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

从小的时候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在我们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话,家里面说,学校里面说,生活中也有人说。

于是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常把不去麻烦别人当作是自己成熟的标准。我们养成了什么事情都不去麻烦别人;什么问题都自己解决;什么难题都自己攻克的本领,它让我们变的不那么容易被接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本领有时并不好,太省事的人往往看起来凉薄。

有一对热恋的情侣,男孩吃着巧克力,女孩也很想要,但是她不说。

男孩说到:“你想要?你得讲出来呀。”

女孩还是什么都不说。结果陷入了冷战。

也许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很多矛盾都是小事情积累起来的。

女孩想要不舒服的时候吃的清淡一些;想要下班一出地铁就看到他;想要衣服每天都洗好晾好叠好放好。事实是自己不舒服了半个月,他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现。但自己想要的其实很容易就能得到,开口就行了。

然而即使是这样亲密的两个人,女孩仍然觉得自己不应该总是提出要求。

在别的孩子向父母提出请求,不被满足就乱发脾气时,我在父母的眼里总是无欲无求的,从不主动去要求他们为我做什么。上大学时,我不会主动向父母索要生活费,我以为这样才会让人省心。

“他从小到大没要求过我们什么”我以为当父母对别人说出这句话时,是骄傲的。直到那个月末。

家里打来电话,“没钱了对吗”,他们说到:“为什么你从来都不主动向我们提”他们向我抱怨照顾我有多么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朋友聊天,他说:“有时候他会觉得,很多东西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包括关心和帮助,都是他在主动提供,时间一长就觉得很没意思。”

我们总是习惯的想让自己对别人来说省事一点,总把想法烂在心里,没办法说出。

这样的相处模式,在伤害自己的同时也在逐渐消耗掉别人的耐心。到最后会失去的不仅是想要的东西,还有想抓住的人。

心理学家:不麻烦别人是一种危险的人格。

在众多人格之中,有一种是“圣母型人格”。

这类人具有的特征就是:“不好意思拒绝鄙人,不愿意麻烦别人”。

心理咨询师雅基·马森将这种人格称为“可爱的诅咒”。

这类人的确是可爱的,他们在自己的极其不愿中还是会照顾他人的感受,在乎他人的情感。但危险在于这类人格往往会丢失自己,他们会无底线的,无原则的讨好身边的人最终在他人的期待中崩溃。

会让自己有很大的感情障碍,障碍的表现在于做事小心翼翼,甚至,自我牺牲以换取别人的同情和在意。内心有极端痛苦和不情愿,最终还是会妥协。但我想说其实生活并不是他们所想的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有时会发现制造麻烦的人往往越容易接近。
班级里最闹的学生有时候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最调皮的小孩在长辈们嘴里最常提起;经常找别人帮忙的人,人缘往往最好。

其实被需要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请回答1988》中有一集正焕妈妈要回家了,她走之前觉得他们三个人在家一定会把房子弄的很乱。所以临走时对他们叮嘱,衣服要放在哪里,火炉煤饼要怎么使用,甚至做好了饭菜放在冰箱里给他们吃。

但几天后回家,等她怀着看好戏的心情到家时,忽然发现原来他们三过得还不错。即使没有她,他们也过得挺好。正焕的妈妈很失望,从来话痨语带讽刺的她突然变得安静了。怀疑即使没有自己,他们也会过得很好,所以我根本不被需要么?

好朋友娃娃鱼道出原因所在,“因为妈妈不在,家人过得太好了。”

当正焕回到家把一切搞砸,这个时候的妈妈,虽然嘴上嫌弃说着真叫人受不了,没有我你可怎么活,什么都做不好,但是眉眼却透着笑容和得意,一下子就开心了起来。是感到了自己有被需要感和依赖感的吧!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片段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

l 麻烦别人,是对别人的认可。

当我们在麻烦别人的时候,相当于就是在“认同”对方。换句话说是我们在向寻求帮助,承认别人在这一方面比自己更好,这比你直接夸赞对方更加有效。很多人以“怕马屁”的方式称赞别人,但其实适当麻烦别人,才是最高境界的“赞扬”。

l 麻烦别人,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当你想和别人拉近距离时,适当的寻求一些简单的帮助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麻烦别人可以让别人更了解自己一些,一来二去的帮忙互相的了解就更多了,彼此的间隙也就更小了。甚至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约会的时候女孩子会让男孩子帮自己拧开瓶盖,这都是会让彼此拉近距离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 麻烦别人的人更主动。

因为喜欢“麻烦别人”的人更外向一点,更容易与别人展开交流,而怕“麻烦别人”的人往往是内向的,与别人交流的机会就会变得很少。

我们敞开心扉去面对世界,我们才会发现爱,得到爱。当我们一次次在“麻烦”和交换彼此的过程中,我们才会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价值,别人也才会发现我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