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最近生猪市场的波动有些意外,但说是意外,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意外的是,自猪粮比跌至5:1~6:1之间,触发了二级预警以后,国家宣布将再次启动猪肉收储工作,但是猪价并没有因收储的消息而迎来上涨,反而更加跌跌不休,甚至几乎全线跌入了“6字头”。

而市场猪肉价格也跟着滑落,据监测,上周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回落至19.38元/公斤,也就是降到了10元/以下(此价格为全国批发均价,各地区高低不同)。农业部也直接喊话,让大家多吃猪肉。

收储在即,为何猪价还在跌?

猪肉价格回落,市场消费回暖却十分缓慢,为啥猪肉“卖不动”了?

我们一一来看。

一、猪价为啥还在跌?

前边我们说意外的是,收储信号已发布,但猪价非但没涨,反而仍在跌。其实如果回顾上一轮收储,会发现也发生了类似的局面:在收储消息刚刚宣布时,猪价也没有迎来上涨,反而继续下跌,直到收储启动后才迎来了反弹。所以这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但对于猪价的回暖,可以说从端午就开始期盼,一直盼到了9月,但每次都以失望告终,猪价为啥还在跌呢?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产能的全面恢复。虽然猪价下跌,养殖户持续亏损,淘汰了一批产能,但是淘汰的大多是低产母猪,而高产母猪并未减少,所以整体的供给仍是处于高位的。

另一方面,根据数据显示,当前大猪占比例已有所回落,出栏均重也降到了130公斤以下,也就是说,大猪不再是市场的重点了。但是有一点需要关注的是,大猪的下降并不是养殖户的主观意愿,而是由于玉米价格一直高位,在当前的猪粮比行情下,饲养大猪显然不划算。反过来说,当市场稍有上涨回暖的行情时,压栏的情绪又会卷土重来。这也是每每市场稍有回暖,又重蹈覆辙的原因之一。所以猪价下跌,也成为了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拐点不在供给,而在需求

之前我们说,判断猪价回暖有2个指标,第一是大猪出尽,第二是出栏均重回落至125公斤左右。而当前来看,这两大指标已基本接近实现,但猪价却仍然跌跌不休,问题卡在哪了呢?就卡在了需求上。可以说,当前猪价的拐点不在于供给,而在于需求。

按照往年的规律,到八九月份,往往猪肉消费会迎来回暖,再加上猪肉价格回落至往年水平后,预期市场消费回暖速度会加快,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今年市场消费回暖却十分缓慢,导致大量的猪肉拥挤而难出。为啥猪肉“卖不动”了呢?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收入的变化。一方面由于疫情原因,不少公司都受到了影响,即便是没有裁员的,很多收入也都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各项生活成本支出却增加了,例如水电、燃油以及其他日用品价格也都有所上涨。综合算下来,整个家庭支出增加,所以虽然猪肉价格恢复常态,但是需求却没有那么旺盛。

二是前期出栏的主要是大猪居多,而大猪在口感上普遍不太受到市场欢迎。人们普遍反映,现在的猪肉口感比较差,不像以前那样好吃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猪肉真的“不香了”。再加上冻品企业库存高企,也挤占了部分市场空间,抑制了活猪的需求。

三、中秋、国庆还会涨吗?

从8月份生猪市场的行情来看,大猪占比已减少,但标猪的供应却依然很多。所以,虽然有收储以及两节的利好,但是供给压力却源源不断,市场回暖仍然缓慢。不过,猪价从下跌至今已半年有余,从规律上来说,必会迎来一涨,但是在产能高位及收入压力下会压制反弹的空间,所以中秋、国庆猪价有望迎来回暖,但是回暖的空间可能不及预期。

更多农业热点,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