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米粒妈

自从美育进中考的消息一出,米粒倒是没什么改变,我却好像是被触动了哪根神经似的,开始千方百计地找片看。

其实米粒妈自我感觉还挺有艺术审美天赋的,但是奈何家里有只酷爱习武热爱运动的皮猴儿,所以有时候还真的很羡慕身边那些有女儿的同事、朋友。

人家可以给女儿打扮,跟女儿一起看艺术展,还能让女儿帮忙参谋买哪件衣服好看,我也就只能面对汗湿的球衣和直男的傻笑了……

家里书架上的《世界传世名画》都落了灰了,米粒每次辗转于书架前,最终都会完美躲过艺术类的书,而抽出一本科普类。

但是我不甘心啊,本着既让他爱看,又能熏陶艺术气息的原则,我找到了一部超级好看的纪录片,真的绝了!

我跟你们说,我都想好了。这部片就算是米粒不看,我自己都得好好刷它几遍。而且我觉得他肯定不会不爱看,因为这部片里面满是世界历史。哪有男孩子不喜欢历史呢?

这部片就是融合了中西方文化、艺术、历史,以世界文化视角从时间轴、空间轴讲述历史的:《当卢浮宫遇到紫禁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惊奇的发现,这部片里既有大语文,又有艺术史,简直是宝藏!

而这部片最最让我推崇的理由,是它的神仙文案!每一句都想暂停下来截图,记录在小本本上,真是绝了,我太喜欢这部片的文案了真的是!

帝王将相,金戈铁马

卢浮宫要在故宫午门举办一场“拿破仑大展”,作为整个展览的独家纪录方,主创团队发现这不仅是一个展,而是打开了一扇贯通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呐!

这必须得拍成一部纪录片呀,制片方说:“我们通过馆藏文物,对比整个中西方的文明。”

于是这部片子诞生了。

整部片子以法国和中国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为轴,用同时间背景下,不同时空的文化、艺术作品作为媒介,展开中西方文化历史的对比叙述。

这种描述非常宏观,也比较少见。这能让孩子们可以直接站在更高处,来观看同时期,不同时空的文化历史。

里面特别触动我的,是它有很多转场镜头。比如从卢浮宫,一个镜头转到同时期的紫禁城;从希腊的战场,直接转场到中国的征战场面。非常震撼。

前五集主要讲的是历史,按照卢浮宫各个展厅所呈现的历史,对表我国同时期的历史,把文化的历史背景给讲了一遍。

第一集《遇见》,从卢浮宫要在故宫午门办一场拿破仑展开始说起,讲述了拿破仑征服法国的战争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正是乾隆皇帝的时期。一东一西对比展开讲述,从帝王的野心,到对艺术的审美倾向。

孩子要是再问你:“妈妈,拿破仑那时候咱中国是哪个朝代?”

你就让他看这个就行了。

第二集《逐荡两河》,这集中对照卢浮宫的古巴比伦展厅,讲了一遍巴比伦的历史。

两河流域古老神秘的文化和华夏文明在六千年前遥遥相望,巴比伦王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的时候,中国的秦王朝刚刚建立。

第三集《永恒天沙》,对照卢浮宫埃及馆的馆藏,讲述尼罗河畔古埃及的文明历史。

这集的叙述视角很特别,是以一件馆藏品“埃及书记官”为第一人称叙述的,神秘气息非常浓厚,配乐也都是名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华夏文明在这时候正好跟它对上,咱们的青铜器、帛画,埃及的法老金字塔、木乃伊……

第四集《典雅千古》,对照的是希腊馆藏。

这一集讲的是希腊众神的故事,还有希腊艺术的文化根源。它与中国书法形成巨大差异,是具象的人性和抽象的神性的反差。

第五集《铁血长风》,讲的是罗马。

罗马的战争史讲得特别生动,直接一秒穿越到那个野蛮血腥的角斗场。而这一集又以卢浮宫的凯旋门和咱们紫禁城的午门,来作为战争胜利的象征,又做了一个对比。

前五集讲历史,我觉得对男孩子来说非常友好。

如果一上来就讲馆藏艺术品,很容易让本身对艺术不太感兴趣的男孩子看不下去,而如果是带着对历史时间轴的追溯去看的话,而且还是战争史,那孩子的求知欲就绝对在线了。

我在此岸,你在彼岸

从第六集开始,就侧重于艺术了。不得不说这部片还是对小孩很友好的,先是以历史引人入胜,然后再开始着重解读艺术。

第六集《神圣无上》是米粒妈最喜欢的一集,这一集无论是配乐还是文案,都非常戳我。

这集讲的是从宗教的角度看艺术品,拿中世纪圣像画的冰冷神圣,和紫禁城中佛像艺术作品的恬静治愈来对比。

解读艺术品的时候,就讲了宗教的文化渊源。这部片子好就好在,它一直会在一个文化框架下来解释艺术的形式,它让你感觉到,任何事物都有出处,它的底层逻辑一定来源于它的历史渊源。

所以说这就很全面,看艺术品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学了大语文,还学了历史。

第七集《完美人生》,讲的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是卢浮宫妥妥的镇宫之宝了。

这条线进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让达芬奇与同时期中国的画家倪瓒相遇。

它展示了一棵达芬奇画的树,和一棵倪瓒画的树。

一个是科学、理性,一个是清逸、幽远。

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精确到以解剖好几个人体,得出的比例数据为依托。

而倪瓒的疏林坡岸,写意抽象,寥寥几笔,没有什么精密计算,只有直达性灵的思绪。

第八集《激越内心》,是从卢浮宫荷兰展厅的一幅伦勃朗的《牛肉》展开的。同时期的中国,正是八大山人朱耷的时期。

这里面的反差就更强烈了。伦勃朗的画满是战争、死亡、纷争的血腥,他对自由和美的向往,呈现出来也满树血淋淋的肉体,和视觉上直观的具象形象。

而八大山人的水墨就不一样了,虽然他同样经历了国破家亡、出家入道,人生的起落和战争给他灵魂带来的刺激并不少。

但呈现在画作上的笔触是那么的写意,而几近崩溃的时刻,他也只是在字体上微妙地呈现出来而已。

这集里有喜爱伦勃朗又深谙中国水墨的著名画家范增来解释巴洛克和中国艺术的对比,角度新奇又震撼。

东西对望,碰撞交汇

历史真的要串起来学,世界历史一定是一个宏观的历史,单纯割裂开记年份,肯定没有这样比对着记得住、记得牢。

历史要放在宏观的整体中去看,而艺术永远是贯通的,不分国界的。

最后的四集讲的是融合,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直接把一个对对方文化充满好奇,又试图模仿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来了。

第九集《东西对望》就特别好玩,主要讲的是18世纪中西方对对方文化的好奇和模仿的尝试。

紫禁城里放着西方的钟表,但又闭关锁国看不上西方;法国贵族流行画中国风情的油画,但画里面的很多元素都似是而非不太对,充满了他们自己对东方的臆想。

故宫博物院馆藏的《雍正行乐图》,画的是雍正皇帝穿着一身欧洲服饰打猎的画面,而欧洲纸醉金迷的贵妇们,流行打扮成中国人的模样去参加舞会。

欧洲艺术的洛可可时代,东西方对对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又充满了误读。

艺术家用一把一半中一半西的椅子来形容这个时期。

这个时期,西方画家郎世宁入宫,将西画的技法融入中国宫廷的意境,这种交融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接下来的几集,讲的都是艺术和文化交融互通的历史。

比如中国的昆区《牡丹亭》风靡一时的时候,法国拍摄了电影《巴黎圣母院》。对男女爱情的解读如此的同步,又各自镌刻着自己深刻的文化印记。

再比如法国浪漫主义艺术流派盛行的时候,德拉克洛瓦以烈马、雄狮来表达激情;而紫禁城收录的徐渭的画作,恰是从黑白的写意间,表达着时代的浪漫。

他们如此不同,却在相同的时代,不同的空间里,同样被称为浪漫主义的先驱。

最后一集到了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有识之士奋而学习西方文化,徐悲鸿旅欧,带回的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前所未有的写实风格。现代主义艺术,终于将中西方的文化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文明的今天。

这部片子12集我真的是一口气看完的,因为历史的脉络非常有连贯性,而且把历史和艺术放在一起讲,把时间和空间放在一起讲的这种形式,信息量大,值得N刷。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