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骑兵在历史上曾扮演着极其特殊的角色,连拿破仑都如此评价:“如果我军中有哥萨克骑兵,那么我会用他们横扫整个世界……他们是如此冷酷无情,以至于整个欧洲都对他们无比痛恨。”法军统帅朗热隆伯爵也谈到,哥萨克人几乎是天生的战争机器,他们甚至一眼就能估算出敌人大概的数量,将战场情况牢记于心,做出最有利的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诚然,哥萨克骑兵素来以打仗凶下手狠而著称,加上他们总穿着鲜亮的制服,冲锋时发出令人战栗的尖叫,敌人们也因此称哥萨克骑兵是徘徊在欧洲大陆上的“幽灵”。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哥萨克骑兵虽强,但却并不是战斗力的天花板;曾有一伙人在战场上直面哥萨克人,将对方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他们便是卡尔梅克人。

卡尔梅克族在历史上的戏份并不算太重,跟哥萨克人比更是显得籍籍无名,但非要跟公认的“战场顶级掠食者”做对手,卡尔梅克人也有点无可奈何。

历史上,俄国吃过蒙古人的大亏,以至于蒙古帝国衰落后,俄国对蒙古人采取了相当极端的制裁,严格控制蒙古族群规模的同时还在不断打压。要知道,鼎盛时期的蒙古族总人口超过2000万,到了“十月革命”那会儿,剩下的蒙古人已不到800万,规模削减了一半还多。

除此之外,多数俄国人对蒙古人怀有仇视情绪,例如向苏俄投诚的前俄军将领斯涅萨列夫将军,此君肯跟苏维埃政权合作,老老实实地听命于托洛茨基同志,却怎么也瞧不上蒙古人。卡尔梅克人险些就毁在了这位苦主手里,这点咱们过会儿还会讲到。

不过,蒙古人也不傻,眼看族群越来越小,甚至趋于灭绝,急着想个办法改写现状。因此,“十月革命”爆发后,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不少族群积极向苏维埃政权表决心,其中就包括卡尔梅克人。他们表示,自己不但绝对拥护新政权,更愿意出人出力,帮忙抵抗白卫军等反动势力。

那会儿,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恰好缺人手,双方一拍即合,卡尔梅克人便暂时成了大家庭的一份子。然而正如咱们刚刚所讲,彼时苏维埃军队中有不少旧俄时代的军官,他们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正因如此,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卡尔梅克人的处境十分尴尬。

以斗争最为尖锐的察里津地区为例:那会儿,地区最高军事长官斯涅萨列夫将军是托洛茨基的心腹,而以“特使”身份被派到察里津的斯大林又跟托洛茨基貌合神离;眼看察里津的苏军对白卫军作战不利,几乎是屡战屡败,军心涣散,斯大林想要吸收卡尔梅克人共同御敌,斯涅萨列夫的态度却十分坚决,说啥也不肯。关键时刻,还是伏罗希洛夫站出来说了句狠话,直接怒喷固执的斯涅萨列夫道:“这些蒙古人可比你的枪炮有用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伏罗希洛夫带兵打仗欠点本事,但大事上他次次都拎得清。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斯大林实现翻盘并牢牢掌握了局势,以迅雷之势斩除了托洛茨基的诸多党羽,建立了绝对的权威;与之相对的是,卡尔梅克人也如愿以偿,他们被编入战斗序列,很快就被送上战场。

卡尔梅克人继承了先祖骁勇的战斗基因,但他们的对手也绝不简单。

早在18世纪时,伟大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在向黑海地区扩张的过程中征服了哥萨克人,后者成了沙俄帝国不断扩张的马前卒。“十月革命”后,哥萨克人顺势倒向了白卫军阵营,他们给年轻的苏维埃军队出了不少难题。在武器装备水平尚不是十分理想的苏俄内战时期,神出鬼没的哥萨克骑兵简直令人防不胜防,然而,他们很快就被狠狠上了一课。

在初期的战斗中,卡尔梅克骑兵与哥萨克人正面交锋不落下风。后来,伏罗希洛夫别出心裁地炮制了一套战法:他把机枪和火炮架设在列车上,让全副武装的卡尔梅克骑兵藏身于其中。每当有哥萨克骑兵出现,列车立马奔向战场,先对敌人进行火炮压制,使得对方无法展开进攻;混乱中,卡尔梅克骑兵倾泻而出,犹如快刀斩乱麻,锐不可当。纵使哥萨克人英勇善战,对这种战法也束手无策,很快,卡尔梅克人对敌人形成了整体碾压的态势。

1918年10月,察里津苏军一改往日的被动姿态,选择主动出击。“列宁”号武装列车搭载一个卡尔梅克骑兵连突袭了一处白军控制的要塞,在轻松击溃敌军的同时,还缴获了两列火车。此役令察里津苏军官兵士气大振,斯大林也决心扩大卡尔梅克骑兵的规模。大概半年后,苏军已拥有6列这样的火车,而伏罗希洛夫更是骄傲地宣称:“倘若我们拥有10万这样的部队,整个高加索都将成为我们的版图!”

卡尔梅克人用勇气与牺牲换来了尊重——1935年,苏联当局批准建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直到二战降临。

事实上,卡尔梅克人始终对领袖怀揣着无比的忠诚,却依旧险些灭族于德国人精明的头脑。

原来,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很快就沦入敌手,德国人非但不急于杀伐掠夺,反而摧毁了集体农庄,把土地“归还”给了当地人。后者靠山吃山,土地对他们而言就是最珍贵的财富,德国人假惺惺的慷慨换来了一部分卡尔梅克人的好意,这使得他们对入侵者的敌意大大降低,甚至有一些人已开始倾向于投靠德国,德军则趁机招募了一部分人建立了编制。显然,这其中存在许多误会,但在莫斯科看来,卡尔梅克人已然叛变。一怒之下,当局直接将整个民族都打成了“叛国者”,大量卡尔梅克人惨遭驱逐或流放。

好在他们没有因此自暴自弃,想尽办法试图自救,挽回领袖和国家的信任。骑兵上将戈罗多维科夫直接找斯大林立了军令状,表示愿意带领卡尔梅克骑兵部队同敌人死战,以此展示他们对祖国的忠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气归生气,斯大林也深知卡尔梅克人能打,是难得的战斗天才。他最终还是退了一步,批准了骑兵上将的恳求,但同时也规定部队人数不得超过两千。为了挽回尊严和荣誉,卡尔梅克骑兵部队的官兵们高挂成吉思汗灵旗,高喊着“为了苏维埃”、“为了领袖”等口号冲上战场。他们经常遭遇以师为单位的哥萨克骑兵,或是精锐的德军装甲部队,却从未有过丝毫犹豫,甚至不惜以血肉之躯向钢铁冲锋。结果,这两千人打光了又补,补满了又打光,一路从莫斯科打到柏林,亲眼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胜利。

虽然苏德战场上的战役规模惊人,动辄百万官兵对阵,两千卡尔梅克骑兵简直如九牛一毛,但他们却硬是在这段是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德军合围基辅后,正是卡尔梅克人不计伤亡地冲锋,才强行在德军的铜墙铁壁上凿出一个缺口。这不但令少数苏军官兵实现突围,更是分散了德军精力,使得高层得以全身而退,这其中就包括未来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

然而,虽然卡尔梅克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英勇与忠诚,但仍有不少苏军官兵将他们视为“叛徒”,偏见依旧存在。卡尔梅克人对此心知肚明,他们也有意识地避免冒犯对方。进攻柏林时,卡尔梅克骑兵冲在最前,伤亡惨重,一个团的编制打到只剩不到700人;战役结束后,苏军在城中搞起了狂欢,但卡尔梅克官兵害怕跟苏军起摩擦,拒绝跟战友分享胜利。他们甚至“卑微”到不敢进入市区跟苏军官兵分享寓所,而是跑到市郊的大街上搭帐篷。

过程有些辛酸,好在这段历史最终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二战刚一结束,莫斯科方面就承认了他们对卡尔梅克人错误的指控,撤销了对其“叛国”罪行的追查。1958年,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被恢复,他们摇身一变,从“叛徒”变成了拱卫国家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