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矛盾,弱化一步就是和解,激化一步就是战争。】

1

先讲事实,再谈法理。

一场“拖拽事件”,把西安地铁送上了热搜。

2021年8月30日下午17:38左右,西安地铁3号线列车上,两名乘客发生争执。

随后,地铁保安进行劝阻,劝阻未果,保安强行将女乘客拖拽拉下地铁,在拖拽过程中,扯坏了女乘客的衣服,致使该女子“衣不蔽体”。

正是因为这一粗暴的拖拽行为,将西安地铁,推到了风口浪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交通运输部官微:已上报“西安地铁安保拖拽女子”事件,正在处理_直击现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网友的群情激愤,媒体的断章取义,让这一起社会公共事件的探讨话题,成功地被带偏了。

原本应该是公民人权和地铁安保员“文明执行公务”的事,现在几乎是全网一边倒地上升到了“女权男权对立”。

部分网友喜欢跟人网络干架,某些媒体深知互联网流量密码,简单地一起“粗暴执法”事件,哪里足够吸睛上热搜,一定要配合“撕扯衣服”、“涉嫌猥亵”这些男女对立的话题,才足以引爆全网。

我很好奇,假如被拖拽扒掉裤子的,是一个男乘客,媒体的煽风点火、群众的愤怒值,还会不会像现在这般占据热搜高地?

公众失了理智、媒体失了公允,社会戾气,才会恶臭到今天这个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先说个人观点,地铁保安有错。

因为是两个乘客发生矛盾,而据当时在场的“目击证人”所说,应该是女子打电话声音大了些,引起了部分乘客不满,然后是一男子和该女乘客产生摩擦冲突,随后男子弄坏了女乘客的雨伞。

多方拍摄的视频里,女子大喊“加我微信赔钱”,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点。

所以,单就双方矛盾来说,两人都有过错。

地铁保安的职责,应该是调解双方矛盾,安抚情绪,即便是调解未果,也应该通知地铁方面报警处理,现场控制好两人的情绪,以防发生过激冲突,在下个站点或者终点站,等候警察前来协调处理,这才是正常的处理事件流程。

何以,保安直接拖拽乘客?衣服都撕扯烂了,还在那里跩人?

反过来拷问一句,假如这个乘客是一个彪形大汉,保安还敢直接拖人吗?假如是一个垂暮老人,拖拽的时候老人摔倒甚至摔死了,保安负得起责任吗?假如是一个外国友人,保安还会不会拖拽?拖拽了一个外国乘客,在国际舆论上会引起怎样恶劣的影响?

保安处理问题的方式有错,西安地铁作为运营方和管理者,自然也就难辞其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保安、网友、媒体,似乎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

这原本是一起简单普通的纠纷事件,它不是严重的危害公共安全极端事件,处理的方式应当是“口头教育”为主,何来强制暴力手段处理?

一群人对着女乘客喊打喊杀,这姑娘是带着刀枪剑棍还是背着炸药去炸地铁了?

真要是劝导失败,保安上车看着女乘客,报警等候下一个站点的警察来处理,不行吗?

再者说,现实生活中,即便是警察执法, 大家有见过拖拽犯罪分子扯掉衣服的吗?

一般先是口头警告,三次警告无果,再喷辣椒水,遇到暴力抗法袭警的,也是直接扑倒在地铐上手铐,两个警察架着带走,也没见警察直接拖人。

警察的执法权都不能违背人权,地铁保安的工作职责,难不成还凌驾在警察执法权之上?

罪犯都有人权,女乘客比罪犯还可恶?

3

保安的错误处理方式,是这起事件的导火索。

拍摄视频不打马赛克的网友,有那功夫拍视频,怎么没人上去当个和事佬?视频不经处理直接发到网上,衣不蔽体的女子就这样被几亿人在线观看,这算不算是二次伤害?

主流媒体的吸睛报道,都把话题往男女性别上引火,这算不算是作恶帮凶?

而后,西安地铁的官方通报回应,更是避重就轻、傲慢姿态,将这起事件彻底地推进了油锅里。

西安地铁的其他微博运营人员,还急火火的在线怒怼网友...

保安点火,网友、媒体、官博运营人员,忙着天添柴加火。

所有人都陷入了这一场畸形的网络舆论骂战,没有多少人想着冷静处理好这件事,也好为将来潜在发生的同类事件,敲一个警钟。

愤怒的情绪是最好的流量宝盒钥匙,理智的观点是无人问津的稀有物种。

“车站工作人员及时报警协助处置。随后该乘客在安保人员的陪同下,抵达目的地后自行离开,未对后续车厢内乘车秩序造成较大影响。”

既然已经报警协调处理,为什么还要强行拖拽?

既然认定女乘客违法扰乱了公共秩序,为什么不送去警局行政拘留,而是让她自行离开?

既然后续未对乘车秩序造成较大影响,女乘客的过错问题解决了,她的人权问题,谁来给她一个回应,是不是也有人欠她一个道歉?

4

和谐社会,文明城市,原本的初衷是希望所有公民都能够彼此互谦互让相互体谅,可是随着喷子的猖獗、少数群体的狂妄、官方微博的傲慢,导致了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充满歪风邪气。

车上有那么多乘客,没人劝阻平息事件,视频拍到了网上,“衣不蔽体”引爆全网;

保安原本应该是去调解弱化矛盾的,结果生拉硬拽出了一个“衣不蔽体”,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媒体本应该是客观公正报道陈述事实,以此为鉴警示后来人的,结果媒体自己歪了屁股成功转移注意力,把矛盾扩大到了男女性别对立上;

官博最后的通报,应该是安抚各方情绪、承认不当之处、加强日后管理的,结果轻飘飘地来了一句“感谢热心乘客对地铁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就完事了。

为什么两个人的骂战,最终冲上了微博热搜榜上10亿讨论量?还占据了知乎热搜榜第一?

义务教育普及了这么多年,民智开化倡导了这么多年,在和谐社会的文明城市宣传标语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平等对话?

@西安地铁,你还记得上一次公开道歉的“创可贴”事件吗?

上一次,是形式主义表演;这一次,是官僚主义作风。

和谐社会里的文明城市,不应该是今天这个样子。

以后再遇到这类事情,咱也尊重点人权,也给别人留条裤子,毕竟,ta是守法公民,不是犯罪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