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全面总结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组织编写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近期已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们将对书中的58个典型案例进行连载报道,宣传推广有关典型经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背景情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乌蒙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 752户、342985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3 年末的47.99%降至零,2020年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十三五”期间, 为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家庭子女上学问题,会泽县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33.4亿元,新建校舍110.8万平方米,其中投入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1.14亿元建设3所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义务教育学校、1所乡村义务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截至2020 年9月,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有小学在校生70728人,初中在校生44558 人,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85%,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儿童(少年)实现动态清零。

二、主要做法

(一)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高标准做好易地搬迁就学保障,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会泽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 共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5亿元,县财政及其他资金2.5亿元,新建校舍19.65万平方米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增学位16062个。其中,新建钟屏小学、以礼小学,扩建金钟第三中学3所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校舍面积4.8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6600个,覆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26261户、102693人。

2020年4月的早晨,钟屏小学校园内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来自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的3315名学生全部顺利实现就近入学。钟屏小学作为会泽县首个专门为解决搬迁群众子女就学的综合性小学,位于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区鱼洞杨家村集中安置点,覆盖杨家村、双岔河、红石岩安置点群众10120户、4341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57户、24 921人。学校按照72个教学班3600名在校小学生规模建设,新建校舍总面积26625.72平方米,现有在校小学生3 555人。搬进新城,孩子们告别了老旧的危房、崎岖的上学路,在新学校、新期待中开启新生活。从上村乡搬迁进城的何某某把两个孩子都送到钟屏小学读书。“搬到新家后,做梦都没想到娃娃能上这么好的学校,而且出门就能上学,学校和老师都很好,我样样都满意!”何某某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张同学搬迁前所在的火红乡格枝村没有学校,读书要到10公里以外的花石头小学,因为全程爬坡、山路崎岖,走快一点都要两个多小时。而哥哥之前所就读的火红中学则更远,从花石头出发还需花20元的车费乘车1小时才能到达。而如今,让他们高兴的是,读书再也不用翻山爬坡了。六年级一班的张同学这样说道:“以前只能在电视机里面看城里的孩子在足球场上奔跑,现在我终于可以亲自感受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来到这么好的学校,我要更加努力,发奋图强读书。” 搬进新城,同学们告别了崎岖的上学路,来到新学校,满怀期待地在新校园里开始了新生活。“我是火红乡阿拉米小学来的学生,我们之前上学的路上非常偏僻,而且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来到了钟屏小学,在宽敞的大路上走着,只要十分钟左右就到了学校,我们认识了新同学,还有关心我们的老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四年级三班的李同学告诉老师。从落后的农村到现代化的城市,从偏远的小学到设施齐全、离家又近的美丽校园,教育为每个孩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二)聚焦公平、精准施策,严格落实惠民政策

一是落实搬迁子女“全接纳”。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免试”入学政策,将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就学纳入全县教育发展规划, 纳入财政保障体系,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同时,为办好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学校,精心组织好进城就学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搬迁群众子女“有学上”“上好学”。二是落实特殊群体“全关爱”。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帮扶小组、办好乡村学校少年宫等方式,切实关心好全县40 099名“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全面贯彻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就学的相关政策,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方式,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7.86%。三是落实学生资助“全覆盖”。通过认真排查, 精准识别,建立了70 628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档案,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寄宿生生活补助、国家助学金等近20项教育惠民政策,实现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新城区距离鱼洞小学和以礼中学都不远,家和学校的距离近了, 这对于搬迁进城的贫困群众来说,是无比幸福的事情。以礼中学新同学陆续来报到,在学生志愿者和老师的引领下,分班、分宿舍、铺床、充饭卡都有专人陪同。同样是从火红乡转学来的陈同学坦言,在来之前有些胆怯,有些紧张,担心自己一下子适应不了新环境,学习跟不上。但入学的第一天,她的想法就改变了。“来了以后,我感觉同学们特别热情,老师也特别亲切,每个同学都热心地帮助我,我感到特别幸福。”陈同学说。大海乡大山村杨家村小组的刘同学之前在大海乡大山小学读三年级,刘同学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步行将近两个小时才能确保9点前赶到学校,下午5点放学又要走回家。因为路途远,冬天大雪齐膝盖深,滑倒、生冻疮都是常有的事情。现在,她和姐姐都转学到了城里读书,上学的路不再遥远。

(三)提高站位、强化统筹,狠抓控辍保学工作

会泽县始终把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作为教育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完善联控联保责任体系,通过制度保障、动态监测、摸排劝返、爱心帮扶等举措,立体动态推动控辍保学工作。建立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控辍保学包保责任体系, 通过“四查三比对”(查户籍、查学籍、查学生、查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与学籍对比、学籍与实际在校生对比、学生与扶贫数据库对比)摸清辍学底数;建立包保责任清单,并对辍学学生实行“一人一案”管理,健全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防辍”机制;实行“宣传教育、责令改正、行政处罚、提起诉讼”的依法控辍保学“四步法”,用法律武器解决控辍保学难题;通过“随班就读”、单独编班及开设普职融合班等多种方式,精准分类安置劝返复学学生,全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

三、经验总结

(一)站位更“高”

把解决贫困群众子女入学问题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全力以赴做好教育保障。特别是针对全县搬迁人口数量大、区域集中、搬迁时间密集的特点,提前谋划资源布局、提前建成教育设施、提前部署保障制度和入学程序,确保1.57万名学龄儿童有学可上、有书可读,解决好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搬迁贫困群众“搬得来”“稳得住”。

(二)摸底更“准”

对贫困家庭学龄儿童开展全覆盖摸排,精准查清幼儿园、小学、初中等学龄人员情况,为优化布局教育资源提供基础依据。

(三)措施更“实”

按照“就近就便入学”思路,建立横向联系、纵向协调的保障机制,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就学保障责任包保制,全面解决学校设施设备配置、教师队伍调剂、开学工作筹备等各项工作,对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和各学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倒逼责任落实,让搬迁群众子女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发展”的目标。

(四)设施更“全”

加大投入力度,按标准配齐配足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各学校严格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认真开展学校“两操一课”和体育艺术“2+1”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舞台,使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师资更“强”

面向全县各学校,公开透明考试选调教师,不断充实教师队伍, 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岗前培训、教学竞赛等活动,让教师及时熟悉学校情况,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针对安置点新建、改扩建学校,及时配齐、配足、配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教师,更好为安置学生服务。同时在全县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和后备干部人才库中进行公开推荐,遴选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管理干部,选优配强学校班子领导,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够有效落实、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