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心声:

春风再美,也比不过儿子展颜

“妈妈,我想看心理医生”,那个台风来袭的下午,孩子突然发了一条这样的信息给我,足足有五分钟,我喘不过气来,拿着手机的手在颤抖,左手捧着的文件散落一地……

01原来,这些都是抑郁症的表现!

孩子初三时,也就是新冠疫情暴发的那一年,我就感觉到了,一向开朗健谈、自信阳光的孩子变了,变得对一切都不感兴趣,悲观,情绪低落,脸上很久没有出现笑容了……

一直以来,儿子是我的骄傲,他记忆力特别好,看书,看新闻,看时事,几乎可以过目不忘,每天看完会给我复述一遍,和我探讨各种大事件和新媒体的炒作热点和热词,大多时候,我只能做个默默的旁听者,他稚嫩但有理有据的分析常常让我无言以对,暗暗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初,一场疫情铺天盖地袭来,电视、网络各种媒体天天轰炸,学校停课。儿子正值初三,准备中考冲刺的阶段,学校只能开设网课,我单位也临时放假改为网上办公,我突然发现,一向自觉学习上课的孩子,竟然每天蒙头大睡,白天不吃也不喝,晚上才起来随便吃几口,而且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情绪低落,一向喜欢的摄影也不再提及,心爱的相机也束之高阁。

我苦口婆心说了几次,他用被子蒙着头,也不知道听见没,也不说话,房间整天处于昏暗的状态,也不开灯,也不拉开窗帘,有时又说身体不舒服,胸痛,低烧,头痛,头晕,去医院看,医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让各种常规检查,折腾了几次,孩子情绪更差,我也累,数落过几次,语气和态度比较生硬。

现在想来,真的后悔,为什么就不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认真沟通一下呢?为什么就不能先问问他到底怎么了,给他一个拥抱呢?就在这种情形下,儿子居然还不负众望考上了本市的重点高中,高兴之余,我又忽略了孩子的负面情绪,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我以为孩子一切正常了,开启了忙碌而充实的高中生活。

似乎一切正在向好发展,孩子也沉溺在初始的兴奋和新鲜感中,学习很努力,但很多时候,身体出现反复发烧和不舒服的状况,我以为只是感冒或身体抵抗力下降,医生开药看病,也没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我也没关注,孩子越来越少言寡语,拒绝亲人聚餐交际等。我也只是因为性格如此,生性不喜热闹。

02该怎么去帮助孩子做好治疗?

其实,对抑郁症我一直有所耳闻,我也看过很多网上的案例,但觉得那都是别人家的事,离我们很遥远。也会去同情、劝导,但不会想到会和自己的孩子扯上关系,现在想来,我真是后悔莫及。

孩子多少次无助的时候,我却在责骂和唠叨,丝毫没有关爱问候过孩子到底怎么了,忙自己的工作,忙日常琐事,竟然发现,好久没有和孩子认真地、心平气和地聊过一次天,除了问吃问喝问成绩……

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大人的问题。想来一年多的时间,我一直在逃避这个现实,我不敢承认孩子抑郁了,我一直在侥幸中安慰自己,可能是压力太大,可能是青春反叛期,可能是性格原因,我找种种借口掩饰内心的慌张,直到今天,孩子勇敢的说出来,勇敢的面对这一刻,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慌……直到孩子一再催促我预约医生时,我才放下手头的工作,带他去了省医院心理精神科。

医生确诊孩子为重度抑郁,在最初的恐惧和挣扎中、彷徨失措中,我陪在孩子身边,陪着孩子按医嘱治疗。

开始服药的几周,药物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头痛,头晕,呕吐,写字时手无力、颤抖着…… 看着孩子被折磨得精疲力尽的样子,我忍着眼泪,拉着孩子的手,陪他煎熬。我甚至一度怀疑医生的治疗是不是有效,想着放弃,让孩子不要吃药,换一个医生看看,反而是儿子自己,看到患者各种好评的留言,深受鼓舞,咬着牙坚持服药。

熬过了最初的一个月,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副作用慢慢没那么严重了,而且,我突然发现,这几天,儿子的脸上有了温和的久违的笑容,又拿出了相机,摆弄蒙尘一年多的三角架和反光镜,还主动约了同学去拍照。

03父母也要一起成长

感谢医生!今晚写这篇文章时,突然接到了医生的电话回访,我反馈一切情况时,医生胸有成竹地说,下次来时,我们可以减药减量了,已走过了最难,最苦的日子了!

儿子,你是最棒的,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我优秀的儿子,自信的儿子,我重新看到了希望!

作为孩子的母亲,起初的恐慌心情在所难免,我抓狂失望过,但更多的是反省自己,也许一直以来,我们都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网上查看了不少类似的案例,我才发现,原来这个群体那么多,我不喜欢用“患者”这个词语,他们不是普通的病患者,只是心理上的一点小波动,或者是情绪上偶尔的一点小浪花,或许此时正处在波峰或波谷时期,假以时日,都会回归自然的生活。台风会有,风平浪静、风和日丽才是常态,我们做家长的,需要用爱,用耐心,陪同孩子一起走过这段痛苦历程,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信心去影响孩子的情绪,一起正视和积极面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给了我们做家长的一次自己整理自己,自己修改自己的过程。以前我对儿子有点溺爱,而且一味追求分数,觉得孩子只要成绩好了就行;但现实是,以后的日子还长,儿子的未来的人生也还很长,我们应该更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和体验,一起面对和商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孩子,陪伴孩子,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成绩重要,用爱温暖呵护,遇到大风大浪时,我们都能和孩子一起从容应对。

相信自己,相信医生,现在儿子脸上时时出现的笑容,就是我最好的安慰。

医生回信

周莉娜

医学博士,住院医师。发表中英文文章18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文章8篇,多次获得csp和cpa会议优秀论文和优秀壁报。并担任《四川精神卫生》杂志青年编委和SCI杂志审稿人。

家长您好!首先对您能书写下自己和孩子的经历、感受表示感谢。因为我们精神科医生这一群体确实很少看到来自家长的表述。我们医生在接诊时,更多的是关注患者(孩子)的经历和感受,而您从家长这一方面给出的表述,让我本人也有所收获。

说句实在话,在与抑郁症患者家属/家长的接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不理解孩子或者疾病的家长/家属,相信翻看几封之前抑郁症患者来信时,您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而通常这些因素的存在,也使得患者的康复之路变得更加艰难。因为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是莫大的支持。我经常给患者讲,虽然我们是疾病的患者,但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病期我们和社会的相处会困难一些,但我们有理解并关爱自己的家人,在这个“困难”的过程中,可能就没有那么难受。

在来信中您提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始于去年新冠疫情出现后。这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类似,在去年新冠疫情出现后,无论是学生还是工作人群,由于居家时间较多,很多人都出现了心理问题。我们在接诊中遇到的中学生最多,在居家时,他们可能如放假一般作息时间较混乱,上网课时注意力集中程度也较差,甚至会借着上网课的机会玩手机或电脑等。等到开学之后,无法再适应正常上学的节奏,上课也听不进去,成绩下滑,自信心受挫,心情差,形成了一系列恶性循环。另外,家人24小时、封闭式的相处,很容易滋生矛盾,也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需要家长及时地关注和引导,这点在现今社会中尤为重要。您在来信中提到,之前对孩子的关注就是“吃,喝和成绩”。我记得曾经听说到一句话,虽然并不悦耳,但却说明了很多现实问题,那句话是:“我们中国式的家长就是,孩子不愿意上学就是病了,好了就是愿意上学了”。而青春期的孩子,现如今不仅要面临学业的压力,有些也需要面对家庭的压力和变故、自己的社交问题等,有些东西他们可能不能去很好地分辨对错,但他们有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引导好了,孩子可能会发现新的闪光点,引导不好了,也有可能成为人生的转折点,这些都是需要家长去额外关注的。您在您孩子生病、就诊的过程中,一直在反思自己和家庭,这点是非常值得鼓励和肯定的。人无完人,家长们也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事,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对了。就如同您教自己的小孩一样,有错误,认识错误,并且去弥补,您会原谅他。那么反之,您有一颗反思和更加注意的心,您的孩子也会认识到这一点,也会体会到您给他的温暖,他一定会康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