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丸是疫苗的一种。是用奶粉、奶油、葡萄糖等材料作辅剂,将液体疫苗滚入糖中,即糖丸疫苗,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的第一类疫苗。

我国使用的脊灰疫苗是减毒活疫苗,是混合糖丸疫苗。本疫苗口服免疫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力,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白了“糖丸”就是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现在的人可能对小儿麻痹症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脊髓灰质炎(脊灰)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传染病。

那时候脊髓灰质炎病毒曾席卷我们国家,肆虐了无数儿童,包括很多新生儿童。

脊髓灰质炎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病毒主要是通过肠道传染,由粪—口传播出去。

染上这种病毒的人群多半是5周岁以下的儿童,若不幸染上这种病毒,患者会出现全身不适症状,身体也会出现肌肉萎缩,全身瘫痪,甚至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导致患者死亡。

因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会对运动神经元造成永久性伤害,导致神经元无法支配肌肉。

从感染到发病可能有8~12天的潜伏期,部分患者得病后能够自行恢复,多数患者会出现肌肉萎缩,畸形,残疾等后遗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疾病曾经给很多孩子带来不可逆的伤害,这也是很多家长的噩梦。

自那以后我们就开始研究疫苗,60年代中国开始推广脊灰疫苗,那时候出来的就是我们熟悉的“糖丸”。

“糖丸”的发明者是故去的医学教授——顾方舟

“糖丸”是把活的、致病力降低的病毒混合在奶粉、葡萄糖等辅料制作成的疫苗,可以口服。就是这种口感不错的“糖丸”拯救了当时中国数以万计的儿童。

不过现在糖丸已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明明效果这么好,孩子也比较爱吃,孩子也少受罪,为什么就淘汰了呢?

几代人曾经吃的“糖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何要停用糖丸?

脊髓灰质炎疫苗有两种,一种是“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也就是糖丸;另一种是“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PV)”。

虽然IPV的免疫效果比不上OPV,效果也不持久,但它却淘汰掉了OPV。

原因就是——恶魔抽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糖丸属于减毒疫苗,还存在较弱的毒性,给婴幼儿口服糖丸,也就相当于给孩子吃下了毒性被削弱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但是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宝宝来说,糖丸有可能会变成恶魔

因为这类宝宝免疫力比较低,吃下糖丸之后病毒并没有被免疫系统消灭,而是从肠道进入到血液中,引发了感染。

这种情况被称为“疫苗相关型脊灰(VAPP)”

另外还有极少数宝宝在吃完糖丸之后,排出的病毒会重新获得活性感染其他人。

这种情况被称为“疫苗衍生性脊灰(VDPV)”

虽然这两种情况的发生概率都比较小,但是万一中招对于孩子来说就等同于被判了死刑。

相信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让孩子成为那个万一,而我国也是为了避免万一出现,于是就在2016年5月1日起停用糖丸,改用适龄注射

2018年的时候,世卫组织也宣布糖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