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正确地与抑郁症患者交流?这对于患者的亲朋好友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他们往往想关心、安慰、鼓励患者,不料一开口就激怒了患者,还可能使彼此的关系出现嫌隙。

尤其是患者的父母,他们经常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说的话总是惹得孩子大发脾气,甚至打人毁物?有的孩子一看到父母张嘴就觉得烦,甚至不愿意与父母在同一个空间相处。

以下基于多年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尤其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的临床心理干预经验,我们总结了抑郁症患者最烦听到的3句话

这些话不仅帮不上忙,还可能会往抑郁症患者的伤口上撒盐!

第一句:“没什么大不了的,都过去了,你要想开点,你要学会放下”,在他听来,这是在指责他心胸狭隘,小心眼,心里记仇。

第二句:“你要坚强一点,你肯定会好起来的”,在他听来,这相当于指责他太脆弱、抗压能力太差,玻璃心。

第三句是大杀器,杀伤力巨大,那就是“都是为了你好”,尤其是涉及到父母或者老师给他带来的心理创伤时。

在他听来,这不仅是指责他不懂得理解和感恩别人,任性,而且特别容易激活他遭受过的心理创伤,导致情绪大爆发。

这些“正确的废话”为什么容易激怒抑郁症患者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抑郁症患者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长期自卑、压抑,形成了敏感、多疑、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的偏执型人格,所以非常容易从负面的角度去解读别人的话。

第二,“正确的废话”极有可能无意间激活、并强化了抑郁症患者曾遭受的心理创伤,加剧其负性情绪,甚至情绪崩溃。

除了视频里提及的3句话之外,很多抑郁症患者留言进行补充,比如:

“你才多大能有什么烦恼”、

“你怎么这么矫情,多大点事”、

“想想你的家人跟朋友,你对得起他们吗”

不少孩子们反馈,很多父母爱说这句话,“我都是为了你好”。很多没有患病的孩子听到这句话也烦,就更别说抑郁症患者了。

抑郁症患者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遭受过源于父母不当教育造成的心理创伤。最常见的之一就是父母站在大人的角度,逼迫他们做不想做的事,比如上补习班、大量做题、剥夺玩耍的时间等等,还苦口婆心地说“都是为了你好”。

父母的初衷当然是为了孩子好,但方法不得当,没有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不断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期累积下来,孩子的内心早已伤疤累累,再次听到这句话时马上就有条件反射,过往的心理创伤瞬间被激活,所以非常厌烦、愤怒。

有些孩子实在忍受不住了,还会生气地回怼,“我不需要你对我好!”

很多父母非常吃惊,感到难以置信。部分父母也被激怒,对孩子破口大骂,指责他们是“白眼狼”“大逆不道”,亲子之间发生剧烈冲突。这部分父母实在无知、愚昧!

其实,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孩子能回怼,及时把负性情绪释放出来,总比一直隐忍、憋在心里好。如果一直把负性情绪和扭曲的认知积压在心里,久而久之很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甚至发生悲剧。

最典型的是“北大学子弑母案”的凶手吴谢宇。吴谢宇的母亲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尤其是丈夫去世后,她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对孩子寄予厚望。

很可能她在教育吴谢宇时,也曾反复说过“都是为了你好”这一类的话。甚至可能在吴谢宇的父亲去世后,曾说过“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跟着你爸去了”这样的话。

如果真的说过,这些话会对吴谢宇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成为其发展为偏执型人格障碍、最终弑母的心理根源之一。

所以父母千万不能动辄就对孩子说“都是为了你好”。我们在其他平台上发布这个视频时,尤其在大受年轻人、青少年群体欢迎的B站(哔哩哔哩)上,很多网友留言:就算没有得抑郁症,我也很讨厌爸妈讲这句话。

父母们一定不要总用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方式去对待孩子,更不要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和负性情绪,否则极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还有,很多父母说,有时候我们想跟孩子说一些有益的道理,或者指导他们更好地做事情,语气也很平和,但孩子就不爱听;可要是换了别人来讲,他们一下子就好像听进去了。

人们常说的“老师说一句话,胜过父母的千言万语”,多数情况下的确如此,这是为什么呢?

这也是因为父母曾对孩子造成过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经常对孩子唠叨、否定、指责、说教,孩子非常厌烦。导致孩子一看到父母摆出正经脸,马上产生负性情绪,根本静不下心来听,也不愿听,父母要意识到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权威性。

所以,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不愿听自己说的话,这提醒亲子关系已经比较恶劣了。父母千万不要指责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更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跟他们作对比,不仅因为会给孩子带来持续的压力,部分孩子心目中可能羡慕别的同学有“别人家的父母”呢!

父母当务之急是抓紧时间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调整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至少要做到以下这4点:

第一,父母先掌握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更好地解读孩子言行举止背后的心理规律,避开孩子内心的敏感点,不再继续对其造成心理创伤;

第二,父母要尽可能回想过往曾对孩子造成哪些心理创伤,并针对这些事件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具体地说出自己将会如何改正;

第三,不是道歉了亲子关系就会马上缓和,在孩子心理创伤未得到修复之前,就算孩子原谅了父母,那也仅仅是理性上原谅。

在创伤被激活时,孩子仍会对父母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翻旧账、指责父母,甚至说一些刺耳的话。父母要对此有心理准备,切勿指责孩子,并需要持续、长久地付出行动,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改变,亲子关系才会逐渐改善。

第四,初步改善了亲子关系后,父母与孩子交流时,要懂得良性沟通三部曲——共情、倾听、积极引导。不要一上来就说自己的意见,给出指导方法,而要先从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出发,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

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孩子逐渐会建立对父母的积极的条件反射,看到父母时、听父母的声音时,内心是平静的,甚至有点愉悦。他们自然就会从正面解读父母说的话,亲子关系和沟通模式进入良性循环;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还能明显地加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