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学习国画教程

书法初学者,如果不得法或审美基础弱,或没有名师引导,就很容易犯一个低级错误——会把自己鉴赏不来或不喜欢的某书法作品说成是“丑书”,若是面对名作,如王羲之的《姨母帖》,要么选择性沉默,要么愣头青一般地质疑:“如果去掉王羲之落款,大家还会说这件作品好吗?”

这种质疑,是典型的“形而上学”。难道盖住王羲之签名后《姨母帖》就没了技法、失了韵致、没了古质?难道谁都能这么写了?哪有自己窝在井底却嫌天空太小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摹经典《万岁通天帖》之首帖《姨母帖》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析王羲之的《姨母帖》,看看她究竟是有些人认为的“丑书”、“皇帝的新装”,还是一件精品佳作?

见下图,王羲之行楷书《姨母帖》,系唐摹《万岁通天帖》之首,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字间多断、顿挫,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其余都字字独立;笔画凝重、朴拙,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墨迹?王羲之和他的姨母自幼感情十分深厚,而今忽然得到姨母噩耗后心情十分悲痛,连正常的事务都不能安顿料理了,难免笔墨涌现萧条之境。

▲王羲之《姨母帖》唐摹本,6行42字

作为王羲之的早期作品之一,《姨母帖》虽属行楷书体,但书法中还留有隶书遗意,笔法端庄凝重,笔锋圆浑遒劲,整体风格厚实凝重。该作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属于“过渡型”的书体。它对研究东晋书法,和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发展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晋代书法是一个从生涩、古质到丰富探索的一个承前启后的演变过程,其中的王羲之早期作品《姨母帖》结字和用笔都还存有较浓厚的隶书笔意,和现在出土的晋代简牍帛书有相近之处。如下图中的“痛”“十”“一”等字中的横画,隶书的笔意都很明显;“痛”“日”“何”等字的转折处都较生拗峭拔,并残存横式。这些都是隶书笔势孑遗。另外笔画质朴凝重,出笔入笔比较自然,不像唐以后那样强调一笔三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羲之《姨母帖》单字

《姨母帖》也正是因此,表现出古朴高华的艺术魅力,它所带来的艺术探索价值与可变性,尤为可贵。杨守敏曾说:“观此《姨母帖》一帖,右军亦以古拙胜,知不专尚姿致。”

我们多数人认识的王羲之,都是如《兰亭序》的遒劲隽永,或《圣教序》的跌宕起伏,唯《姨母帖》风格不类传世王羲之诸摹本,朴厚而多隶意,殊少遒美俊逸之姿,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路与探索方向,其艺术与研究价值可媲美稍早的《平复帖》。

▲“中华第一帖”晋陆机《平复帖》

由此可见,王羲之《姨母帖》是精华之作,具有特殊的书法学习与研究价值,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其实《姨母帖》自古备受重视,她原裁于唐人摹《万岁通天帖》,是王羲之后裔、唐代贵族、武周宰相王方庆的家族宝物,内收王氏家族二十八人法书。王方庆于公元696年“借给”武则天,武命人临摹后将原本又赐还王方庆。此帖钩填极其精准、精妙,可谓“下真迹一等。”董其昌曾称此帖:“奕奕生动,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泄殆尽”。可见《姨母帖》几乎是等同王羲之原作一般的千年遗珍。

如果书友们理解不了这样的笔法、意韵、高度,也就难以临摹和汲取、化我,也无法感知、跟随和参考名家的临摹消化。下面,书法思考为大家带来当代六位书法家竞临《姨母帖》,看看不同书家心中不一样的古朴韵致。

白砥

临作/ 白砥

【作者自解】《姨母帖》 一般被认为是王羲之早期作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保留了较多旧体笔意,与新变后的王书风格迥然有异。《姨母帖》这种风格,在王书中较少见到。拙作力图保持“古质”,但“质”而不使之“野”,无论在用笔、结字,或是在章法上均求自然与秩序的和谐。结字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魏碑笔意。

陈忠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作/ 陈忠康

【作者自解】《姨母帖》沉稳古拙,不以姿媚取胜,此前人之定论也。余所临,略掺八大之法,非预设也,纯属“马后炮”。或曰,此欺人语也。

张羽翔

临作/ 张羽翔

【作者自解】这是一张以章法训练为目的习作,与原作的原意并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它只是以原作作为形式材介去做章法内容(空间构成)的适合。如果说【形式构成】是一种【非传统类型】的话,那么,这样的一种临摹方式说明,传统书法是完全可以作为【现代课题】的材质资源去加以研究使用的。

曾翔

临作/ 曾翔

【作者自解】此贴临作,我采用了意临的方法。这样易使作品自然活泼,而不至于呆板。此作在很大程度上掺入了个人的主观感受,并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造】:

一、《姨母帖》的笔画以圆为主,此作则作了破圆为方的处理,增强一些棱角,打破了原贴的中和之美;

二、加强了字与字上下间的呼应,加大了行与行的距离,改变了原作的空间关系;

三、在用纸上,采用了吸水性不强的皮纸,这种纸纤维较长,书写时有一定的摩擦力。毛笔则选用了短锋兼毫小笔。

杨涛

临作/ 杨涛

【作者自解】在右军诸多法帖中,风格最突出的一件,当属《姨母》无疑。此贴与其他以妍美为主的风格不同,在笔法上以内擫为主,更见许多隶意与章草的笔意。此贴堪称王氏学古、变古之佳作。鉴于此,学该贴时要转变一下自己以往的方法和思路,从王氏之前的先贤那里找些灵感。

温馨提示

当你拾笔练字

遇到这些问题:

握笔、选笔、选纸有误区!

笔墨纸砚如何搭配?

零基础,该练什么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