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经步入超老龄社会,为了缓解养老金及劳动力不足的压力,今年四月份,酝酿了多年的《改正高年龄者雇佣安全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日本人70岁退休已经有法可依。该法虽然没有强制效力,可是按日本政府以往的操作惯例,日本人工作到70岁将是一项义务。日本政府屡次延长退休年龄,为高龄老年人创造工作便利,正向他们提出的“终身不退休”计划逐步迈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这种状况呢?少子老龄化现象造成无退休社会日本65岁以上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严重。按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老龄化率)高于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比例大于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超过21%就被称为“超老龄社会”。2020年日本老龄化率高达25%,日本迈入“超老龄社会”达14年之久,已经处于深度老龄化了。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银发一族工作的场景,过度老龄化已成为日本的“国难”。面对劳动年龄人口短缺,日本政府为了缓解用工荒,维持经济持续发展,采取了开源节流之策。开源就是鼓励生育和移民,但都收效甚微;就只好在节流上做文章,因此日本政府出台多项举措,保障企业及老年人的权益,推动企业雇用老年人,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现在在日本65岁以上老人还在工作的人数占总人口的7%,老年人创业人数占据总创业人数的三分之一。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两个比例还会再创新高,高龄工作人员将是日本常态。养老金储备不够,也是老年人继续工作的原因。日本是世界经济和人口大国,经济总量名列世界前三,可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发展速度也已经步入到慢车道,经济放缓,这让老年人对老年生活和前景焦虑不安;日本完善的医疗福利体制和日本人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日本跃居世界长寿国家之首。2020年代日本百岁老人高达八万之多,这既加大了老龄人口的基数,同时也加剧了个人及社会养老金的短缺。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压力迫使老年人通过参加工作,减少消费来开源节流。国际上将育龄期间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作为考核某一国或地区的总和生育率标准,该数如果低于2.08将无法维持现有人口。因总和生育率的下降带来的该国或地区新生儿占总人口比例持续下降的状况被称为少子化。2020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为1.34,新出生人口为84.83万,再创历史新低,新出生人口已经连续五年减少,成为有人口统计记录以来最少的一年,少子化社会已经困扰日本十多年了。长寿既成事实,日本政府只要提高生育率,青黄不接的状况就会改善,可是由于生存的压力,生活观念的改变,许多日本人选择不婚、晚婚或者丁克,这些都造成新生儿数量的锐减,从而导致少子化越来越严重。生得少,参与缴纳养老金的人也少,所缴金额将远远低于无法支付的养老金的金额,那么将给日本财政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不采取措施,养老储蓄金将在三十年后枯竭。少子化助推老龄化的加剧,老龄化社会将向老龄社会、超老龄化社会过渡。日本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走到现在这个困境的。日本人不婚、晚婚或者丁克的生活常态,造成其可以依赖的人少,孤独会促使其继续工作,这样既避免了与社会脱轨,又摆脱了突然退休带来的焦虑与孤独,还缓解了养老金不足的窘境。这也就有了日本随处可见“老夫常发少年狂”的场面。再者老年人参加工作可以缓解劳动年龄段就业者的工作压力,避免竭泽而渔导致处于劳动年龄段的就业者过劳死的局面。少子老龄化是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原因,那么日本的少子化、老龄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少子化产生的原因生与老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如果一个国家总和生育率低,而65岁以后的老人因为当今医学条件和生活水准的提高,寿命却得到极大提高,此消彼长,少子化现象就产生了,这是少子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日本少子化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才能结合本国情况,在人口结构上作出及时的政策调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这样才具有现实意义。那么日本少子化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造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01政府的重视、先进的医疗技术及完善的孕前、孕中、孕后配套措施,致使日本婴儿存活率超高,位于世界之首,原先那种通过多生孩子来防止小孩夭折观念已经不复存在,少生就会带来日本的生育率下降。02大城市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产生了集群效应,导致流入城市的人口过度集中,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就会造成房价过高、托育保育设施不足、学位紧张等城市病,这些都会加大了育儿成本。面对生存压力,年轻人只能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生活方式:不婚、晚婚。由于大城市就业机会相对较多,配套设施也较为完备,致使中小城市的年轻人口持续流向大城市,这种现象不断地迭代,就会产生超大城市。日本东京圈和大阪圈就是这种现象的产物,东京圈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约4000万,大阪圈也位于全球大城市第七,人口超过2000万。年轻人在这里承受着住房、工作、家庭的多重压力,还要饱受泡沫经济幻灭后经济萎靡不振的影响,这些降低了年轻人的生育欲望。日本也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度,曾几何时也是以家作为单位的。可是后来受城市化、工业化、西化等的影响,血缘关系逐渐淡薄,个体意识逐渐增强,那种靠大家庭长辈帮衬养育后代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根本转变,女性育儿的负担相对加重,女性就要在家庭主妇和职业女性中作出选择。女性是影响下一代的决定因素,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了投身工作,特别是高学历女性,她们在经济上、思想上独立,认为离开男人也照样活出精彩,个体独立让她们偏离了相夫教子的传统。日企的终身雇佣、年功序列等制度,让企业员工仿佛与企业签署了“卖身契”,企业员工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打理个人问题,这些会导致日本人不婚、晚婚、不生育人群的增加。自从泡沫经济刺激后,日本经济疲软,好多无业者成了啃老族,由于在社会上碰壁过多,他们宅在父母家里,从中寻找儿时的快乐,他们在虚拟空间里打发时间从而寻找自己存在感。让这些人生如梦者回到现实去谈婚论嫁是侈谈。日本年轻人中有些受个人自由、不婚主义的西方文化影响;有些因社会原因造成心理畸形,性取向扭曲;有些因无法面对恋爱中的儿女情长、恋后锅碗瓢盆的烦琐,产生了恐婚症。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养儿防老”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让很多日本人选择不婚、丁克的原因。商品同质化严重,好多商家只能靠价格战才能勉强生存,因此其雇佣的劳动者获得的报酬减少。大城市因为“人满为患”,房价、房租都因房子的稀缺而年年攀升,这占据了劳动者工资的大头,有些劳动者甚至为了争得一席之地,根据各自的作息时间分时同床来降低房租成本。这样就会造成生活必需品虽然价格低廉,但是育婴环境却高昂无比,甚至一床难求,有的甚至在公共场所栖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日本经济最为强盛的时期,当时的就业者因为经济繁荣赚取了财富,现在他们已经七十开外了,平均存款超过3800万日元(约257万人民币)。因为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他们对未来生活感到不安,于是捂着钱袋子低消费,在他们的影响下,现在的年轻人也在效仿他们,日本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的想法也泡汤了。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日本这三架马车跑起来都很吃力,国民也感到钱途无望,越发不敢消费,乃至有些年轻人宁愿储蓄养老钱也不愿走向婚姻的殿堂,更别说生儿育女了。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日本总和生育率过低及日本人长寿造成了老年人在总人口中占比过高,这是日本多年处于老龄化社会的根本原因。2020年日本人平均寿命为83.7,排在世界首位,日本平均寿命已经多年位列世界前十了。日本人低生育率、长寿,让日本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其实日本政府针对少子化、老龄化的现实条件,也尝试过通过移民来增加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这样既可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又可降低老龄化的程度。可是日本人较为排外,以至于至今日本也没有出台关于移民的政策,也阻挠了日本政府通过移民来改变少子老龄化社会的途径。面对少子老龄化社会,日本政府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也做了很多努力,除了打造无年龄限制、无年龄歧视工作环境外,还提高老年人各方面待遇;在育儿方面也制定了专门的法律,规范了收费标准,创设了儿童津贴,完善了婴幼儿设施,开设放学儿童俱乐部,让育儿服务更亲民,还为幼儿成长的每个环节做了规划,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这些对鼓励生育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力争总和生育率达到1.8;为了缓解大城市病,全力构造地域共同体,鼓励回乡创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激发企业活力;开发银发产品,刺激银发消费,打造急性生态;促进机器人与市场结合起来,打造专业机器人。这一揽子改革,虽然不能一下子改变日本少子老龄化的现状,但是却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总和生育率的提升,机器人的补充,产业的调整,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将得到很大缓解。随着城市与工业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日本是最早迈入老龄化的国家,老龄化程度居于世界首位,日本为应对少子老龄化社会也研究颇深,而我国也将面临类似的挑战,分析日本少子老龄化产生原因,研究日本应对少子老龄化策略及成效,以邻为鉴对我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尽管日本大刀阔斧对少子老龄化现状进行了改革,但其总和生育率却没有太大的改观。而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已经二十几年了,也即将迈入老龄社会,虽然有日本的前车之鉴,我国也采取了很多策略,譬如刚颁布的开放三孩政策。但人口结构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他是一个盘根错节的系统工程。少子老龄化是我们正面临的活生生现实,再看看日本,无退休社会,或许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宿命。或许若干年后,日本街头50多岁的老人搬行李,60多岁的老人送快递,70多岁的老人开出租的场面,在我国街头也会出现。我们还是挺起脊梁,面对笑容,迎接五十而知终身劳动光荣的天命吧!

日本已经步入超老龄社会,为了缓解养老金及劳动力不足的压力,今年四月份,酝酿了多年的《改正高年龄者雇佣安全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日本人70岁退休已经有法可依。该法虽然没有强制效力,可是按日本政府以往的操作惯例,日本人工作到70岁将是一项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政府屡次延长退休年龄,为高龄老年人创造工作便利,正向他们提出的“终身不退休”计划逐步迈进。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这种状况呢?

少子老龄化现象造成无退休社会

日本65岁以上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严重。按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老龄化率)高于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比例大于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超过21%就被称为“超老龄社会”。

2020年日本老龄化率高达25%,日本迈入“超老龄社会”达14年之久,已经处于深度老龄化了。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银发一族工作的场景,过度老龄化已成为日本的“国难”。

面对劳动年龄人口短缺,日本政府为了缓解用工荒,维持经济持续发展,采取了开源节流之策。开源就是鼓励生育和移民,但都收效甚微;就只好在节流上做文章,因此日本政府出台多项举措,保障企业及老年人的权益,推动企业雇用老年人,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

现在在日本65岁以上老人还在工作的人数占总人口的7%,老年人创业人数占据总创业人数的三分之一。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两个比例还会再创新高,高龄工作人员将是日本常态。

养老金储备不够,也是老年人继续工作的原因。日本是世界经济和人口大国,经济总量名列世界前三,可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发展速度也已经步入到慢车道,经济放缓,这让老年人对老年生活和前景焦虑不安;日本完善的医疗福利体制和日本人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日本跃居世界长寿国家之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代日本百岁老人高达八万之多,这既加大了老龄人口的基数,同时也加剧了个人及社会养老金的短缺。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压力迫使老年人通过参加工作,减少消费来开源节流。

国际上将育龄期间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作为考核某一国或地区的总和生育率标准,该数如果低于2.08将无法维持现有人口。因总和生育率的下降带来的该国或地区新生儿占总人口比例持续下降的状况被称为少子化。

2020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为1.34,新出生人口为84.83万,再创历史新低,新出生人口已经连续五年减少,成为有人口统计记录以来最少的一年,少子化社会已经困扰日本十多年了。

长寿既成事实,日本政府只要提高生育率,青黄不接的状况就会改善,可是由于生存的压力,生活观念的改变,许多日本人选择不婚、晚婚或者丁克,这些都造成新生儿数量的锐减,从而导致少子化越来越严重。

生得少,参与缴纳养老金的人也少,所缴金额将远远低于无法支付的养老金的金额,那么将给日本财政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不采取措施,养老储蓄金将在三十年后枯竭。

少子化助推老龄化的加剧,老龄化社会将向老龄社会、超老龄化社会过渡。日本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走到现在这个困境的。

日本人不婚、晚婚或者丁克的生活常态,造成其可以依赖的人少,孤独会促使其继续工作,这样既避免了与社会脱轨,又摆脱了突然退休带来的焦虑与孤独,还缓解了养老金不足的窘境。这也就有了日本随处可见“老夫常发少年狂”的场面。

再者老年人参加工作可以缓解劳动年龄段就业者的工作压力,避免竭泽而渔导致处于劳动年龄段的就业者过劳死的局面。

少子老龄化是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原因,那么日本的少子化、老龄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子化产生的原因

生与老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如果一个国家总和生育率低,而65岁以后的老人因为当今医学条件和生活水准的提高,寿命却得到极大提高,此消彼长,少子化现象就产生了,这是少子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日本少子化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才能结合本国情况,在人口结构上作出及时的政策调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这样才具有现实意义。

那么日本少子化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造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

  • 01

政府的重视、先进的医疗技术及完善的孕前、孕中、孕后配套措施,致使日本婴儿存活率超高,位于世界之首,原先那种通过多生孩子来防止小孩夭折观念已经不复存在,少生就会带来日本的生育率下降。

  • 02

大城市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产生了集群效应,导致流入城市的人口过度集中,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就会造成房价过高、托育保育设施不足、学位紧张等城市病,这些都会加大了育儿成本。

面对生存压力,年轻人只能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生活方式:不婚、晚婚。

由于大城市就业机会相对较多,配套设施也较为完备,致使中小城市的年轻人口持续流向大城市,这种现象不断地迭代,就会产生超大城市。

日本东京圈和大阪圈就是这种现象的产物,东京圈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约4000万,大阪圈也位于全球大城市第七,人口超过2000万。年轻人在这里承受着住房、工作、家庭的多重压力,还要饱受泡沫经济幻灭后经济萎靡不振的影响,这些降低了年轻人的生育欲望

日本也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度,曾几何时也是以家作为单位的。可是后来受城市化、工业化、西化等的影响,血缘关系逐渐淡薄,个体意识逐渐增强,那种靠大家庭长辈帮衬养育后代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根本转变,女性育儿的负担相对加重,女性就要在家庭主妇和职业女性中作出选择。

女性是影响下一代的决定因素,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了投身工作,特别是高学历女性,她们在经济上、思想上独立,认为离开男人也照样活出精彩,个体独立让她们偏离了相夫教子的传统。

日企的终身雇佣、年功序列等制度,让企业员工仿佛与企业签署了“卖身契”,企业员工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打理个人问题,这些会导致日本人不婚、晚婚、不生育人群的增加

自从泡沫经济刺激后,日本经济疲软,好多无业者成了啃老族,由于在社会上碰壁过多,他们宅在父母家里,从中寻找儿时的快乐,他们在虚拟空间里打发时间从而寻找自己存在感。让这些人生如梦者回到现实去谈婚论嫁是侈谈。

日本年轻人中有些受个人自由、不婚主义的西方文化影响;有些因社会原因造成心理畸形,性取向扭曲;有些因无法面对恋爱中的儿女情长、恋后锅碗瓢盆的烦琐,产生了恐婚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养儿防老”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让很多日本人选择不婚、丁克的原因。

商品同质化严重,好多商家只能靠价格战才能勉强生存,因此其雇佣的劳动者获得的报酬减少。大城市因为“人满为患”,房价、房租都因房子的稀缺而年年攀升,这占据了劳动者工资的大头,有些劳动者甚至为了争得一席之地,根据各自的作息时间分时同床来降低房租成本。

这样就会造成生活必需品虽然价格低廉,但是育婴环境却高昂无比,甚至一床难求,有的甚至在公共场所栖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日本经济最为强盛的时期,当时的就业者因为经济繁荣赚取了财富,现在他们已经七十开外了,平均存款超过3800万日元(约257万人民币)。因为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他们对未来生活感到不安,于是捂着钱袋子低消费,在他们的影响下,现在的年轻人也在效仿他们,日本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的想法也泡汤了。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日本这三架马车跑起来都很吃力,国民也感到钱途无望,越发不敢消费,乃至有些年轻人宁愿储蓄养老钱也不愿走向婚姻的殿堂,更别说生儿育女了。

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日本总和生育率过低及日本人长寿造成了老年人在总人口中占比过高,这是日本多年处于老龄化社会的根本原因。

2020年日本人平均寿命为83.7,排在世界首位,日本平均寿命已经多年位列世界前十了。日本人低生育率、长寿,让日本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其实日本政府针对少子化、老龄化的现实条件,也尝试过通过移民来增加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这样既可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又可降低老龄化的程度。可是日本人较为排外,以至于至今日本也没有出台关于移民的政策,也阻挠了日本政府通过移民来改变少子老龄化社会的途径。

面对少子老龄化社会,日本政府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也做了很多努力,除了打造无年龄限制、无年龄歧视工作环境外,还提高老年人各方面待遇;

在育儿方面也制定了专门的法律,规范了收费标准,创设了儿童津贴,完善了婴幼儿设施,开设放学儿童俱乐部,让育儿服务更亲民,还为幼儿成长的每个环节做了规划,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这些对鼓励生育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力争总和生育率达到1.8

为了缓解大城市病,全力构造地域共同体,鼓励回乡创业;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激发企业活力;

开发银发产品,刺激银发消费,打造急性生态;

促进机器人与市场结合起来,打造专业机器人。

这一揽子改革,虽然不能一下子改变日本少子老龄化的现状,但是却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总和生育率的提升,机器人的补充,产业的调整,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将得到很大缓解。

随着城市与工业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日本是最早迈入老龄化的国家,老龄化程度居于世界首位,日本为应对少子老龄化社会也研究颇深,而我国也将面临类似的挑战,分析日本少子老龄化产生原因,研究日本应对少子老龄化策略及成效,以邻为鉴对我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尽管日本大刀阔斧对少子老龄化现状进行了改革,但其总和生育率却没有太大的改观。而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已经二十几年了,也即将迈入老龄社会,虽然有日本的前车之鉴,我国也采取了很多策略,譬如刚颁布的开放三孩政策。

但人口结构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他是一个盘根错节的系统工程。

少子老龄化是我们正面临的活生生现实,再看看日本,无退休社会,或许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宿命。

或许若干年后,日本街头50多岁的老人搬行李,60多岁的老人送快递,70多岁的老人开出租的场面,在我国街头也会出现。

我们还是挺起脊梁,面对笑容,迎接五十而知终身劳动光荣的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