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读者和群友都知道,小公司和创业公司不能进,因为各种问题,规章制度不健全、合同不符合劳动法、工资拖欠、不兑现绩效提成和福利承诺、一人多劳、职责不明、动不动无偿加班、规则没有、政策朝令夕改,最关键的随时裁员和辞退员工......

但是,总有特例,比如说十年前创业的公司,就算九死一生,但十家总有一家能活下来,当下虽说创业成功率才2%不到,但百家中似乎也是有一两家能走向成功甚至IPO的,也就是成为上市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但你要明白三点:

1)自从1995年后,创业成功率低于50%开始,小公司能走过来不倒闭的可能性始终是个不断下行的小概率。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青春值得去赌博,当然可以搏一搏这个小概率,没人拦着你,只是你大概率会后悔。

2)进了小公司,类似创业,你要舍得“一身剐”,为公司全力奉献,甚至忽略家庭和正常生活,但你领到的却仅仅是打工的工资,劳动付出跟收入就不成正比,还耽搁了恋爱、买房、提升学历、婚姻、照顾家庭等很多人生计划。

3)即使跟随着企业上市了,但企业发行股票上市,仅仅是股东的开心结局,并不是你的完美职业收官,你是在这打工的,上市后企业会按照上市企业制度运作,一切正规化,没了你作为老员工可以偷懒的余地。上市是股东的狂欢,却是你被更多流程约束和限制的开始。

以上这么一分析,还没有讲其他的,就可以判断《在一家小公司工作了10年,一般能做到主管,还是经理?》。实际上你在小公司的最大注意点叫做“尽快离开小公司”。

创业公司从无到有,一开始必然是小公司,尽管短期三五年熬过了止损期,人数上千了,但也是小公司,马甲换了并不改变本质。所以,创业公司也这个规则,尽量别去。

之前的企业都是用每年的盈利,这样利滚利,产品不断扩大消费群体,并得到市场认可,每年发展壮大最终成了大公司,这是传统的B2C创业模式。但这个淘汰率不断加大,而且究竟谁能胜出这个水落石出的过程特别漫长,所以才有了后来C2B这样一个先融资再发展的创业模式。

无论哪种,我劝说我们群友和读者,尽量避开这些小企业和创业公司的企业雷区,能不去就别去。

如果你不小心或者一时间没能找到更好的成立时间长的大公司,那也就待一待刷个1-2年流水和履历即可。如果你还不走,那接下来就要关注我们今天说的核心注意点了。

上实例。

这位就是在私企一直没走,可见是刚毕业就进来了,待了7年。企业确实是在发展,逃过了5年止损期的魔咒,不断发展壮大,但是自己还是个小兵。大家看看她,待了七年之久结果是更加迷茫。

其实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小企业,我们拿工资之余,最重要的是走近老板,也就是你要获得创业公司老员工的特殊待遇,要么得到股份,要么得到信任也就是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答中,我举过例子,我们有一位会计群友,曾经跟程维一起创业,在北京,当时创业时总计才9个人,程维是发起人,女群友是唯一的财务人员。一两年后她就成了财务部负责人,但并没有正式的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或者财务副总这样的职位给她。

也就第4年开始,这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到了上千人,此时老板需要在各部门都引进熟练的职业经理人,所以大量的老员工并不是成为管理者,而是变成了外聘职业经理人的手下小兵

我们这位群友就在滴滴创业第6年时,成为了财务部的小主管,不带人,大头兵。但公司不断在她上面增加了财务经理、财务总监、CFO,她也没有太在意,觉得公司发展飞快,对自己总算不是坏事。此间可能更在意家庭了。

又过了一两年,公司外聘了专业的上市团队,尤其来了财务副总,这副总瞬间招来了上百个财务人员。群友离开副总差不多相差五六个级别,此时她才感觉到自己被下放了,原来还以为自己算财务负责人和元老的。

她甚至多次找创始人聊天、谈心,但程总各种暖心话,最后的意思是:企业要发展,你需要下放职位,甘于普通员工,我也没办法。

财务副总当然招来了自己的几十个人,且全公司实行职工股权激励,分到我们这位女群友的自然是按照财务小主管的级别分配的股权,微乎其微。

最终,实际上就是在2017年,企业都还没上市时,她黯然神伤的走了。走之前报了我在淘宝上的职业咨询指导,我教了她跳槽方法。在加入滴滴创业之前,她已经有了三四年财务经验,但滴滴是她的第二家公司,她根本没啥跳槽经验。

以上这就是你进入小公司和创业公司的常态,即使将来企业发展、壮大、上市了,你还是个小兵,随时会被外招进来的你的经理、总监穿小鞋和PUA,甚至找个机会将你扫地出门。

其实这跟参与亲戚的公司创业一样,最终亲戚会有一个“杯酒释兵权”的那一刻,你没有势商,不知道而已。

尤其如上图的提问者,她还是个硕士研究生,本想随着小企业一起成长的,但是企业成长却跟自己没有关系,这是她此刻迷茫之所在。但是她没找到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她这七年来没有走近老板,没有跟大股东走得更亲近,没有试图获得大部门负责人的职位,没有升职的进取之心,她将进小企业的期待成功变成了仅仅是打工。

这是她不对的地方,也是失误。

目前解法:只能去继续找创始人,攻心为上,就说家庭困难,老公失业、父母住院等等,其实就是为了要个一官半职、加薪、要股权而已。多要几次,反复诉苦,别脸皮薄!

祝我们群友在小公司的,别忘了这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