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中后期历史中,要挑出一个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的话,慈禧太后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在咸丰去世之后把持朝政四十余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是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魁祸首。

正因为慈禧有着极强的政治影响力,因此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其在当时有着一手遮天的能力,无论是谁只要背后有慈禧撑腰,就可以横行霸道,作威作福。

慈禧太后身边的两个红人安德海和李莲英也确实风光无限,他们都凭借着慈禧的宠爱收敛了大量钱财。

不过在同治八年的时候,安德海接到慈禧的命令出宫帮同治帝采购婚礼用的礼服,在途经山东的时候却被巡抚丁宝桢所杀。

这件事情虽然大快人心,却让许多人感到不解,为什么丁宝桢敢杀太后身边的红人呢?其背后究竟有谁在撑腰?

安德海是南皮县人,在十岁的时候就入宫做了内廷太监,他在进宫之前曾经在家乡读过两年私塾,对于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都有所涉猎。

因此在入宫之后,他很快就得到了咸丰皇帝的赏识,加上他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准确探知皇帝的心思,这让他逐渐成为宫中的红人。

此时年轻的慈禧才刚刚入宫,还没有得到咸丰的欢心,为了提高自己在后宫中的地位,慈禧开始私下联络安德海,让他在咸丰面前替自己多多美言,而她也因此逐渐成为了咸丰的宠妃,安德海和她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远逃热河并在这里病逝。那时同治皇帝年纪尚幼,慈禧太后想要垂帘听政夺取大权。但是载垣、肃顺等顾命大臣对此坚决反对。

无奈之下慈禧只得向留守京城的恭亲王奕?求援,不过书信往来容易被人截获,于是慈禧只得让安德海多次乔装外出,只身前往北京,向奕?传达自己的意见。后来安德海更是在奕?和两宫太后会面一事上立下大功。

慈禧和奕?在见面之后敲定了推翻载垣等人的计划,并在返回北京后发动了辛酉政变,将权力夺到自己手中,安德海作为慈禧的心腹,在这件事中出力甚多,因此被提拔为总管大太监,成为了朝中的风云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成为大太监之后,安德海依然将自己的一切押宝到慈禧太后的身上,凡是慈禧反对的人或事,安德海都会坚决地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并帮助慈禧打倒他们。

在辛酉政变之后,朝廷大权基本掌握在奕?和两宫太后手中,由于慈安太后对于政治没有什么热情,因此相当于慈禧和奕?共掌朝政。

恭亲王奕?是一个政治能力极其出色的人物,权力欲极强的慈禧自然不喜欢他来分一杯羹,于是她让安德海搜集奕?的“罪状”,并适时安排御史弹劾奕?。

虽然后来证实这些指控都是无稽之谈,但慈禧依然以“虽无实据,事出有因”为理由罢去了奕?议政王的头衔,后来虽然慈禧又恢复了奕?的职位,但是议政王的头衔却没有恢复,这让权力完全掌握在了她自己的手里。

安德海在帮慈禧解决了这个心腹大患之后,愈加受到慈禧的信任和宠爱,其声势也达到了极盛,不少外廷大臣都争相巴结他,甚至有人将他比作明朝大宦官魏忠贤。

这种膨胀的心态让安德海做出了许多出格的事情,比如他曾经在北京城中最气派的天福堂大酒楼举办婚礼,迎娶了当时火遍京城的旦角马赛花。

太监娶妻本就十分罕见,如此大张旗鼓更是闻所未闻,这说明此时的安德海仗着慈禧的恩宠,已经不把传统礼教的约束放在眼里了。

在宫中的安德海此时也变得愈发膨胀,他偏执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得到慈禧的欢心,那么就不会有人敢和自己作对,包括当时的小皇帝同治。

当时的同治年纪还小,难免有些顽皮,作为生母的慈禧对同治期望很高,因此经常会批评他,这让同治很怕她。为了躲避慈禧,同治经常到慈安宫中寻求庇护。

安德海知道在同治成年之后,慈禧就会还政于他,到那时自己恐怕很难再得到这样的地位,因此安德海开始想尽办法弄糟同治在慈禧心中的形象,企图拖慢同治亲政的脚步。

他让慈安宫中的太监宫女将关于同治的事情全部上报给自己,然后再添油加醋地说给慈禧听,慈禧经常为此责骂同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治刚开始的时候还十分好奇慈禧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行为的,后来他得知这都是因为安德海告密,还经常夸大自己的错误,这让同治对这位大太监怀恨在心。

在同治帝的影响下,慈安太后也开始讨厌安德海,这为之后安德海的死埋下了伏笔。

在同治八年的时候,小皇帝已经有十四岁了,慈禧和慈安也开始准备为同治举行大婚。

此时的安德海在京城待久了,很想出去转转,顺便为自己捞些钱财,于是求慈禧让自己去广东为同治置办大婚的服装。慈禧经不住安德海的连番请求,便应允了他。

开封市博物馆藏明清宫廷用品展在海口展出(未完待续)

因此他在得到了慈禧的口谕后,既没有上报朝廷,也没有向兵部索要采购物资所必须的“传牌勘合”便踏上了南下的道路。

在路上他们还打着龙凤旗帜来显示自己的身份,这让他们在所到之处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他们走到山东地界的时候终于遇到了麻烦,当时担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虽然是进士出身,但是他曾经在家乡贵州平定过义军,还在山东长期和捻军作战,是一个十分有胆识的官员。

再加上其在山东经营多年,深受百姓爱戴,这让他在山东有不俗的威望,有和安德海作对的底气。

他在之前就对安德海的跋扈十分不满,而安德海此行一没有朝廷的文书,二没有兵部的勘合,还僭越地打着龙凤旗号出了京城,违背了顺治立下的宦官无命令不得离京的祖制,这给了丁宝桢足够的理由抓捕安德海。

于是他派人以迎接安德海为名将其引到事先设置好的圈套里,之后将他们逮捕入狱。之后他立即上书朝廷,控诉安德海的罪状,并询问应该如何处置他。

当时的慈禧恰好有病在身,并没有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主政的慈安和奕?等人本就对安德海恨之入骨,再加上同治对于安德海的态度也十分坚决,因此他们很快就下达了处死安德海的诏书:

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 ————同治皇帝诏书

在得到朝廷诏书之后,丁宝桢担心夜长梦多,便立即将安德海一行人在济南处死,这距离其被捕仅仅过去了五天。

等慈禧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安德海已经人头落地了。

虽然她对于这个决定十分不满,但这毕竟出自同治和慈安太后之手,他也不好辩驳,只能顺水推舟地表示安德海确实行为不端,并鼓励丁宝桢继续追查安德海的同党。既然慈禧已经做出如此表态,她在日后自然也不会为难丁宝桢了。

在我们提到晚清历史的时候,经常会弄错一些概念,其中最常见的误区便是过分放大了个人的影响力。

比如掌权四十多年的慈禧太后虽然权倾朝野,但是她也始终受到各方力量的掣肘,其实并不能安排一切。

但就是这样一位“大人物”,却在离京办事的时候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所杀,这固然和丁宝桢刚烈的性格有关,但更多的原因是安德海触怒了朝廷的关键人物。

上图——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蜡像

他们就是小皇帝同治,恭亲王奕?以及他们背后的慈安太后。

虽然慈安不像慈禧那样执著于权力,但是其名位其实是高于慈禧的,因此她做出的决定就连慈禧都不敢反驳,这也是丁宝桢捉拿安德海的底气所在。安德海错以为有了慈禧就能横行无忌,最终他还是为自己的跋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