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些社交场合,当你准备表达,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是不是立马就会紧张;当公司团建或者是班级活动需要你发言的时候,你是不是就会大脑一片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明知道你心里有很多想法但是却无法表达出来,你明明希望能与人侃侃而谈,,却又选择保持沉默,你总是喜欢用沉默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如此一来,你就变成了人群中那一类“内向”的人。

所以说,输给别人的并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不会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一个读者的投稿。

丽丽(化名)出生在一个有着轻微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父母就不是那么的疼她,每当她想要说点意见的时候,要么被父母否定要么就是不理睬她。邻居都是有钱人,每次聚在一起的时候,妈妈总是喜欢夸其他小朋友懂礼貌会说话,转头就批评自己不懂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妈妈长期的批评指责下,丽丽慢慢变成了一个用沉默来应付社交的人,沟通能力越来越差,人也越来越不自信,但是父母却还总是教导丽丽要大方、要伶俐、更要懂得察言观色,殊不知他们对丽丽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她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和丽丽相似的人很多,由于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恰当,导致从小就会认为自己不会说话,害怕说错话会出丑,说错话别人会怎么看自己,又或者是说了没人理,岂不是很尴尬。于是每每需要表达的时候就会不自信,就会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不善于表达的人就会认为,说话是一门艺术,表达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只有当你达到某种特定要求的时候你才能表达想法,只有当你变得完美的时候,才可以表达自己。

但是如果一个人连最真实的自己都无法接纳,那他在社交上能得到多少人的欢迎呢?你害怕社交出丑,所以你就会紧张,会忘记说辞,不要想着沉默应付,不怕出丑往往是你迈出去的一大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认为表达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不是为了交流才去表达自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过度关注外界环境,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那你反而会不知道怎么去表达。

丽丽告诉我,她经常会因为在乎周围的反馈,导致在发言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忘记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如果经常这样子的话,那你的表达难度就会一直往上升,你会陷入无法表达的尴尬境地,甚至是连自我认识都会受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当我们说出话来,重要的并不是说了什么,而是我们内心渴望被关注才是重点。如果你经常遇到说了话没人理睬,那你会不会尴尬,会不会对自己的渴望产生怀疑,对自己说出来的话表示不赞同,这种渴望长期不被满足,那我们就会慢慢压抑自己的渴望,甚至是不再渴望。

那我们应该如何走出害怕表达、不会表达的心理困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觉得首先最需要改变的就是你认为表达自己只是一种能力上的考验的错误想法。无论你做的好不好,并不会意味着别人就会排挤你,表达只是一种人际关系之间的互动,与人交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本能的需要,你不必刻意的去评判自己,也不要挑剔别人。

当我们以一种全然接受的态度去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不光是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都会发生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就是要直面自己的社交恐惧感、焦虑感以及易敏感的情绪。当你和别人交流出现障碍的时候,即使别人对你有否定,也不要去难过,要直面它而不是与其对抗,要允许自己出现这些暂时的不足,紧张、敏感是谁都会发生的,你要学着慢慢接纳它,进而剖析出现的原因,慢慢去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一个人总是以沉默去应对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无法正确认识自己,那他只会压抑住自己的无限潜能,只有学会看见自己,你才能够被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