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在交谈中,毛主席对他说:

“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是我们湖南人。”

粟裕与毛主席的交往

粟裕生于1907年,于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南昌起义。他与毛主席产生交集是在1929年。那个时候,毛主席正处于失意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粟裕

1929年6月召开的红四军七大,使毛主席失去了前委书记的职务,毛主席一气之下病倒在榻,去了永定休养。粟裕当时是个小连长,被派去保卫他的安全。粟裕把连队分成两拨,一拨跟他守卫毛主席,另一拨外出巡逻。粟裕性子耿介不群,只尽职尽责地默默做事,从不到毛主席面前刻意表现,也不像其他人一样喜欢和毛主席套近乎。毛主席知道他工作能力很强,也对他非常信任,但终因相交甚少,对这位沉默寡言的连长了解并不多。

1929年年底,毛主席被请回红四军重新主持前委工作。过了一年后,粟裕被升调为红六十四师师长,由毛主席直接指挥。粟裕是个打仗奇才,毛主席在这个时候才真正注意到了他。

1933年,毛主席又进入了一段低潮时期,被排挤的他无法再指挥粟裕了。

图 毛泽东

1935年的遵义会议,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被彻底清算,毛主席确定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来到延安后,毛主席想起了那位屡战屡胜、计谋奇巧的粟裕师长。日本虎视眈眈,是急需用将的时候了。这位师长何在?传言他已经牺牲在战场了。毛主席多次关心粟裕的下落,都无所获。

他大概是真的牺牲了。在延安举行的苏区代表会议上,粟裕的名字被列在烈士名单上,李大钊先生排在第一位,他排在了第三十六位。毛主席对这样一位优秀将才的逝去深深叹惋。

其实粟裕并没有牺牲,他牺牲的消息为误传。当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获知到这一消息后,连忙报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喜不自胜。

粟裕与中央恢复联系后,不管任什么职务,他所率领的军队常是捷报传来最多的那个。毛主席太喜欢粟裕了,他对粟裕不吝赞美之词,很早的时候就夸奖他过:

“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粟裕和毛主席通过电报交流甚多,但他们现实生活里却多年没有见面,自1931年分别,他们就再没有见过面。

直到1948年这一年,时隔17年,粟裕终于再次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冲出门外迎接他,亲切地握着他的手,大笑着说道:

“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欢迎你,粟裕同志!”

朱主席只出门迎接过两位大将,一位是林彪,另一位就是粟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左粟裕 右林彪

毛主席感怀地说:

“十七年了啊,有十七年没见面了吧?”

毛主席还记得他们分别的年份,粟裕听到感动极了,他急忙点头,激动地向毛主席问好。

一番叙旧之后,毛主席宴请粟裕。想到粟裕也是湖南人,毛主席特意用辣菜招待他。只可惜粟裕在常年征战中肠胃落下了毛病,面对毛主席的盛情款待,只能象征性地吃上几口,辜负了这般美味。毛主席呢,他见爱将归来,心情大好,不由食指大动、胃口大开,吃了个尽兴。

交谈中,他夸赞粟裕在孟良崮战役的优异指挥,说:

“消灭七十四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我毛泽东本人。”

粟裕时任华东野战区副司令,陈毅任司令。毛主席出于战争的需要,准备把陈毅调去中原,把华东野战区全权交由粟裕管理,粟裕坚决不就。他和毛主席多次说:

“陈毅同志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华野。”

图 陈毅

粟裕的秘书看粟裕违拗毛主席,十分着急,他担心粟裕这样会惹得毛主席不高兴,劝他说:

“首长,你这样做不好,将来可能有点麻烦。”

粟裕没有听从,也没有在意,他决定的事向来都坚持到底,他打定的主意无人能改变。他和陈毅搭档多年,感情深厚,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司令被调去中原担任虚职,他却趁机上位取而代之。他的良心不允许他干这种事,他的骄傲也不允许自己拿走朋友的东西,这于他的内心是过意不去的。毛主席最后认可了他的坚持。陈毅调去中原后依然保留原有职务,他任代司令和代政委。

深得毛主席器重和信任

毛主席非常器重粟裕,他对他的将领才能表示全然的信任。

解放战争初期,1946年的时候,中央军委提出了一个作战计划,要求太行和山东解放区主力部队南进歼敌。时任山东野战军军长陈毅对此表示坚决的拥护和支持。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兵出险招,有些冒进了。

粟裕是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人。他分析了战情,认为他当时所属的华中野战军主力部队应留在苏中,不该西移淮南,他给中央军委、陈毅分别发电报:

“华中主力转至淮南后,不仅粮食须由苏中供给,即民夫运输恐难支持,因淮南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苏中地(方)武(装)已很弱,难于担任钳制任务。如苏中失陷,淮南战局万一不能速胜,则我将处于进退两难。”

图 粟裕在作战中

毛主席接到电报后高度重视,并作了重新考量,认同粟裕的说法。毛主席在短短几天里三次致电华中野战军,指示推迟西移计划,

“部队继续隐蔽于待机位置,听候安排。“
“部队暂缓调动,待与陈军长(陈毅)商酌后,即可决定通知你们。”
“鲁南大军(即山东野战军)仍不宜此时南下,以免陷于被动地位”;“刘邓所部亦在现地整训待机,不要轻动”。“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弱点,然后我鲁南(指陈毅部)豫北(指刘邓部)主力计入战争,最为有利”。

陈毅不以为然,他向中央军委请求山东野战军月底南进,要求粟裕马上率兵西移。粟裕坚决不同意,两人在电报争锋相对,谁也不肯让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粟裕和陈毅

毛主席从中调停,回电道:

“似以同意粟裕意见在苏中再打一仗,然后主力西调为有利,因粟部西调过早,一则苏中人心不顺;二则敌军亦将早日西调,如西面仗打不好,怨言必多。故不如让粟部在苏中再打一仗(不论胜负),然后西调,各方则无话说。”

粟裕在苏中屡战屡捷,陈毅却在淮北打了好几场败仗,这下他才心悦诚服,不再要求粟裕西移。我军南进的计划最终也没有执行。

陈毅后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任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掌管战役指挥权。“仗如何打”一般是由司令说了算,副司令只做辅助。而粟裕身为副司令,竟能越过司令指挥得了千军万马,这种现象是非常罕见的。

图 粟裕

在粟裕的指挥下,华东野战军威猛无比,战功赫赫。毛主席高兴地说:

“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即使是粟裕也不可能做到不打一次败仗。当他没打好仗时,就向毛主席作检讨,毛主席安慰勉励他:

“粟裕同志支午电悉。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请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

毛主席面对粟裕的作战请示,常常给予他自己决断的权力。

图 粟裕

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前夕,粟裕突然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大胆地提出放弃攻打敌军弱师,直接攻其主力部队的新计划,以免我军作无谓的牺牲和消耗。他与司令陈毅商量,陈毅赞同地说:

“好!我们就是要有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

粟裕和陈毅将新作战计划上报给中央军委,毛主席批示:

“敌五军、十一师、七十四师均已前进。你们须聚精会神选择比较好打之一路,不失时机发起歼击。究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决策,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

结果,敌军七十四师被我军消灭,孟良崮战役大获全胜。

1948年的豫东战役,中央军委对华北野战军作出“以歼灭五军为夏季作战之中心目标”的指示,粟裕研究了战争形势,觉得有不妥之处。他认为应该先打开封,后打援敌。当攻打开封的时机到来,他果断地将自己的作战方案上报中央。中央军委回电:“完全同意铣午电部署,这是目前中央情况下的正确方针。”还指出“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

图 陈毅

1948年10月,发起淮海战役所需的一切准备就绪。按原定计划11月8日军队发起进攻,粟裕决定提前两日进行。11月6日当晚,在粟裕的指挥下,我军浩浩荡荡向敌军发起进攻,英勇无畏,气吞山河,夺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战役的胜利。第二日,中央军委复电才到达:

“完全同意6日电所述攻击部署,望你们坚决执行。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或每两日或每三日报告一次。”

可见毛主席以及其他中央军委领导对他作战的信赖。

不慕虚名,辞元帅军衔

建国后,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很想派粟裕前去,粟裕也很想征战沙场,奋勇杀敌,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可多年的战争生涯,使他多次负伤,他的头骨里留有三块弹片,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难以忍受。他已经无法全力思考了,不能再适应战场上的高强度高紧张高压力生活。一旦他集中精力思考,头仿佛要炸开,视线也会变模糊。如果吃饭时饭菜不放成直线,他就无法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粟裕

朱颜辞镜,英雄迟暮,是最难过的事。但粟裕振作起精神来,他虽然不在战场上了,工作依旧很认真,经常辛勤加班。犯头疼病的时候,他就吹凉风或把头放在冷玻璃上,这样会稍稍缓解一下他的疼痛。后来他的头疼病越来越重,无奈之下,他只好向毛主席申请休养。经毛主席批准,粟裕去北京医院做了手术,开刀取出了在手臂里埋藏的子弹头。子弹在他的血肉里也已经生锈了。为了纪念,粟裕把子弹头小心地装在了盒子里,一直收藏到他1984年去世。

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国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首位。

其实毛主席是想授予他元帅军衔的,但粟裕主动推辞不要,他说:“我只是沧海一粟。”当时有很多将领为了争军衔大闹特闹,有的绝食,有的哭鼻子,还有的要跳楼。有个啼笑皆非不知真假的传言,一位老战士得了少将军衔,竟生气地说:“我要把那个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一时传为笑谈。粟裕身处漩涡之中却云淡风轻,视名利乃身外之物,根本不把这当一回事。

图 粟裕

毛主席先没回答,想起部分将领为了争军衔闹出的荒唐事,好气又好笑地说:

曾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的陈士榘回忆说:

“到了1955 年评军衔问题时,粟裕很有可能当元帅,但是他有自己的考虑,几次诚恳要求不当元帅。”

李银桥作为毛主席的卫士长,与毛主席形影不离。他回忆里有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重要领导同志讨论粟裕军衔问题的内容,并多次保证说:

“这是没有错的,我是毛主席的贴身卫士长,和他是形影不离,他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他不开会时我可以随便进去,他开会的时候我也可以随时进去。”

图 毛主席和李银桥

在李银桥的回忆中,那天,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在中南海颐年堂开会,毛主席对周恩来总理、刘少奇、朱德说:

“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

周恩来总理说:

“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呢?”

毛主席先没回答,想起部分将领为了争军衔闹出的荒唐事,好气又好笑地说: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了肩上一颗星,硬是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

朱德打趣道:

“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么!同时当兵,谁也没有少打,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说哩!”

图 朱德

刘少奇说:

“要做思想工作,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这时候决不可以放松。”

毛主席赞扬粟裕道:

“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

周恩来总理想了想,提出一个折中的意见:

“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

图 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和粟裕

毛主席点点头,补充道:

“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就这样,粟裕最终被授予大将军衔。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后,很多人都觉得很惋惜。

秘书鞠开把这件事告诉他,本以为他会很高兴,不成想粟裕却沉下脸来,语气生硬地对他说:

“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他有些生气地继续道:

“这都是低级趣味,今后不要议论这方面的问题了,没有什么意思。”

秘书虽然吃了粟裕的冷枪子,却更加敬佩他只务实事、不慕虚名的品性了。

图 鞠开和粟裕合影

1958年,粟裕受到所谓“极端个人主义”,“要权”,与多位上级搞不好关系的错误批判,很多人都为他愤愤不平而仗义执言。有人直接说:“军委的意见我不能理解!”叶剑英站起来说:

“粟裕怎么会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我看最多是有些骄傲罢了。”

毛主席一向欣赏粟裕,也了解粟裕的为人,粟裕曾三次辞帅,不贪军衔,这样的批评明显过激。毛主席说:

“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