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时间2021年9月4日晚,2020东京残奥会女子轮椅篮球决赛在中国队与荷兰队之间展开。面对曾在小组赛阶段战胜过的老对手,此前已取得6连胜的中国姑娘们最终没能赢下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以31-50的比分遗憾败北,与金牌失之交臂。

即便如此,眼下的这支中国轮椅女篮已经创造了历史。这些永远不服输的姑娘们,也为中国篮球书写了一段最艰辛的奥运奖牌故事。

文 / 李禄源

编辑 / 殷豪男

#中国轮椅女篮每人每天练400次投篮#

在击败美国进入残奥会轮椅女篮决赛之后,这个本不起眼的话题,也再次上了热搜。

「我们还想再拼一把,目标是保四争三,尽量发挥出最佳水平。」在初到东京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轮椅女篮主教练陈琦说到。

那时,包括他在内的整个国内篮球圈或许都未曾想过,这群姑娘们,能够在东京残奥会的舞台上,差点为中国篮球增添一枚奥运金牌。

几乎以全胜的战绩。

中国轮椅女篮决赛前的圆阵

01

为了心中的梦想

278天——这是2020东京残奥会开赛前,陈琦带领这支轮椅女篮队伍进行封闭集训的日子。

如果再算上参加比赛和回国后的隔离,他们将有小一年时间没能跟自己的家人好好团聚过了。

有别于常规的篮球运动,轮椅篮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奔跑」需要完全倚仗身下的八字轮椅。而要把那架冷冰冰的机械制品融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在比赛高强度的攻防转换中达到「人车和一」的效果,就需要球员们日复一日不间断的磨合与练习。

陈琦总说,轮椅篮球这项运动与大众篮球不同,放下一段时间,就很难再回到之前的状态。这或许是他在球员们受疫情影响几乎无比赛可打的情况下,坚持带队进行长时间封闭训练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竞赛轮椅没有所谓的刹车,启停全凭球员双手操作,长久下来,每一位球员双手都布满了厚厚的、与年龄不符的老茧

如果单从外在来看,陈琦绝非大多数球迷所推崇的那种儒派教练,身为一个南方人,他身上似乎印染了许多北方汉子特有的彪悍。身材魁梧的陈琦,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在场边指导时情绪上来了也会不自觉吼上几句。不过,在这看似粗犷的外表之下,却也终归隐藏着一颗细腻的心。

队伍里大多是90后的年轻姑娘,每次训练过于严厉,陈琦都会反省自己,「女孩子心思细,以后讲话之前都要先考量一下,不能乱讲。」与此同时,队中不少球员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长时间的封闭训练难免会让她们心态上出现波动,因此每每有机会,陈琦就会亲自下厨为队员「开小灶」,放松一下。

中国轮椅女篮主教练 陈琦

而在国家队主教练这个身份之外,他也是一位父亲,带队集训的那段日子,他的儿子正在全力备考研究生。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或许是最需要家人陪伴和鼓励的时间节点,身为父亲的他,却在孩子的世界里几乎完全消失了。

只是,每当回忆起这段漫长的时光,陈琦也总会淡然地表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人一辈子很难得有机会为国家做点贡献,为梦想去拼一把,这些付出都特别值得。」

而把中国轮椅篮球事业推向国际顶尖水平,也正是陈琦一直以来的梦想。

1999年,23岁的陈琦在一次残疾人运动会上被广州市轮椅篮球队挑中,首次坐上了竞赛用的八字轮椅。他训练刻苦,成绩也飞速提升,没过多久便赢得了为国出征的机会。

然而,最初的国际大赛经历给陈琦留下的记忆可谓是毁灭性的。

2004年雅典残奥会资格赛,中国首战面对澳大利亚被对手狂虐100多分,次战对阵日本又输了90多分,比赛结束后陈琦哭了,他无法接受同伴们在平日刻苦的训练仅换来如此结局,他想要改变。2008年北京残奥会后,陈琦选择了退役,转而加入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换个视角以自身经验和理解助推中国轮椅篮球事业发展。

陈琦在2020东京残奥会比赛场边指挥球队

作为教练员的日子里,他大举创新球队训练体系和战术打法,带领队伍拉体能、确立适合自己的战术体系,鼓励球员们在场上要无所畏惧,而他手下的姑娘们也没有让他失望。

2018年世锦赛,中国轮椅女篮突破性的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次年,姑娘们又在亚大区轮椅篮球锦标赛上以全胜战绩实现卫冕,并获得东京残奥会参赛资格。这一次,他们想要更进一步,让中国国旗首次在残奥赛场上升起,有的队员甚至为此推迟了生育计划。

他们做到了。虽然过程远非看起来那般容易。

02

不平凡的东京之旅

本届残奥会中国轮椅女篮征途的艰辛,是从分组确定那一刻起就已注定的。

身居号称「死亡之组」的B组,中国队的对手们包括上届残奥会冠军美国队、世锦赛冠军荷兰队、拥有完备职业联赛体系的传统豪强西班牙队、以及阿尔及利亚队。可以说,中国轮椅女篮在小组赛中除了首场面对实力相对较弱的阿尔及利亚,剩下的全是硬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正是如此,在出征东京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陈琦从未夸下海口,仅以「我们分到了特别强的组,是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大家就是齐心协力、尽最大努力去取得最好的成绩」作为答复。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陈琦和他带领的女篮姑娘们,心里却始终憋着一股劲儿。

由于疫情原因,球队在出征前无法外出与其他队伍进行交流,甚至之前制定的高原训练计划也只能搁浅。为了达到类似高原的效果,陈琦会不定时要求队员们佩戴口罩进行训练;而为了让球员们能够提前适应高强度对抗、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他们在集训期间也找到了广东轮椅篮球男队来进行陪练。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首战轻取阿尔及利亚只是小试牛刀,那么之后两场面对实力强劲、攻防转换速率更快的荷兰和西班牙队,中国的球员们则彻底展示了自身坚不可摧的一面。

进攻端,她们凭借丰富的战术体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得分良机;防守端,面对对手更为强壮的身躯,她们也毫无畏惧,通过团队协作不断迫使对方陷入被动之中。

而真正的考验来自小组赛最后一个对手——美国队。

由于疲劳作战,上半场结束时中国队已经以7-21落后,纵使第三节奋力反扑,仍旧在末节开赛前留下了6分的差距。

与常规篮球比赛不同,在两支实力相当的队伍间进行的轮椅女篮比赛,单队全场得分通常也只有40分左右,想要在一节时间内追平6分差距并实现反超,并非易事。

但提前放弃这个选项,绝对不会出现在这支队伍的战术板上。最终,中国队的球员们凭借顽强的毅力,以42-41神奇逆转了强大的美国队,以全胜姿态进军八强。

这场比赛不仅帮助中国轮椅女篮彻底建立了强队的自信心,也真正让世界篮坛为这群黄皮肤的姑娘们感到震撼。此后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分别面对英国以及曾经战胜过的美国队,他们显然不会给对手任何机会。

半决赛再度面对美国队,中国女篮球员张彤蕾在比赛中为争夺球权奋不顾身,这一幕不禁让人想到《灌篮高手》中的樱木花道,却又比后者更加震撼人心

在小组赛比赛结束后,陈琦面对采访也终于松口,「保四争三是我们的目标,得第四就是历史最好成绩了,在这个基础上,能拿块牌就更好了。」

而结果,今天之后,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中国轮椅篮球的姑娘们,为中国篮球,争得了一枚无比宝贵的银牌。

尽管没有把中国轮椅篮球队带上世界之巅,但陈琦没有辜负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在球场之外,中国的轮椅篮球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3

愿这枚奖牌,成为一道光

相比于其它残疾人运动项目,轮椅篮球在中国算是起步较早。1984年我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残奥会比赛时,轮椅篮球就已经在国内生根发芽;到了1995年,中国便派队出征亚大区轮椅篮球锦标赛,在国际赛场抛头露面。

然而即便如此,这项运动在国内的发展却一度停滞不前。

篮球记者猫三在《中国轮椅篮球丨从REAL,到真实》一文中曾描述过这样的场景——柬埔寨国家轮椅女篮此前在国际赛场上与中国队交锋之前就已不抱希望,她们认为自己不可能击败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她们比我们拥有更多的资源,每天都会用专业设施进行训练,她们更高,也更有钱。」然而这只是她们眼里的中国轮椅篮球,现实却并非如此。

柬埔寨国家轮椅女篮队员在训练中

首先是资源问题。体育圈中流传着一句老话:比赛是检验一支队伍训练成果的最终归宿,同时也是提升球队实力的最佳场所。

然而,相比于欧美等一众轮椅篮球强国所拥有的完备的赛事体系、球员们几乎每周都有比赛可打的局面,中国轮椅篮球运动员在平时所能够参加的比赛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时至今日,国内仍未能发展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轮椅篮球联赛体系,甚至没有一个专门的国家级轮椅篮球协会,相关工作依旧隶属于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如果抛去社区等业余比赛,队员们在训练之余,每年只有一次全国锦标赛、每四年才有一次全国运动会比赛可打。

匮乏的参赛机制,使中国轮椅篮球事业在很长时间内举步维艰。

再看专业设施。不同于普通的残疾人轮椅,轮椅篮球比赛中需要的是竞赛专用的八字轮椅,单个售价高达几万元。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省级轮椅篮球队相关工作划在地方残联名下,如果以男女队各12名球员计算,单是在轮椅上的花费就有大几十万元,再加上场馆、日常训练等费用,对于地方部门而言显然是笔不菲的开销。

因此,很多省队至今只能使用国产、乃至其他队伍退休下来加以修复改造的轮椅,给队员在操控方面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省队尚且如此,大量业余球队的处境更是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顶尖的几支队伍,专业的竞赛轮椅对国内大多数轮椅篮球爱好者而言仍是奢望

最后的问题,仍然是钱。

随着我国各大职业联赛商业化布局的稳步推进,奥运项目高水平职业运动员的经济状况相比早年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可这份幸福,却不属于轮椅篮球的残疾人运动员们。

很多国内轮椅篮球运动员在刚刚被征调入队时,几乎没有工资;哪怕是一些已经打出名堂、入选国家队的球员,每月的基本工资也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大学生初入社会时的水平。如果在全国比赛、乃至国际赛事中取得佳绩,各级政府部门和球队会向球员们发放包括现金在内的奖励,然而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对于很多已经组建家庭的运动员而言,他们往往需要在比赛之余另寻一份工作来补贴家用,只是日常严格的训练和管理制度,使他们终究难在球场之外的事业上有所成就。

经济问题之外,社会层面匮乏的关注与关心,也始终考验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位选手。

中国轮椅女篮运动员陈雪静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曾提到,早先由于难以承受高强度训练所带来的压力,使自己经常陷入崩溃边缘,然而除了给父母打电话倾诉、以及回宿舍大哭一场外,并没有太多排解的途径。

老队员们早已适应了这样的情境,她们不会对此多加劝慰,只是一起在旁边轻轻唱起「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来给予安慰。对于这群身处边缘之地的人们而言,有苦咽进肚子里,或许也早已成为了一种认命。

当然,纵有万般无奈,这些能够参与到轮椅篮球事业中,在球场上「飞翔」、践行内心所爱的残疾人运动员们,已经是幸运的了。他们的身后,还有庞大的残疾人群体,仍旧在生活的边缘苦苦挣扎着。

根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据,中国残疾人口约8500万人,其中肢体残疾近2500万,保守估计适宜从事轮椅篮球运动的下肢残疾人士约1000万人。而目前我国轮椅篮球注册运动员人数,大约只有400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于这些肢体残疾的人而言,大多是由于后天的不幸所造成的。陈琦在接受媒体采访聊起自己的队员时曾说到,「她们很多在正值花季的时候得病、车祸等,受伤后整个世界都塌方了,对生活完全没了信心。我们通过这种运动把她拉进来,让她感受集体的温暖,慢慢地去参加比赛,重新意识到自己的价值,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只是一个项目、一支队伍所能够做到的毕竟有限。面对那些仍身处阴影之中、以及想要从事残疾人运动却求而不得的人们,我们无法想象他们在经历命运的残酷之后,内心所要承受的巨大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每日400次轮椅投篮苦练,这是中国篮球最艰辛的奥运奖牌故事

中国轮椅女篮球员代佳梦、陈雪静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希望中国轮椅篮球队在东京残奥会上所取得的这枚奖牌,能够成为一道光,重新照亮残疾人群体生活的希望,也切实为中国轮椅篮球事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至少这一次,请我们不必再吝啬对于他们的掌声与赞许。

Reference:

1、中国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人在奥运年:中国轮椅篮球队希望国旗升起》

2、后厂村体工队,猫三,《中国轮椅篮球丨从REAL,到真实》

3、南都即时,侯婧婧,《专访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主教练:曾在广州集训,残奥会还想拼》

4、中国篮球协会,《走近中国轮椅篮球队 虽然奔跑方式不同但有一样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