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当前政策监管下房价的趋势有利于刚需购房者的选择。首先,房价很难上涨,核心原因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尤其是对贷款、资格两大核心购房要素的限制,将直接扼杀房价快速上涨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房价也不具备大幅下跌的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房价对于普通居民而言,除了居住更重要的是其资产的功能,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资产贬值吧。因此,部分城市也陆续出台了“限跌令”,可以从侧面反映政府的态度。

既然不会大跌也难以大涨,作为刚需购房者应该如何选择呢?建树这边针对性地给出一些建议。

对于刚需来说,房子的自住需求更大,因此,从购房时间角度而言,当下购买永远是最合适的。新房是首选,在政策优化下,如果社保、户籍问题能够解决,刚需购房者购房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唯一的阻力来自于预算。

因为当前新房价格普遍处于高位,土拍价格决定了新房价格,如果预算不够,即使资格靠前,也没必要硬上。这里有一个小贴士,比起高新这些热门区域,不如选择主城区成华、金牛及天新做购房打算,新房上车的可能性也会大很多。

如果确实预算有差距,购买二手房也是不错的选择,二手房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当前购买价格最合适。有朋友会说,现在交易量降那么多,价格肯定会降。从数据上来看,价格确实有小幅回落,但鉴于房价板块分化的背景下,一些公共资源较好、小区品质较好的二手房价格几乎纹丝不动,实际成交价格远高于指导价格,甚至部分小区还出现了价格上涨的情况,选择的小区会不会降价,我们只能具体判断,但可以预知的是,二手房买卖有点讲究缘分,合眼的房子错过可能也就错过了,比起买在最低点,获得超额上涨预期,不如首先满足自助需求更加实在。

以一个购房者A为例,总预算150万以内,想在主城区购买一套房自住。150万的预算,在五城区买新房的难度很大(单价普遍2W+,小户型很少,即使有,竞争压力也会比较大),如果预算不改变,就应该果断开始看二手房。那么二手房应该怎么选择呢?我的观点是平衡学区、配套、区位、小区品质等综合因素,因为预算有限,所以在多个因素之间必然会有取舍,这些因素孰轻孰重,完全在于购房者的个人需求。

比如,以学区为重,那么同等预算下,小区品质自然会大打折扣,折价部分被学区溢价所抵消,又比如重视区位的,那么同等预算下,学区等功能可能会被削弱。

总而言之,市场价格基本反映配套情况,很难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洼地,请记住,地段难以出洼地,但“笋盘”却可能在任何板块出现,与其抱着在地段区位淘便宜的心态,不如关注不时冒出的性价比房源更有意义。

如果没有明显偏好,150万预算内关注保值增值,那么我的关注因素是:区位》学区》小区品质。区位与配套一般是强关联,区位好的小区,周围配套一般也不会差;学区是短期最主要的因素,只要政策没有大的变动,房价就不具备崩盘的空间;而小区品质则不是主要关注的点,因为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小区品质很难实楼盘价值的实质提升。

这里强调一下,为什么没有把学区放在首位,这个就和预算有关。因为150万以内,所能购买的学区房基本上都是老破小,在双减政策中,老破小学区房会因为高溢价而面临一定风险,因此会影响学区因素的重要性,而150万以内预算,保值增值最关键的是区位因素,因为这个价位内主城区能够买的小区很难是次新小区,一般都是房龄超过10-15年的小区,对于这类小区,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区位,区位带来的交通便利,带来的配套优势,会成为其长期保值增值最主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