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涛

石涛(1641—1718)原为明皇室后裔,本名朱若极。为避清代统治者迫害,自幼即出家为僧。但在他七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内心不时泛起家国之痛和故国之思。为排遣胸中的“郁勃之气”,他寄情于山水,不断地登山涉水,以天地造化为师搜集创作素材,精研画法画理,把胸中块垒以笔墨宣泄在纸素绫绢之上,他敢于突破前人陈规,在摹古之风盛行的清初画界,实为一“奇峰突起”的代表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 石涛 《坐看云起图》

石涛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家国不知何处是,僧投寺里活神仙;如痴如醉非时荐,似马似牛画刻全。”泄露了国破家亡的痛楚情感。然而他却没有勇气投身武装抗清斗争,唯有遁身空门,洁身自好,以显示不与新政合作。但石涛毕竟生活在尘世之中,荣禄与名利的诱惑还难以摆脱,当清统治日趋巩固时,他两次接驾,迎接康熙帝南巡,并希图皇家赏识他的绘画才艺,暴露了他内心的动摇,情感十分矛盾和复杂。后来他还去北京,混迹于权贵名流间,三年后自感无聊,才飘然返回扬州,直至去世。石涛精通诗、书、画,凡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精。他大半生登山涉水,细心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因此感受丰富,下笔如有神。他最爱秀丽雄奇的黄山,这里千变万化的奇幻景致,使他难以自已,挥毫不辍。石涛所作山水,神情生动,不拘一格,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他运墨娴熟,无论粗笔、细笔、干笔、湿笔、浓笔、淡笔,皆能兼收并容,变化自如。他刻有一方“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印章,强调师法自然;他还提出“借古开今”、“笔墨当随时代”的论点,力求创新,以反对一味摹古的风气。但石涛并没有走到极端,他与此同时还提倡要巧妙地运用传统技法。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有师法徐渭、董其昌等名家的痕迹。石涛能融会贯通,发展创造,把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美好感受,淋漓尽致地再现于艺术创作中。石涛的山水画变化万千,黄山的奇秀、潇湘的清美、江南的绮丽,无不真切动人,诗意盎然,满纸墨光,包孕万千。画中题款也错落有序,清刚纵放,情调新奇。他的人物画,往往疏散数笔,而概出神貌,以似与不似为旨,讲求神情生动;所作花卉,以梅、兰、竹、菊、水仙、荷花等为主,或泼墨写之,粗放旷达,纵横淋漓;或细线柔痕,婉媚动人,刚丽清秀。技法灵活,高深莫测。

清 石涛 《坐看云起图》局部

他所作《黄山八胜册》、《秋水野船图》、《惠泉夜泛图》、《淮扬洁秋图》、《大涤草堂图》、《睡牛图》、《兰竹图》等,笔意恣纵,别具生趣,流传至今,被世人视作珍宝。石涛的书法亦以雄奇见称,行草刚健潇洒,浑然有致;隶书古拙秀雅,存世以信札、题跋居多。他的诗感情丰富,或沉雄痛世,或放浪不羁,或隐晦含蓄,或畅达明白,十分复杂,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与经历的坎坷。他著有《苦瓜和尚语录》,阐发自己的艺术观,多参以禅理,爽利而含蓄。在清初画坛趋向复古,出现“家家子久,人人大痴”的时候,石涛挺身而出,贬斥时弊,力求师法自然,注意师法古人,强调创新,这对清初画坛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以后“扬州八怪”的兴起,产生直接的影响。即使注重复古的“四王”之一王原祁,亦佩服石涛的勇气与艺风,称他为“大江以南为第一”,赞颂备至。人们把他与石溪、弘仁、八大山人并列为“清初四大画僧”,视作打破清初画坛复古之风的艺术大师,流风久远,至今不衰。

清 石涛 《坐看云起图》局部

清末民初以来,随着封建帝制的终结而民主自由之风勃兴,石涛、八大等明代遗民的野逸画风受到了藏家的热捧,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收藏界里兴起了一股石涛热,藏家们以有无石涛作品作为品评收藏品味高低的标识。在石涛的画作价值倍增的同时,也涌现了为数众多的学习石涛画风的画家,尤以张大千、傅抱石、唐云等人为代表人物,流风所及,至今不衰。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上,石涛画作仍是广大藏家们竞相争投的目标,由于岁月久远,现今存世的可靠石涛画作已为数不多,能进入市场流通的更是寥若星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 石涛 《坐看云起图》局部

石涛画中常出现此类坐姿的点景人物,抑或是画家体察造化的自我写照。中景作浅滩流云,杂树丛林,远景最为精彩,以石涛典型的长披麻皴写山峦耸翠,层次井然而负势竞上,远山用淡墨为之,用墨如泼,烟云弥漫,墨气氤氲,因为作于皮纸之上,大笔挥扫的烟云更有泼墨淋漓的韵味。此画纯以水墨为之,但笔墨变化极为丰富,用笔方、圆、尖、秃并用,用墨浓淡兼施、大笔泼墨和枯笔淡墨兼施,极尽笔墨变化之能事。石涛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大创造还在于把原来山水画中景物惯常表现的晴朗天气下的山水转化为阴雨天气中的面貌,从而为山水画的发展创造了新格局,可谓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这种石涛画中风雨晦暝中的山川面貌,在这张画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全幅淋漓的水墨和昏黄的纸色相映衬,营造出一种亦晴亦雨的奇境,给观者以云穷水尽处窥见无限天机的遐思。石涛以黄山为主要创作基地,不断为黄山的松石云海写照,“漫将一砚梨花雨,泼湿黄山几段云”,从此画的取景来看也应是黄山的景致。在画面右上方,画家以醒目的隶书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直接了当地点明了画的主题。

清 石涛 《坐看云起图》局部

END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