,2013至2019年的结婚率从9.9‰降到了6.6‰。2020年结婚登记数量为813万对,比2019年减少134万对,比2013年的1347万对下跌了近40%。这也表明“不婚族”正在快速增加。与2013年相比,“不婚族”增加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来,想要促进生育,不仅在于二胎、三胎的促进,还得多从一胎开始。而要想生一胎,先让结婚的数量多起来。先解决“不婚族”的顾虑,效果可能会更好。

今年下半年,为了更好地促进生育,调整人口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在支持三孩,四孩不罚的基础上,会进一步增强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的目标。当然,也同样会解决“不婚簇”的顾虑,有效提升结婚人数。

今年以来,各项保民生政策密集落地,其效果也非常显著,对于大家所关心的房价及楼市都稳住了预期,对于教育、生育更是在最近有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出台。从住房的角度有大规模的租赁房建设启动,有租售同权;从教育的角度,正在快速实施教育双减,从医疗的角度,医药集采,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当然,还有养老金的上调和放开生育等措施。

所以,我们认为,随后的生育意愿会有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