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学问要先把人做好,人做歪了再大的学问也不可能得到人家的尊重。——李爱珍

李爱珍这个名字,并不被大众所熟知,甚至在网上也很少有关于她的信息。在中国像李爱珍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默默做着奉献,姓名却不为人所知,和那些娱乐明星相比,他们甘愿坐冷板凳,做那个负重前行的人。对于这类研究者而言,最高的殊荣,莫过于获得院士头衔,李爱珍对此也十分期待,四次落选院士的经历,曾经让她内心异常失落,然而她用实力换取了世界的影响力,申请美国院士时却一次性通过。

李爱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1958年底李爱珍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就在上海的冶金所工作,一直从实习生升到了研究员,后来不断出国做访问学者。在国外访问期间,李爱珍对国外的先进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打算把这些技术引进回国。

有了这种想法,很快就付诸于行动,李爱珍回国以后便投身于半导体事业的研究中,并把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带领着团队不断做相关方面的探索,终于完成了束外延设备的研发。

从事半导体研究,对中国而言,最缺的就是束外延设备,有了这一设备的支撑,便能加速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可以说束外延设备的问世在我国半导体材料的开发研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意味着中国的半导体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了。

当时西方势力不断对中国采取各方面的打压,禁止向我国提供设备支撑,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激发了李爱珍等科研人员研发束外延设备的决心。研究过程的艰辛不言而喻,也是她们的坚持和不计回报,才换来了收获。

束外延设备的问世,并没有让李爱珍停下半导体材料研究的脚步,而是利用束外延设备的帮助,又成功研发了波段半导体量子级激光器,这同样也属于当时的稀缺设备,使得我国的半导体材料研究又上升到了全新的层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从事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研究外,李爱珍更重要的作用贡献,是不断培养新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凡是她所带领自己的团队,她所教过的学生,都得到了她的倾囊相授。在这方面,李爱珍从来没有吝啬过。她不仅教会学生们技术,还教他们做人,曾告诫自己的学生,想要做学问先要会做人。也正是如此,李爱珍在科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她的学生中也有着很好的口碑。

4次院士申请被拒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中国几乎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梦寐以求能进入中国科学院,成为一名院士,这不仅是因为院士的头衔值钱,更是因为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对自己能力和成就的肯定。

李爱珍在半导体材料上的研究和贡献是举世瞩目的,同时也为中国半导体材料培养了新一代的接班人。在这一领域,可以说是顶尖的科学家,她也想入选中科院院士。令人意外的是,像这样一位人物,连续四次申请院士,却4次被中科院拒之于门外。

从束外延设备研制成功开始,李爱珍就开始申请院士,后来波段半导体量子级激光器等问世,又开始申请,后续又连续两次申请,却从来没有成功过

虽说没有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但李爱珍在科研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得到世界认可的,她在半导体材料研究上的实力,也是得到世界认可的。在2007年时,李爱珍便当选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仅一次申请就通过了,足以说明她的大名已经响彻世界。有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并不多见,尤其是女性,在当时李爱珍还算是第一个。

虽为外籍院士,初心却从未改变

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难免让李爱珍的内心感到遗憾和可惜,尽管她当着别人的面,也曾说过,院士只不过是一个称呼,并不能代表什么。在记者采访时,她也曾表示过,她对国家对她的培养依然充满了感激,但她也说过唯一让她有遗憾的就是那些推荐她的人,感到非常的失望。

落选,当然是会有遗憾,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外表看似平静的李爱珍,内心其实是失落的。于是,才有了后来申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行为。只是成功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李爱珍,并没有想象中开心,毕竟这不是来自自己国家的认可。

当好友们得知李爱珍,被美国国家科学院肯定时,纷纷送来祝贺,可李爱珍对这些并不在意。她对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头衔,似乎并不在乎,也没有因此而离开国内奔向美国。相反,自打拿到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头衔,李爱珍更加坚定了为祖国奉献的决心,依然在国内做着半导体材料的相关研究,并依然为培养祖国的后备研发力量作着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有了李爱珍,这样一批德行兼备的科研人员,才使得我国的科技事业,乃至于国防民生事业都在向前不断推进,各方面的科技水平也在向世界看齐,甚至有些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每一个像李爱珍这样的科学家,都属于国之利器,有了他们的存在,国家才能稳步向前推进,有了他们的默默无闻、负重前行,才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定,才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

千百年来,真正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从来都不在乎个人名利得失。即便是今日,也有千千万万个李爱珍甘于平凡、甘于寂寞,为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注入生机和动力。他们中有人获得了院士头衔,也有人至今没有任何头衔,但这说明不了什么

他们所作出的贡献,迟早会被人民所认可,迟早会被国家所认可,比如说袁隆平、屠呦呦等。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们不再为粮食不足而担心,不再为疟疾肆虐而恐惧。他们同样没有院士头衔,但获得的肯定并不少,至少千千万万受益的人民,是要感谢他们的,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