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年痴呆”,很多人可能会想起之前的一部热播剧中的“苏大强”,他就是典型的老年痴呆症的形象。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疾病离自己很遥远,甚至会觉得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才会得的病,殊不知,患上老年痴呆症已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更可怕的是,科学研究发现,一些所谓的好习惯,其实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元凶。

01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

老年痴呆,又叫阿尔兹海默症,也被称为上帝最恶毒魔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比癌症还可怕,至今病因未明。目前,我国患老年痴呆的人数已经超过 1000 万,据预测,20年后这个数据还会乘以 2 !

很多人都知道老年痴呆症的晚期症状是认不到家人、找不到路等等,所以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这些容易被忽视的早期症状:

1、性格变化

性格发生剧烈的、不合情理的变化,比如害怕、疑神疑鬼、猜忌别人等,与原来的性格大不一样,这也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失去主动性

变得比原来懒惰,不愿参与任何活动,原来喜欢打麻将、逛街现在也不喜欢了,对人不热情,不想与人交际。

3、词不达意

连一些简单的字词也会忘记,语言表达明显不如从前。

4、随手乱放物品

经常把东西放在不合适的地方,比如把很多垃圾废品如烂纸、布渣渣等当宝贝,但自己也不晓得为啥子要这样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脾气和行为变化无常

人老了都会有一些情绪变化,但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行为可能会发生急剧变化,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从平静状态变为泪流满面;或拍案而起、怒发冲冠等。

家里的老年人出现以上症状时,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去医院就诊。

02诱发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

阿尔茨海默病是由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下5大因素,会在无形之中增加病变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现在的人类上天下地几乎无所不能,但对于老年痴呆这个病,真的还没有什么办法。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只是根据临床研究,发现了下面这些相关的高风险因素: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如果直系亲属中有痴呆患者或重性精神病史者,那么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性是正常人的6~8倍。

2、年龄因素

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会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很多人有了症状但没有及时来就医,所以老年痴呆症的漏诊率很高,但随着现在检查手段的进步、诊断水平的提高,五十来岁甚至四十多岁的人都有早期老年痴呆症的情况出现。

3、心脑血管疾病

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管性因素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存在相关。

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心脑血管疾病易使血管受损、功能衰退,从而影响血管屏障功能、周围神经系统,导致患者感知内外环境变化能力减弱,引起阿尔茨海默病。

4、营养状况

老年期由于内因子及胃酸等的缺乏,导致老年人对叶酸、维生素B12吸收不良,而缺乏这两样东西,又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神经精神方面的改变,如抑郁,记忆力的减退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不良的生活方式

研究结果表明,吸烟、睡眠不足、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

睡眠不足会导致血液中Tau蛋白水平增加;且睡眠质量差,相当于大脑还在不停的工作,不断产生垃圾损害大脑健康。

长年吸烟可引起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导致神经细胞发生病变,使脑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而长期酗酒会损害脑功能,另外,酗酒者常伴有营养物质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1),会进一步加重脑损害,甚至引起另外一种痴呆。

03日常养成这些习惯,预防老年痴呆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仍是世界性难题,但经过大数据样本的调查,科学家们发现了通过某些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保持良好的睡眠

日常生活中,年轻人应保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睡够6小时对身体更有益,具体时间因人而异。良好的睡眠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入睡快,上床10分钟左右就能睡着;

睡眠深,呼吸均匀 ,不易被惊醒;

起床后心情舒畅,精力充沛;

白天工作、生活效率高,头脑清醒。

2、均衡饮食

均衡摄取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低盐,低动物性脂肪、低糖饮食;能够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硬化发生,从而降低痴呆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固然不好,但体重过轻也存在各种危害,尤其是60岁以后,适度超重更健康。

体重过轻的人很可能存在营养不良,此时免疫力、身体应变能力等都会下降,疾病风险更高。而在与疾病作斗争时,更需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营养状况。

60岁以下人群: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BMI介于18.5~24.9为宜),死亡率是较低的。

60岁以上人群:BMI处于超重范畴(即BMI介于25~29.9之间)的人群死亡率最低。

4、适当做一些家务

有研究表明,喜欢做饭的人不易得认知障碍症,操心一天三餐对大脑就是种良性刺激。适当做一些家务,也可以提高大脑的活跃,预防大脑呆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勤动脑,保持良好心态

研究表明,长期情绪低落,容易引起认知功能下降,增加晚年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此我们要保持良好心态,积极用脑,读书、下棋或与人交谈都有助于锻炼大脑。

大脑与我们的身体一样,都需要勤锻炼,让大脑受信息的刺激,这样才能够让大脑活跃,不至于那么呆板甚至退化。

适当打点小麻将,学习新知识(哪怕就是研究一下智能手机的新功能)都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劳逸结合

不要熬夜、也不要睡太久。可以经常跳广场舞,打麻将、玩拼图等都可以锻炼大脑。

7、治疗原发病

控制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心脑血管疾病和痴呆类疾病的危险因素。

04简单手指操,预防老年痴呆

不想患上老年痴呆,学会预防变得无比重要。虽然通过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痴呆病的进程,但不能治愈。那么该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呢?

研究表明,手指的各类运动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延缓脑神经细胞的老化,促进理解、记忆等功能。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套可以促进躯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指操。手指操一共有十个动作,简单易学,一起来动一动吧。

1、手心向上,上下摩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手心搓手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双手十指交叉用力相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双手十指交叉握拳,顺时针转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单手指尖相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双手握拳,再用力放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一手握拳,一手五指散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一手手心放在胸口,一手握拳向前伸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一手手心按压另一手指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两手拇指、食指做爬梯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么样?做完之后是不是神清气爽、心情愉快呢?

在进行手指操的同时还伴有音乐的节奏起伏,可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兴奋性,有利于放松身心、消除紧张,提高应激能力,同时带来愉悦的感受。

这个手指操不仅适合老年人,年轻人也可以多练习哦!

文章内容综合来源于:健康时报、我是大医生官微、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