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诗歌,从先秦开始,传承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仍有不少诗词爱好者,在进行着旧体诗词创作。

众所周知,唐诗是巅峰,宋诗虽逊一筹,但仍有其独特的肌理,而清朝康乾年间,传统诗歌,又经历了一个发展高峰。

只是明诗描摹汉唐,亦步亦趋,未能在传统诗歌史上激起多少浪花。不过,明初时期,有几位诗人,堪称大家,刘基就是其中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基,字伯温,是浙江武阳村人。刘基从小聪颖,能够一目七行,12岁就考中了秀才,23岁就考中了进士。刘基读书的时候,过目不忘,像那种大部头的儒家经典,别的学生还在一段段苦苦背诵,刘基看了两遍就记住了。

刘基后来拜名士郑复初为师,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这段时期,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天文地理、兵法算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由于元朝末年兵乱不断,刘基考中进士三年之后,才被授予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的官。

刘基做官是刚正不阿的,将一县之地治理得很好,但他非常人,有非常人之志。所以,后面几次出仕,几次辞官。因为他觉得在元朝很难实现他的抱负,然而有时候又不甘心,所以有了“四仕四隐”的经历。

刘基身负苍生之志,济世之才,却无处施展,只能以诗言志,隐居期间,他曾写过一首《题太公钓渭图》: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这首诗,是题姜太公渭水垂钓图。相传姜子牙曾在渭水垂钓,后来被西伯侯姬昌,被拜为太师。之后,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国祚八百年的周朝,他也由此成为了许多有志之士的偶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明显,刘基题这幅图,隐隐有以姜子牙自比,并期望建立像他那样的功勋。

“璇室”是指装饰非常华美的房子,首句的意思是说商纣王整天在宫中,沉溺酒色,不理政务。这其实暗喻当时元朝的情形,元末民不聊生,天灾人祸频发,但是元朝的统治阶级,或是醉生梦死,或是互相争斗,刘基在元朝为官之时,看得十分清楚,也十分痛心。

纣王奢靡,而太公正隐居渭水,等待一位值得辅佐的英杰到来,最终,姜子牙等来了周文王。

元顺帝在宫中“荒淫秽行”,刘基此时也在隐居,同样蓄势待发,等待一位值得辅佐的英主,来收拾这乱糟糟的局面,让天下重归太平。

像姜子牙、刘基这样的人才,如果真的想要富贵权势,应该是很容易的。可是刘基认为,富贵就像浮云一样,只是一时一人之乐,如果有能力,他想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为国为民为苍生。

所以,姜子牙隐居渭水,望着云卷云舒、流水落花,光阴渡尽,直到他垂垂老矣,依旧心淡如水。而他辅佐周氏,也并非贪图富贵,秉持着初心。

五、六句,则是说周文王打猎前卜了一卦,卦象显示他会遇到一个王佐之臣,卦辞显示“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遣汝师以佐”。果然,他就遇到了姜子牙。后来“非熊兆”被比喻为隐士被起用。

最后一联,“轩裳”指代卿大夫所乘坐的车驾和穿戴的服饰,意思姜子牙后来的功勋地位,仿佛本来就是他所拥有的一般,引起千年后的刘基深思。

姜子牙刘基深思,而刘基又令千百年后的我们深思。

没过多久,刘基被朱元璋请到了应天,此后,刘基便开始了他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最终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功成之后,他于洪武四年告老还乡,洪武八年,因病去世。

民间有句话叫做:“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众人皆知刘基的政治、军事才能,却忽视了他在诗文方面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基认为文学是可以经世致用的,所以他提倡写诗应该具有讽喻的功能,应该反映民间疾苦、百姓生活。这种理论,和白居易的“诗文为时事而作”的理念非常相符。同时他的诗作气理并存,又传承了宋诗传统,情理并俱。

后世将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为“明初三大诗人”,而中明、晚明,能够超越刘基高启的诗人几乎没有,所以刘基堪称是明朝诗坛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