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是高房租杀死了实体店,但是我觉得高房租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电商才是打击实体店的关键因素。假设实体店的房租和开网店的成本一样,把装修成本都刨开来看,结局是什么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体店的小超市就像一个杂货铺,什么都卖,但是什么销量都不大。进店的顾客也不过是方圆三公里的人流,远的就不来了,受地域限制明显。电商平台以旗舰店为例,大多都是垂直领域的经营者,比如一家网店主要是卖衣架的,店里有30种衣架,从大到小,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因为只专注衣架这一个单一的品类,而且面向全国,哪怕只赚一块钱一个,他也愿意卖。

但实体店就不一样了,进货的种类单一。可选择的不多,而且本身销量又很少,采购时议价能力也非常的弱,因为销量低,所以需要卖高几倍的价格来平衡成本和开支,网店依靠单一的巨大销量和工厂合作,直接下订单生产,大商家还能直接切入上下游的产业链,进一步降低成本,也正因如此,在超市里卖的任何东西,你都能在电商找到价格更低的话。

所以电商和实体的斗争是一场以点打面,各个击破的战争,唯一不同的是消费者的时间成本,进超市拿了东西买了就走,电商上选了东西等快递又需要好几天时间,另外,大家一直在说电商上假货很多,其实实体店也是有假货的,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但凡销量大的,或者利润大的都会滋生假货,从两块钱一瓶的农夫山泉到几十块的洗衣液,几百块的品牌鞋都会有假的,实体店的商家会真假一起卖。

早年间莆田鞋还不怎么出名的时候,街上运动品牌店的鞋就是这样真假混卖的,消费者大都是完全分不出真假的,但是最怕的是被同行举报,工商上门查抄人赃并获。在电商上所谓的品牌授权商家也会真假一起卖,一旦消费者买到假货维权是很难很难的,商家不在本地在外省,而且投诉到平台,商家会出具品牌授权书来避祸,而有些品牌也默许了商家真假一起销售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在一个日化的拿货群,洗衣液超市卖40,电商只要20包邮,还买一送一的,基本都是被稀释过的产品。群内的商家说,就算被消费者投诉到工商,也就赔个500块钱就完事了,他们还同时控制了好多店铺一起销售,每个月至少有上万的销量,利润很大,违法成本很低,哪怕店被封了,再买几个新店继续卷土重来。更是吃定了消费者怕麻烦,即使东西不好也忍了的心理。

大家都知道在电商平台开店,以天猫为例,是需要缴纳保证金的,五万起步,最高15万。每年还需要交纳技术服务费六万,每年平台需要考核交易额,完成120万交易额的,平台退还商家这六万年费,完成36万销售额的,平台则退还三万年费。如果商家销售额达不到36万,那就一分钱不退,对平台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不管商家是否亏损,第二年商家还想继续开店,那么需要再交六万才行,对于完成了120万交易额的商家能退六万年费,实际上平台早就通过扣点方式赚到了,因为每一个单平台最低扣点5%,120万的交易额,光扣点就能轻松赚走六万,所以完全是商家在养着平台。

而六万多个商家的保证金加上年费,粗略计算有将近七亿的资金被平台占有,并且是毫无利息的,平台利用所有商家的保证金,通过贷款的方式再给商家,这叫做经营贷,买家消费能力不足,平台又通过花呗等方式把这些钱借给买家用来超前消费,这可谓是一钱多用,完美闭环,而平台一分钱没出就赚足了利息差。

电商打败实体,是因为中国没有成熟的庞大的连锁商超体系,是严重的同质化的商家数量太多,是信息不对等,是实体店层层加价的黑心,是广大百姓收入太低,看重短期利益原因,一起将实体店扼杀了。原本被电商省去的中间环节的大量从业人员,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最终平台变成了最大的中间商。

而电商平台在中国崛起的巨大利润流向了境外上市的美国,老美又靠印钱稀释了我们所剩不多的财富。对于电商扼杀实体经济,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