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齐鲁理工学院准确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以“双一流”和“双万计划”建设为契机,从强化教学督导“四员”职能、强固教学质量监控链条入手,扎实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校级督导队伍质量“内控”作用,以高质量教学督导赋能教育教学、助推转型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软实力,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见实效。
一、强化“质检员”职能,抓严合格性评价
齐鲁理工学院在全省高校率先实行总督学制,设立教学质量管理专门机构,实行“一常四专”监控机制,坚持常规性检查与专项督查、专题调研、专项评估、专项考评相结合,长反馈与短反馈相结合,全面推进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严把师资引进关。对于新入职教师逢聘必评、随聘随评,重在“三看”:看入职意向和专业经历,是否契合教育教学需要;看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准,是否具备教书育人资格;看发展潜力与专业愿景,是否具有人才后发优势。2020-2021学年,校级督导员先后参与对10批次80多名新教师的线上线下集中面试,重点推荐引进50名青年教师苗子,缓解了部分专业人才紧缺难题,优化了一线教师队伍素质结构。
严把岗前准入关。凡是新开课开新课的教师,不论资历、职称,坚持一视同仁,逢开必评、随开随评,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门。全力守住“三条线”:守住教学(业务)能力这条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守住课程思政这条红线,彰显“五育”并举;守住师德师风这条底线,防止“带病”上岗。本学年,校级督导对各教学单位推荐拟开课教师258人次承担的358门次课程进行课堂教学能力岗前合格性评价;同时,采取“1+3”组合式培养、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一对一诊断式帮扶等办法,持续对37名新开课青年教师进行BOPPS教学法等专业化培训指导。新入职教师岗前受训率、课前合格率均达到100%。
二、强化“巡视员”职能,抓实过程性评价
常规督导重实效,以常态促长效。采取“四不、两直、一即时”的办法,每周随机巡查课、随堂听评课、督查指导教研活动。坚持不定时间、不定路线、不定方式、不定对象,直奔课堂、直插一线,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面对面沟通交流,手把手帮扶指导,以随机性确保真实性,以及时性确保实效性。本学年内,校级督导人均巡查课达到48学时、听评课达到32学时、督查指导教研活动达到20周次,有效推动了教学管理正规化、教学秩序规范化。
专项督导重实证,以严查促深改。对于课程考核资料(试卷)、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等周期较长、观测点较多的教学环节,按照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要求,积极整合专家力量、发挥专家特长,实施集团作战、协同攻关;认真开展体检式、诊断式、点穴式精准督导,紧盯关键环节、核心指标,严查细抠质量问题,注重实证分析查原因、提对策。本学年内,校级督导实施专项督查11批次,查找反馈问题900多条,下达整改通知单123份,实现了质量保障“最后一公里”闭环。
三、强化“评审员”职能,抓好终结性评价
变单一评价为综合评价。一是“双评”互补。灵活采取等级制(ABCD四级制)评价与百分制评价两种方式,做到综合评级与综合评分互为补充、相互印证。综合评级重在分类评价、分层指导,督促指导其更好地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综合评分重在量化评价、细化落实,督促指导其精准地落实整改、持续改进。二是“双责”互查。树立“大质量”观,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全链条责任倒查机制,改变以往“简单就事论事”的单向问责做法,以质量问题责任倒查管理责任问题,通过“一案双查”确保直接责任与领导责任双追究。
变“独当一面”为“联评联审”。全面落实审核评估要求及指标体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坚持不搞包打天下、不搞独此一家、不搞一家之言;坚持从力量上联手、标准上联调、工作上联动,做到联审“一丝不苟”,联评“一以贯之”,联改“一抓到底”;变“单枪匹马”为联合督导,变“单兵作战”为“联合制胜”,变“独家播报”为“联合公报”。以评审力量的专业性、流程的规范性、指标的综合性,确保评审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
四、强化“导航员”职能,抓活发展性评价
评出问题导向。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边督导边反馈边调控,既通报问题,也督促整改,更关注持续改进;专门下达问题整改通知单,重点约谈主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明确整改责任、时限和要求,拉出大清单,签订责任状,以严明责任倒逼严格整改,着力纠偏正向、补齐短板。
评出价值取向。坚持以评促强、以评促优、以评促精,参与立项评审、结项验收等专项评价时,既看专业能力、更看发展潜力,既看现实需求、更看预期成果,既看含金量及创新点、更看实用性及可信度。强化源头把控,落实“四个严审”:严审研究背景与价值,确保有依据可推广;严审研究内容与设计,确保有创新可预期;严审项目安排与进度,确保有计划可执行;严审立项基础与保障,确保有支持可持续。
近两年,校级督导先后参与评审108个校级、12个省级教改项目立项申报书,审改完善20个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培育点、18个省级一流课程示范建设、5个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申报项目,均严格对照标准、务求宁缺毋滥,以专家水平彰显专业水准。
目前,学校已获批重点建设培育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18门省级一流课程(其中5门参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准立项2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