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同步关注微信公众号“荒岛星空”,国内外焦点、热点、观点为您精彩呈现!】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搭乘的MU562航班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当我从南北球悉尼,经历近万公里的飞行,从上海跨进中国国门时,我遇见了那道白色的风景。

我拍摄了这个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浦东机场抗疫人员白色防护服长廊

(30秒,很短,很感动)

我相信,您打开这个视频的时候,无论漂流异国他乡的同胞,还是安心地工作生活在中国的朋友,在如今疫情蔓延的世界,都会被这些白色的“战服”触碰到心灵!

一个被白色防护服感动的场景。

悉尼机场,死寂的恐惧和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空空荡荡的悉尼机场

十多个小时前,我在悉尼金斯福德·史密斯机场1号航站楼的时候,与眼前的上海是天壤之别的场景。

出发的当天,悉尼己封城第68天,新增1288病例、7人死亡再创疫情新高。政府的管控无能与市民的反抗怨言,弥漫在悉尼这个城市。而昨天,声势浩大的司机大罢工,又把封城的争议推到了风口浪尖。

作为澳洲最大的城市,悉尼在恐惧和埋怨里沉沦。我亲历了这68天漫长而孤独的一切,直到今天背起行囊才划上了句号。

在史密斯机场, 除了三三两两的警察和海关边检的工作人员,空荡荡的史密斯机场,看不到志愿者的影子。我看了一下航班指示牌,这个原先车水马龙的国际空港,如今一天起飞的航班还不到十个架次。

史密斯机场是灰色的,找不到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天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死寂的悉尼机场

东航柜台上,每一个办完登机牌飞往上海的旅客,像是办完出院证明离开这个“西方疫情大病房”般的心情。

眼下,唯有北半球的中国是安全的。

【2】

上海机场,白色的纯美与宁静

晚上7:20,MU652次航班,降落在我熟悉的上海。

因为遇见那些防护服组成的白色风景,我的心开始变得踏实。这种踏实,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回家,在疫情的世界里,变得特别温暖心灵。

同史密斯机场不同,浦东国际机场显得一切有条有序,没有了我在去年疫情时回国的杂乱。下机预检、核酸双检、二维码登记、出关、行李消毒、区域分流等显得滴水不漏。这个承担着中国主要国际客运的机场,凸显了独特的系统性防疫的管理水平和人性关怀。

我看到了上海,正拉大东方与西方防疫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飞机降落,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白色天使”

从上海浦东跨进中国国门,眼前是一个白色的世界,从云梯走道到卫生防疫,从边检海关到公安接待,清一色的白色防护服。这些白色,纯美与宁静,让世界各地的人群在这里不再恐惧而烦躁。

国门内外交叉的人群,在这个原本充满病毒传播风险的地方,我透过白色防护服看到了那些坚定而亲切的目光,这个目光里有自信、有敬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随处可见的“白色”镜头

我体会了上海的伟大,不再是高楼林立的繁华,而是融合人性的呵护和关爱。

【3】

那道白色的墙,镶嵌在国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浦东T1航站楼,有一片白色的长廊,挂满着几十件白色的防护服。这些防护服,是许多曾经奋斗在上海国门一线的抗疫人士留下的。

这是我走进上海国门时看见的第一道风景,许多人擦肩而过或许不曾留意。

我站在这条白色的长廊前伫立了很久。我看到衣服上刻着党旗、国旗的图案,那抹红色是真实而鲜艳的;我看到衣服上印着许多笑脸的照片,那是藏在心底对山河无恙的渴望;我看到衣服上写着许许多多的名字,那是“上海张文宏大家族”抗疫的宣誓;我看到衣服上有许多的寄语和图案,那是筑在上海国门口的白色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每件白色的防护服,背后都有一个动人故事

我不认识这些名字,但我知道,在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曾经巡逻在这最危险的地方。

我不知道这些身份,但我知道,因为他们的出现,我们这个城市的人们才没有了对疫情的恐惧。

每一件防护服,其实都是英雄的战服,藏着一个平凡的故事。世界各地的人们迈进上海国门的时候,才会向中国敬礼!

面对这么壮美的画面,谁都会泛起感动的泪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这是一道抗疫的“白色长城”

有些短暂的瞬间,会感动一生

假如有一天,这场疫情过去。我依然会怀念这条白色长廊,还有镌刻着在衣服上的那些文字、图案和照片。这些发生在2021年上海国门口的故事,会载入史册。

人们希望看到,那些曾经穿过白色防护服的“天使”的脸孔。

应该有一段音乐,去诉说关于白色的感动;应该有一个画展,去表达关于白色的灵魂;应该有一本著作,去描述关于白色的伟大。

正如奥尔威说过:一个闪烁的瞬间,可能会感动漫长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