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朱德在延安接受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的采访,一开始的时候,两人谈笑风生,当谈到伍若兰时,朱德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看上去有点窘迫,在黑暗的屋子里,朱德的心情也消沉起来,他努力回忆起与前妻伍若兰分别的情景,并用沙哑的声音说“她被国民党抓去后,被折磨很久才被砍下了头……并挂在城墙上示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伍若兰是谁,她是朱德的第四任妻子,让我们把思绪再回到1929年那个革命战争年代。

“若要我低头,除非赣江水倒流!”面对残酷的敌人,伍若兰轻蔑的吐出一口血水如是说道,这不知已经是敌人第几次拷打,第几次折磨。地下牢狱中一直是黑暗,可伍若兰心里明白,外面的天下迟早是一片光明,哪怕自己要牺牲在这之前。

伍若兰永远记着一句话,我是朱德的妻子,决不能投降敌人,直到枪响的那一刻,她还记得多年以前,第一次知道马克思主义可以挽救中国时,她就下定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以至于牺牲自己。

春节刚过不久,寒风呼啸,诉不尽忧愁哀伤,行刑场上的伍若兰依然傲立风霜。“砰”一声枪响,“井冈山上最美的兰花”就此凋零。

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红旗插遍大地的多年后,朱德元帅身边的卫士们都说,晚年时的朱老总最喜欢兰花,常常端倪着兰花兰草,站立着或是坐在木头制的躺椅上,能安静地观赏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没有人知道,他这个爱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熟悉“朱总司令”的人都知道,他曾经的妻子就是以“兰”为名,她就是已经牺牲多年的——伍若兰。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伍若兰,1906 年 11 月 3 日(伍氏族谱记载,与百科内容有出入),一个娇小的女婴出生于湖南耒阳县伍家湾。伍家共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而这伍若兰排行老五,后来,父母还给她添了个弟弟。

应该说,在那个时代,伍若兰的家庭算是不错的,父亲曾是晚清秀才又做过私塾先生,在小小的村子里有一定社会地位。最难得的是,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父母都大力支持伍若兰读书写字,给予其良好的教育。

伍若兰也从小就有许多与同时代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据伍若兰侄子伍德和晚年回忆:“奶奶(伍若兰妈妈)说过,家里最犟的就是这个姑姑,四岁的时候奶奶给她裹脚,她自己十分聪明,家人裹一次她自己用剪刀剪一次,最终家里人没办法只能就此作罢。”因此,伍若兰是整个村镇同龄女子中唯一一个“大脚”。那一年还是宣统二年,清朝还要过两年才结束。

在父母的悉心教育下,伍若兰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才女,她八岁时就考入了当地私塾,十二岁考入了县立女子职业学校,十八岁那年,成了耒阳全县唯二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的女学员,家乡亲朋无不为其祝贺。

长成大姑娘的伍若兰才华横溢,以写文章著称。同时还有一手好字,直到现在,我们去井冈山茅坪纪念馆还能看到她用石灰水在墙上留下的标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伍若兰除了自身聪颖上进之外,更难得的是受宅心仁厚的母亲影响,自小就同情穷人,疾恶如仇。母亲常常带着她访贫问苦,而本身也不算富裕的伍家,只要见到日子过不下去的,也必定会伸出援助之手。小小年纪的伍若兰见到豪情劣绅盘剥百姓,心里早早种下了朴素革命观念的种子。这是她日后走上革命之路的基础。

在伍若兰考入女子三师之后,父亲本想为她说下一门亲事,但一心想做新时代女性的她婉拒的父亲的好意,继续读书。当时,与她同在女三师的还有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两人互相鼓励,一定要成为新时代的革命女性。

在上学的这段时间,两人在学校开始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生活动,反对封建思想对妇女的压迫,并积极倡导妇女们剪掉长发,放开小脚,这时的伍若兰已经逐渐走上革命道路,逐渐开始接触共产主义马克思思想。

当时,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但在湖南省军阀赵恒惕的打压下,整个湖南革命形势严峻,就连毛主席都被三番五次通缉过。1925年春,女子三师开学后不久,教务长就在全校师生的大会上宣布传达省长赵恒惕命令:“不允许参加共产党,否则轻则开除,重则判刑乃至杀头。”

虽然,湖南省内一片白色恐怖,但看透了当时旧社会人吃人的伍若兰在与毛泽建、夏明衡等同学仍然决定,坚定走马克思主义道路。

“五卅运动”之后,伍若兰等人非常积极的响应了全国有志青年的斗争,组织学生上街示威游行的同时,号召大家抵制日货、查抄日货,带动了整个湖南一省的学生们运动,就在这一年,伍若兰成功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1926 年的冬天,伍若兰从女三师毕业后,受党的派遣回到了耒阳从事农民运动工作,按照族谱记载的年龄来看,这一年的伍若兰才二十岁整。现在二十岁的年轻人在做些什么?不是上大学就是工作了,可那时的伍若兰,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农运中去。

第二年,由于她表现优异,她正式被任命为耒阳青年团执委委员,兼任妇女部长。她带领当地的党员和贫苦农民们一起,开展减租减息、平粜平籴等活动,除了这些轰轰烈烈的斗争,她平时做的最多的还是一件件小事。

组织农民识字上课、宣传马克思主义、教授妇女儿童文化知识,甚至帮助受到暴力的妇女离婚。她也曾写过一首诗,直白的概括了那个黑暗的年代:“如今世道大不公,富得富来穷的穷,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伍若兰勤恳踏实,每天做的各种事情就是为了推动耒阳革命。

当地的土豪劣绅因为工农运动利益受到了极大损失,许多不甘心失去佃户的地主和反动军官、旧官僚等组建了“还乡团”等武装势力杀害农运干部、捣毁农运场所。敌人的武装势力已经危害到了耒阳的工农运动,一时间风声鹤唳,耒阳的革命运动陷入了低谷。

而伍若兰在刚回到耒阳的时候,就用自己攒下的二十块大洋买了两把左轮手枪,常常在山里练习,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一次,农会正在开会,突然地主的打手们包围了会场,就在这危急时刻,伍若兰拿出两把手枪,左右连射一枪一个,打死打伤数名“还乡团”敌人,震慑全场。从此伍若兰“双枪女侠”的称号响彻整个耒阳,敌人无不闻风丧胆,革命又开始蓬勃的发展。

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这样评价伍若兰:“她在农民中无人不知。”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事件,霎时间国内政治格局完全改变,各地国民党反动势力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在湖南,地方军阀发动了“马日事变”,滚滚的屠刀落向湖南的革命者们。

“马日事变”后国民党湖南省政府曾向衡阳“剿匪”部门发文:“耒阳‘共匪’之多,为湖南之冠。”同年6月,电文发出的短短十几天后,大批国民党正规军开拨前往耒阳,很快控制全县。有国民党正规军撑腰的耒阳地主豪绅成立“救党委员会”,并开始大肆捕杀耒阳共产党员,腥风血雨扑面而来,耒阳党组织损失惨重。

而作为耒阳革命的代表人物,伍若兰是反动势力要求捕捉的“重中之重”,反动武装几次大规模捕捉均未成功,后来才得知,是伍若兰在政府中的亲哥哥伍万春通风报信让妹妹逃过一劫,而伍万春后来也被人检举,投入大牢。

1928年初,由于同学出卖,伍若兰在一个村庄中被数个敌人逮捕,眼见就要被扭送回耒阳县里。闻知此事的村民集体出动,团团包围住了几个敌人,吓得敌人不得不放人,伍若兰平日里的工作成绩可见一斑。多次死里逃生的伍若兰决定去找上级党组织,自此他离开了故乡伍家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2月,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一师攻打耒阳县城,伍若兰等人在城里内部,积极配合并建立起了中共耒阳县苏维埃政府。

一师师长朱德早就听说,耒阳有个女同志独自坚持战斗了四个多月才与组织取得联系,这让他也十分敬佩。在苏区政府的会议上,担任妇女部长的伍若兰表现出了极强的工作能力,不论是组织还是宣传方面,她都是一把好手,这让朱德对她大加赞赏。

更难得的是我们前文已叙,伍若兰是革命工作中少有的才女,文章气势恢宏,一手行书让朱德称她为“作家”。用史莫莱特对伍若兰的评价就是:“文武双全”。这样一个奇女子,如何让人不心动?

同时,伍若兰也见识到了“红军之父”朱德的气概,看似质朴憨厚的朱德在指挥战斗时杀伐果断,冷静沉着。平日里伍若兰经常听到战士们说,要是没有“师长”,“南昌起义”后部队就完蛋了。伍若兰知道朱德自大革命以来的累累功勋,也逐渐仰慕朱德。

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二人在县委同志的撮合下喜结良缘。在婚前朱德曾打趣地说道:“你是个辣不怕辣的湖南人,我是不怕辣的四川人,咱们俩人辣到一块了。你有麻子,我有胡子,我们就“麻麻胡胡”结婚吧!”

于是,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了一起,而伍若兰也成为朱德的第四任妻子(朱德的第一任妻子萧菊芳于1919年病逝,第二任妻子陈玉珍后来失联,第三任妻子女士后来与他离婚)。

婚后的伍若兰一边全心全意支持朱德的事业,照顾朱德的生活,另一边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丝毫松懈。从地方工作的伍若兰上了井冈山之后,主要负责红军的政治宣传工作,由于伍若兰生得颇为俊俏又文采飞扬,因此,许多人赞扬她为“井冈山上的兰花”,此时的伍若兰因为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而十分开心。

在红四方面军成立之后,伍若兰又有了新的任命,为红四军的政治宣传队队长。她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她走过的地方地主豪绅恨得牙痒痒,普通农民百姓们却交口称赞。

接连转战,不幸被俘

伍若兰就这样陪伴着朱德,走过了整个波澜壮阔的革命时期中“最艰难”的一段岁月。朱毛会师的井冈山留下了她的脚步,建立红四军时有她的身影,血战新七溪岭、“八月大失败”她都不曾畏缩,三次反“进剿”、两次反“会剿”,总有伍若兰这朵铿锵兰花。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伍若兰不但坚持自己宣传上的本职工作,还一直向朱德请教军事上的内容,从射击到刺杀再到投弹,每一项军事技能伍若兰学的都十分认真。

伍若兰本就有射击天赋,在耒阳县时,老百姓们就纷纷称呼她为“双枪女侠”,到了部队,稍加训练,伍若兰的射击技能更加炉火纯青。

据说,当年在井冈山根据地的时候,伍若兰双枪连发快打,十枪能中八九。就连朱德警卫连里的那些百战老兵,都十分敬佩伍若兰这一手“绝活”,伍若兰本人也成了朱德身边最靠谱的“卫士”。

由于射击天赋突出,伍若兰也多次参加战斗。西方有句谚语:“战争叫女人走开”,可在伍若兰这里,战斗完全不在话下,红四军转战赣南的一路上,战斗形势危急,伍若兰常常提枪上阵,打了好几次大胜仗,立下了不少功劳。

这给整个红军中的女干部以莫大的鼓舞,伍若兰政治上成熟能承担妇女及宣传工作,军事技能又过硬,屡立战功,在当时她被许多人崇拜。

随着敌人一次又一次大规模“围剿”,战斗的激烈也逐渐白热化,好几次,朱德的警卫连都上前线配合作战,1929年1月开始,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向赣南地区转移,在转战中寻找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机会。

正逢寒冬腊月,天下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飘落满地,在这白色的沼泽中,冻饿交加的红军战士也不免有许多疲累,加上连日大战却没有时间休整,这让部队整体士气开始下滑。

2月初,伍若兰随部队一起在江西吉潭附近转战,此时,伍若兰的部队有被敌人合围消灭的风险,况且此时的伍若兰已经有了四个月的身孕了。平常人家妇女身怀六甲,有好吃好喝还有专人照顾,可伍若兰只能坚持着战斗,必须坚持着战斗,战斗下去才有一线生机。

2月2日清晨,就在红军战士疲惫不堪的时候,敌人向我军驻地发起了突袭,军部被桂系反动派刘士毅的一个团包围,这其中赫然就有毛主席和伍若兰的丈夫——朱德。

朱德立即率领红军与敌人战斗,强行突围,然而由于敌众我寡,包围圈越来越紧,双方交火之后,战斗迅速白热化,红军官兵们知道这是生死之战,国民党反动派也知道抓住了这些“共匪”大官往后就吃喝不愁了。

正在休息的伍若兰,也被密集的枪声惊醒,她拿起自己的双枪,出门就去寻找警卫连战士们,一起掩护军部转移。他们向敌人侧翼猛攻,将敌人的火力牢牢牵制住,同时吸引敌人。经过一夜战斗过后,在一个孕妇的奋力抵抗下,军部首长们终于成功转移了。

可伍若兰等人退到一块油菜地时,也被敌人团团围住,伍若兰不幸腿部中枪,被俘,敌人见她是个女人,必定是“共匪”大官,因此只要活得,不要死的。

就这样,伍若兰力战被俘。

抓获伍若兰的刘士毅。通过交叉审讯,很快就得知伍若兰朱德妻子的身份。他欣喜若狂,赶忙向南京方面报功,南京蒋介石命令一定要得到朱德、毛泽东那个等人情报。

于是,刘士毅亲自组织审问拷打,刘士毅恶狠狠地对地下牢房中的伍若兰问道:“你为什么当土匪?”伍若兰则回瞪他:“你们才是真正的老百姓憎恨的土匪,你们抢光了百姓的粮食、猪和牛,甚至还要抢他们的儿女,我们共产党就是要消灭你们这些土匪的!”

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令刘士毅恼羞成怒,他命令手下的人开始严刑拷打。老虎凳、辣椒水、滚刀椅……敌人对伍若兰一遍又一遍地折磨,可伍若兰只是咬牙死死坚持。昏迷又苏醒、苏醒又昏迷,特务们累得满头大汗,可就是没能从伍若兰的嘴里得到一个字的情报。

刘士毅见状开始“怀柔”,他劝伍若兰以腹中的孩子为重,只要登报同脱离“共匪”头子朱德脱离关系,也能活下来。但是,奄奄一息的伍若兰却说:“我是不可能同朱德脱离关系的,要我低头,除非赣江水倒流!”。

这斩钉截铁的誓言,让刘士毅再也绷不住他的丑恶嘴脸,他怒狠地对手下说:“拖下去,过两天枪毙。”

1929年2月12日 ,一颗罪恶的子弹夺走了伍若兰的性命,敌人残忍的将她杀害,并在头颅高高的挂在赣州城楼之上。闻知此事的朱德痛心疾首,差点昏死过去,但为了使整个红军可以逃离敌人包围,他只能坚持。

据粟裕大将晚年回忆:“我们看到朱军长把伍若兰为他做的一双鞋子一直带着,很受感动。”从此,朱德最爱兰花。

解放后,朱德告别了戎马生涯后,只要一有时间和精力就培养兰花,在1955年时,朱德已经有了50盆兰花,除了自己培养外,在外面遇到兰花,朱德也一定要把它采集回来。

有一次,76岁高龄的朱德重上井冈山时,他看到山头的石头缝里有兰花,就要去登高采集,尽管妻子康克清和警卫员担心他的安全,劝阻他不要采,但朱德却坚持将兰花采了回来,到了1964年时,朱德已经培育了6000多盆兰花了,他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她”!

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6岁,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而朱德后来成了共和国元帅,开国元勋。她作为一个女子,在那个深沉的黑暗笼罩中国的年代,挺身而出,为了革命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位女英雄,在井冈山为伍若兰树立了铜像供世人瞻仰,朱家后人也没有忘记伍若兰,在伍若兰牺牲的79年后,也就是2008年,朱德的外孙女刘克明,侄孙女朱玉珍,专门去耒阳看望伍若兰的后人,元帅后人们拉着伍若兰侄子伍天晓的手说“伍若兰烈士是我们朱家的恩人,没有伍若兰就没有朱德……恐怕中国历史也要重写。”

正如毛主席的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正是千千万万得像她一样的中国烈士,支撑起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正如她的名字“兰”,她的坚毅品质,君子气息将永远在人们心中,现在老区人民将井冈山上的一种兰花改名为井冈兰,纪念这位伟大的女子。

就如同她的丈夫为她做的诗:“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伍若兰的芬芳必定永远流传。

谨以此文向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