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本质讲的是利益分配,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方略的书。到了汉朝张道陵在道家的哲学思想上加入了玄学,诞生了道教。本质上道家与道教并不是一个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以《礼》《易》为基础的周天子统治体系名存实亡。社会迎来大变革,诸侯都需要统治国家的方法,由此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儒、墨、道、法是为君主提供治国方略的思想学派中,影响力最大的四家。

道家核心思想是阐述社会资源的分配,解释《道德经》我们不能用后来的思想标准。例如《道德经》中的一句名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若水”里的“善”不能理解为善良,因为善良的说法,是后来儒家发展所形成的概念,古文中常常遇到一个人表达观点后,另一个人说“善”,我们需要解释成好,可以,对,而解释成善良,是错误的。整句话的意思是最好的治国方法像水一样,分配利益给所有人,拿不属于众人的利益,这样就接近正道了。

至于“道”是什么,我们首先要明确,道家是一个哲学流派。这样看来“道”就是道家解释事物发展规律的工具,所谓“道”就是事物发展遵循的规律。如果把“道”玄学化,那么齐威王设立“稷下学宫”是为了修仙吗?显然是滑稽可笑的。

这样看来《道德经》全篇通过解释什么是“道”,提供了社会资源分配的方案,整本书本质是为君主提供国家治理的解决方案的。侧重方向是通过社会资源的分配,调节内部矛盾。类似于现在我们说的潜规则,权术手段。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统一思想标准,在各自的身份地位下,行使权力,尽义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儒家的思想标准也一直在改变,服务的统治阶级也有了很大调整。我们现在所说的思想道德建设,本质上就是儒家治国的方法。手段没变,只是指导思想更换成了现代的价值观。

墨家的核心思想是构建理想国,但是思想过于超前,没有足够的生产力做支撑,演变出了比法家还要严苛的法条,最后被淘汰。

法家涵盖了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用详细的法律,法规治理国家,近似我们现在说的法治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墨家被淘汰,儒家、法家和道家还在我们的社会中起作用。国家治理也从来没有外儒内法,因为儒家强调各自身份下做各自的事,法家通过律法约束所有人。道家也不是道教,而是作为权谋手段一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