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于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底在东京报纸上发表社论,公开宣布说“扫荡长江下游之匪军(指新四军)是十分必须的,同时给国民党残部也应予以扫除,打破他们对英、美反攻太平洋和大陆的迷梦”。又说“长江下游富有食盐、棉花、粮食等战略物资,所以不能容忍国民党和共产党部队在这里破坏”,等等。

敌人回顾两年来在这里“扫荡”的失败,遂与汪精卫商量对策,集合一批过去积极反共,现在投降敌人的伪军头子,专门研究过去蒋介石在江西剿共的战略战术,到一九四三年一月左右,拟出了一个对华中地区“扫荡”计划纲要,随即付诸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敌人估计我新四军主力和军部都集中在旧黄河及射阳河之间,西从运河起,东至海边止,东西南北不过二百余里,人口约三百万。新四军和韩顽的兵力共约三万余人。为了能达到围歼目的,调动了三个师团的兵力,约三万余人,进行大举包围。

敌人准备就绪后,于二月十二日就开始向我这块中心地区包围。由淮阴、涟水出动的为十七师团,沿着旧黄河向南进攻,由兴化、盐城向北进攻的,为十五师团、三十五师团和独立十二旅。空中以飞机配合,逐渐向我中心区步步进逼。为防我军突围,在各重要据点都配备机动兵力。十七、十八两日,即全部占领我阜宁、东沟、益林、风谷村、曹甸等重要基地,然后紧缩包围圈。

陈毅同志在得到敌人出动的消息后,便率领军部秘密向西越过运河,转移到盯胎东乡之黄花塘地区。那里地形复杂,便于部队隐蔽运动。我三师黄克诚同志所部,除留少数在内线坚持外,大部跳到外线,转移至旧黄河以北之淮海地区,敌人完全不知。

韩德勤部,本拟固守在车桥、曹甸一带,作为苏北的反共基地,不料这次敌人“扫荡”迫其投降,如不投降敌必予以消灭。韩得此消息,惶恐万分。蒋介石令其突围向西与汤恩伯汇合,当其路过我四师地区时,为我全部截住。

中央和军部命邓子恢同志将其放走,缴他的弹药枪支一概发还。韩西去时尚有三千余人,蒋介石大骂其“无能误国”,撤销了他的一切职务。从此苏北就不再有顽军的正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敌人对我三师盐阜区“扫荡”之战术是:把这块地区划分成几个小块区,增设据点六十余处,叫做“钉铁钉政策”。敌人在这小块地区内,不断进行合击,最多达到数十次,但都扑了空,敌人大怒,残忍地杀了很多老百姓,烧掉了无数的房子来出气。

我军于三月中旬发动拔除据点的反击战,针锋相对地实施“拔除铁钉战术”,打死了敌伪数百名,拔掉钉子几十处。敌人不得已收缩据点,把新增设的六十余个据点减剩到十一处。

我在包围圈外的主力,此时更是积极地打击敌人。二月二十三日,我一师部队攻克南通东北之曹家城、孙窑等地。二月二十四日,我四师攻克泗阳洋河镇。二师乘虚奇袭淮阴城,将敌人的许多骏马、粮草俘获。少数敌人被迫龟缩在四个碉堡内,同时向在外的“扫荡”部队呼救。在外“扫荡”之敌不得不迅速回师救援淮阴、淮安之危。这两个淮北名城为此而紧闭城门达三日。敌人惊恐万端,“扫荡”遂于三月中旬以失败而告终。

敌十二旅团南浦部队在盐阜地区“扫荡”结束后,又返回苏中兴化、泰州等地,对李明扬、陈泰运的部队和黄逸峰同志的“联抗”进行“扫荡”。他们闻讯,都事先作了转移,没有遭到大的损失。

南浦部队是日军对我苏中、苏北担任“扫荡”之职的部队,虽然诡计多端,但与我打交道整整三年后,因天天与我扭打,伤亡很大。他部下五个大队长,其中保田被我军打死,石井被我打残,部队被我消灭三分之二。因此他的上级对他很不满意,后来便免去了他的职务。

敌人由于兵力不足,只好采取分区“扫荡”的办法。盐阜“扫荡”结束后,随即转移兵力至淮海地区“扫荡”。三月十六日,敌分兵十一路对我梁岔三师部队合围。我军事先闻讯,跳出合围范围。敌跟踪追击,我军于十七日与敌遭遇于涟水之老张集、朱杜庄,激战半日。

黄昏时,我军突围,转移至砾皮镇、刘老庄等地。十八日晨,敌闻讯又追至,三度合围。我先头部队安全突出,而后卫部队的一个连,因担任阻击,则全部陷入重围。我军利用田野间之交通沟抵抗。

战斗到当天下午五时,这个连自连长白思才、副连长石学富、指导员李云鹏等以下八十二人,全部牺牲,无一投降。壮哉!我英勇的新四军将士!八十二烈士的牺牲,是祖国的光荣,是中华儿女的光荣。

敌人去后,当地群众将烈士忠骨葬于刘老庄畔,墓碑上题书“八十二烈士之墓”几个大字。每至清明,四方群众就来奠祭。他们深知“幸福之花是用鲜血浇灌起来的”,永远不能忘记先烈的功绩。

陈毅同志闻讯,曾寄诗吊之,赞扬烈士是“后者范式,祖国之光。”他说:“在敌后作战,切忌陷入敌之重围,此战术上之重点,本军将士切记!”陈毅同志的话非常深刻,使我想到皖南事变、塘马战斗、上下会村战斗、曹村战斗,都是因为陷入敌人重围而吃了大亏。

在历史上,陷敌重围而招致全军覆没的教训,也是很多的。相反,毛主席在领导红军长征中,则是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使围追堵截的敌人处处扑空,疲于奔命。

刘老庄战斗之后不久,我军对洋河镇的守敌发动了一次突袭。洋河是运河边的一个要镇,敌人驻有一个中队,加上四百余名伪军。我军的指战员奋勇激战,终于将守敌全部歼灭。

我军在苏北地区反“扫荡”、反磨擦的同时,留在苏南的部队也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

自从一九四〇年七月江南主力在陈毅同志的率领下渡江北进后,留在江南的部队重新改编,成立了江南指挥部,以罗忠毅、廖海涛分任司令和政委。茅山特委和苏皖特委合并,成立了苏皖区党委,以邓振讯同志为书记,统一领导茅山地区党政军工作。后苏南区党委成立,苏皖区党委即撤销。

这时,敌伪侦知我茅山地区较为空虚,不断对我进行“扫荡”,把我茅山、江宁一带地区逐步抢占了去,实行五吸一岗、十里一哨的严密封锁。皖南事变发生后,江南部队处境更是困难,敌、伪、顽企图乘机把我江南部队一举消灭。顽军四十师、保安一团、保安二团、忠义救国军等部,与敌伪紧密配合,加紧对我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茅山地区的部队在罗忠毅、廖海涛同志的领导下,以留下的第四团两个主力营及各县的地方武装,编组成新二支队,共约三千指战员,艰苦转战于镇、句、丹和太i清地区,配合各地的抗日武装,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英勇抗击敌、伪、顽的夹击。

新四军军部重新成立后,把江南部队统一编为第六师,谭震林同志任师长。下属两个旅,罗、廖部队编为十六旅,罗、廖改任旅长和政委。整个苏南地方党成立一个新区党委,下属几个特委,由谭震林同志任区党委书记。

一九四一年三月,新二支队的主力团向西活动,回到两深和金坛、句容地区,拔除许多据点。到下半年,茅山地区就基本上得到了恢复。罗忠毅、廖海涛同志为坚持和恢复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两位同志在同年十一月底的塘马战斗中,一起为抗日事业献出了生命。

塘马战斗发生时,罗忠毅、廖海涛同志正率领十六旅旅部、四十七团、特务营、苏南保安司令部、教导大队等,以及苏皖特委机关的约两千指战员驻在塘马集训。十一月二十八日拂晓,突然遭到敌人包围。罗、廖两位同志果断沉着地指挥部队突围。罗忠毅要廖海涛先撤,他本人留下指挥阻击敌人;廖海涛则要罗忠毅先撤,由他留下。结果,两人都不愿走,都留下了。

在危难之际,我军指挥员显示了共产党人深厚的阶级情谊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最后,旅部的大部分同志和区党委机关安全撤了出去,唯罗忠毅、廖海涛同志因为掩护同志们突围,而没有能够冲出重围。经过顽强的搏斗,一起壮烈牺牲。同时牺牲的有五百余人。茅山山麓,烈士洒血;郁郁苍松,万古长青。已经突围出去的邓振讯同志在此后另一次反“扫荡”中,也在渡河时不幸淹死。

塘马事件是继皖南事变后我军又一次壮烈的悲惨事件。在罗忠毅、廖海涛同志牺牲后,茅山和许多地区又重新沦陷,形势更加紧张,斗争更加艰苦了。

而今,在塘马村矗立着烈士的墓碑。每逢清明,四面八方的群众就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对先烈们为国家为民族所作出的贡献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