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旗帜》的主题思想

鲜红党旗

是朝霞点燃的一团火

令无数的目光

在凝聚的一刻奔腾

大型雕塑《旗帜》高高飘扬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五大主题雕塑雄伟矗立,震撼人心。《旗帜》气势如虹,深刻反映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国家发展的壮丽史诗与伟大征程,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树立起一面巍然的旗帜。《旗帜》雕塑通过深刻理解党的基本内涵,以雕塑艺术形式刻画党的光辉形象、彰显党的时代使命,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做到4个契合:第一,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相契合;第二,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所倡导的文艺为人民大众的最朴素的审美相契合;第三,与周边的党史馆的空间、环境相契合;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党旗的造型、尺度、空间、精神指向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相契合。

围绕“旗帜”的创作主题,塑造一面迎风招展的党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伟大历程而意气风发的气概。

《旗帜》的创作过程

《旗帜》雕塑由中国美术馆创作团队完成,主创、设计:吴为山;参加人员:安远远、殷小烽、邵晓峰、王远鹏、戚洪岩、刘松。创作历经两年半,前后易稿16次(如见图1-图5),从初创到最终完成,通过无数次研究、推敲、打磨、达到完善。其中也凝聚了电脑制作团队和大批工匠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心血。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正北侧中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在这里,需要做一组雕塑,当时定的题目是《丰碑》。我接到任务后,第一件事就是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首席总建筑师邵韦平作了很好的沟通。对建筑的空间、造型、风格以及建筑材质、墙体贴面,雕塑在广场的位置,雕塑和环境的关系,甚至对建筑雄伟高大的“气场”,我均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雕塑所处的位置,地形特殊,露出一个高达5米的坡顶,这是地下电影院的顶,像是广场上多余的部分,但是如果能利用好这个凸出来的造型,就可与《丰碑》雕塑相得益彰。正是根据这个地形,我决定将其做成雕塑的底座,当人们迈上一级级台阶走近雕塑,可从不同角度仰望这座《丰碑》。

丰碑是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丰碑,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引领全体中华儿女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当时我设计了三面旗帜,每面旗帜上都有相应的图案,表示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后来,根据整个建筑和广场空间环境以及党史馆性质的需要,雕塑被调整为一面旗帜的造型。这面旗帜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是方向,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从三面旗帜转化为一面旗帜,完成这个很重要的课题并不容易。因为三面旗帜在一起,互相之间有关系,会形成一种雕塑的空间感。而一面旗帜是一个平面,如何实现在这个平面上塑造空间,让光线照于其上,产生动感,既庄重雄伟,又灵动飘逸。特别是在这面旗帜中,还须蕴涵着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体现出鲜明的新时代特色。首先,我对党旗包含的元素,包括党徽在党旗中的位置等进行深入研究。我也多次专门到天安门广场去看升旗仪式。这是一种洗礼,特别是早晨太阳出来时红旗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的那种状态,使我想起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伟大进程。因此,这面《旗帜》最重要的特点,是飘扬时给人们的一种鼓舞。

我把《旗帜》的模型在电脑上做虚拟效果,模拟光照在上面的样子,找到最好的深浅度和曲线的变化节奏感。我还把《旗帜》的模型放在不同天气、不同时刻看效果,让人站在《旗帜》各个不同角度来看其光影变化,最后才逐步形成今天的这个造型。比如,早晨太阳升起,阳光直射党旗,其底下的投影所形成的线条感强烈而鲜明,这与正午阳光下相比就不一样。受光之后,产生的流动感也不一样。从早晨到下午,不同时间拍出来的《旗帜》效果都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这条线比较鲜明,有时候这条线比较柔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旗帜》置于各种环境下不断试验的原因。

在《旗帜》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不但在电脑上不断推敲设计模型,而且到工厂跟锻工一起去锻造、敲打。当时由于工期比较紧,有人提议用机械的方式来锻造、生产,我没同意。我说机械把握不了弧面,要用人工锻造,所以有近50个工人24小时连续加班。我去跟他们一起去敲弧面。用大锤敲打,机器和人工敲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就像做西装、皮鞋一样,人工做和机械做相比,其黏合度、缝线是不一样的。所以宁可多花时间,不但用手工方式来锻造艺术精品,而且要用心、用情来锻造,要在这面党旗中充分体现工艺的精湛和精妙。在锻造不锈钢的每个锤声里,寄托着我们对党的忠诚、对这面永远飘扬的旗帜的期待。

为了更好地把握尺度,我们还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先后做了《旗帜》的两个模型,均1:1大小,目的在于研究究竟多大尺度才合适于广场空间。

锻造旗面用了3个多月,里面的支架钢管全是不锈钢的,然后焊接支架,再用大吊车把锻造好的旗面吊起来,一片片焊好。焊好以后,还要多次锻造,再把焊接好的地方磨光。在河北张家口的一个工厂里,组装成完整的《旗帜》后,再分成五大块,运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在现场将《旗帜》拼接、组装、焊接、打磨与喷漆。现在,这面《旗帜》像一个整体一样光滑、流畅、圆润,很不容易。

一面散发着新时代精神气息的《旗帜》立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旗帜》的艺术特色

《旗帜》雕塑的整体造型庄重、朴素、概括、简洁,一目了然,蕴含着强烈的精神指向,既是永远向前的党旗,也是一座永恒的丰碑。从平面到立体,从“具象”的党旗到具有抽象意味的《旗帜》雕塑,这是形式创造过程,是一个由理念、信念转化为视觉造型并通过造型升华为崇高,继而坚定信仰的过程。因此,调动一切艺术手法,通过形态、体量、材质、色质等要素表现这一宏大主题,是充分彰显艺术特色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在这形式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历程,她是党史的形象表征。

风展红旗如画,《旗帜》具有鲜明的造型辨识度。雕塑总高8.1米(含1米高的汉白玉基座),金色的党徽光辉夺目。几个细节都有特殊寓意:一、数字的寓意。《旗帜》的基座高1米,旗帜部分高7.1米、长21米,象征1921年7月1日。二、红色寓意血染的风采。当参观者走近《旗帜》时,会被这一片大红色感动,火红的党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紧跟党、抛头颅洒热血的象征。三、流动的光影效果。造型以强健的刚性与和畅的美性相结合,雕塑外部以不锈钢板材进行手工锻造,以微妙变化的弧面、曲面、平面构成明快、爽朗的体面,形成流畅富于韵律的线条,将起承转合、跌宕回旋的节奏和雕塑的块面、体积、空间融合在一起。由于受光面的不同,使得阳光照射后产生不同的光影,具有流动感,象征不断砥砺前行。

雕塑的座台高5米,由32级台阶构成,端庄厚重。当人们拾级而上,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党旗的神圣与肃穆,《旗帜》前面有两三米宽的平台,人们可在这里举行宣誓等活动。

《旗帜》最西侧的线的斜度约为36°,这是一种向前进的势态,表示旗帜永远向前。对于《旗帜》的下部,有人建议让其飞扬起来,但是我们的设计没有这样处理,因为《旗帜》并非立于平地上,而是在一个5米高的座台上,人们从远处看《旗帜》时,一定是高高飘扬起来的,所以我并未做成一面下部也上扬的《旗帜》。雕塑根植于大地,体现了一种丰碑的性质,丰碑不是扬起来的,是立于大地而升起来的。所以《旗帜》是一座升腾起来又立于大地的丰碑,既是一面旗帜,也是一座丰碑。这面旗帜是党的形象,是党的化身,既高高飘扬,又从大地上升起。这个重要创意象征着,党从人民中来,党好比旗帜,人民好比土地。党引领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向前。在远处看,《旗帜》是升起来的;在跟前看,《旗帜》是立于大地的。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年,这是人民给她立的一座丰碑,是历史给她立的一座丰碑,也是以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党史为基础的在新时代再出发的象征,所以在《旗帜》的设计中,要用好线条,线条是整个作品的灵魂。线条要有流畅感、强劲感与节奏感,要有不屈不挠的上升感与一往无前的力量感。

《旗帜》的外轮廓非常重要,不是一个单边的外轮廓,而是双边的外轮廓,因为我做成了一面有厚度的旗帜。其顶面是一个斜面,可以看到有两条线形成向前走的动势。这两条线还是在天空和雕塑之间的一个交界线,是一条重要的线。

就《旗帜》的“体”而言,既庄重、厚重、大方,又与线条的灵动性、飘动性相呼应。每个体块是要有分量的,线条体现红旗的“质”,红旗的“量”是指其厚重感、分量感,这个分量源自其历史丰碑性。

从《旗帜》侧面看,有很大的倾斜度,实际上也就是让人们在看《旗帜》时,有一种仰望感。在《旗帜》上,没有一个面是平的,都是有起伏的、有弧度的。因为有弧度的面,才有张力;有弧度的面,才能产生光线的变化。若是一个平面,光照在上面是平淡的。而有了弧面,光照上去则是流动的,并会随着光的流动产生不同的光影变化,使这面旗帜具有一种视觉的动感。

《旗帜》雕塑的色彩略微深于党旗的红色。因为阳光照射后,会使红色变淡,视觉效果可能会弱一些,所以我把雕塑的颜色加深了。而且,雕塑与环境和谐一体,红色的《旗帜》、绿色的植物、白色的汉白玉基座与台阶,三色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产生明快大方的视觉美感。

对于这件雕塑的艺术性,尤其是以抽象形式表现党旗的精神,许多美术家、理论家、设计家为之产生共鸣。在旗帜创作与完善过程中,邵大箴、冯远、范迪安、许江、徐里与马锋辉等艺术界同行,对于《旗帜》的抽象意味以及在抽象中包含的意蕴,均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尚辉在解读这件雕塑作品时说:“她很具象,因为人们熟悉的党旗符号性特征得到了真挚而饱满的呈现;她很抽象,因为她体现了形与体、线与面、动与静之间多重关系的和谐完美,是有形式意味的抽象组合。”

《旗帜》雕塑的创意在于巧妙运用具象到抽象的转换,将具象旗帜转换为曲与直的变奏,既通过造型语言本身隐喻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也形象地展现了无数共产党人高擎旗帜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而《旗帜》在纵向上微微前倾的立面,也减弱了观众因视距不同而带来的视感变化,不论走到多远,这面《旗帜》始终向你招展,始终给你以向上奋发的崇高激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造,百年以来,中国美术的创造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是以美铸史的创造;是五千年文明史上,既独特、鲜明,又光辉灿烂的创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兼容并包,中西合璧,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国精神的实质。因此,她是永载史册的。

此外,由于党旗非常鲜明,具有标准尺度,如何把大家非常熟悉的党旗做成一件雕塑艺术品,用雕塑艺术来传达党旗的价值?这是我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也是艺术创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家都知道我是写意雕塑的理论首创者,我的写意雕塑创作,以前主要集中于人物雕像。我做过很多纪念碑雕塑,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雕,里面就有抽象的元素。南京渡江纪念碑、香山革命纪念馆中的雕塑大部分则是具象的,也有抽象,以及包含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譬如,南京渡江纪念碑里有一个《千帆竞渡》的雕塑,我做的是五星红旗,用一种非常艺术的方式来体现。所以我无论是做党旗还是做国旗,其中都运用了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次跟我以往的写意雕塑不一样,《旗帜》具有强烈的抽象感。从艺术角度看,是抽象的;从具象角度看,是一面旗帜。所以是通过抽象来表现具象,表现大家都熟悉的一面党旗,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与符号来表现大家所熟悉的党旗,具有很大的难度。既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要有一目了然的党旗形象。最难的是在最简洁中表现最丰富的东西,最难的是在一个平凡的事物中表现深刻的思想性、精神性,最难的也是在一个具体的事物中体现其艺术性。

今天的艺术家,如何将自己的艺术在这个时代发光?我认为,艺术家首先要尊重这个时代、理解这个时代、融入这个时代,作品才能被这个时代所认同。今天的艺术家还要经常体验生活。体验生活不只是到乡下去,因为体验生活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就是最好的,你不体现这种精神怎么行? 因此创作这些作品,我们还要站在三个角度来看:一是领导者的角度,二是欣赏者的角度,三是评审者的角度。首先,领导者的角度,站位要高;其次,站在群众的角度,是要用平常心态来看待这个作品,所以作品的艺术性要建立在大众审美的基础上,要建立在人民喜闻乐见的基础上。就好比《党旗》这件作品,艺术高度要站在党的立场,不能完全借用现代主义的抽象艺术形式,脱离群众而自说自话,从而失去了党旗的性质。至于评审者的角度,就是要站到历史的坐标来看,要站在一个让同行挑剔的角度。立足以上三个角度,就可使艺术作品在新时代产生广度、温度和深度。另外,还要清楚地理解当前艺术创作所处的三个语境,即时代的语境、历史的语境、创作这件事情本身性质的语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引领和倡导的大众审美。

面向未来的《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这是一面不忘初心的旗帜,这是一面砥砺前行的旗帜,这是一面永葆革命本色的旗帜,这是一面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旗帜!

一百年后,一千年后,以至于更遥远的未来,这面伟大的“旗帜”依然飘扬。这面旗帜意义重大,因为她是方向的引领,是革命的希望,这面旗帜是从建党初始我们党的所有方向、路线,旗帜就是一个方向。所以在这里创作这样一个作品,她要有标志性、符号性,要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要体现党的本质、党的初心,要体现可以战胜万难险阻的一种气概。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将更加辉煌。我们的美术创作也将反映和表现这一个一个的辉煌。党和人民造就艺术家,艺术家也注定为时代立碑,为人民抒怀……

“飘动”的《旗帜》

是纪念碑昂扬与飘动之翼

是丰碑

也是新的起点

是我们再出发

再迈进的视觉符号和精神力量

图1 《丰碑》雕塑模型1

图2 《丰碑》雕塑模型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旗帜》雕塑手稿

图4 《旗帜》雕塑模型

图5 《旗帜》雕塑,高7.1米、宽21米、厚1.45米

立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

创作单位:中国美术馆

主创、设计:吴为山

参加人员:安远远、殷小烽、邵晓峰、王远鹏、戚洪岩、刘松

更多精彩阅读

合作推广、交流、分享

联系电话:15901436856、15110287188

微信:diaosupindao

邮箱:diaosup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